首页 -> 2006年第15期
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文艺思想
作者:张兆华
多少次,我的音乐,当你在弹奏音乐,我眼看那些幸福的琴键,跟着你那轻盈的手指的挑逗,发出悦耳的旋律,使我魂倒神颠——
诗人倾倒于情人的弹奏,“我嘴唇巴不得做那些舞蹈着的小木片”、“跳起来狂吻你那温柔的掌心”。他温情地对情人说:“冒失的琴键既由此得到快乐,请把手指给它们,把嘴唇给我。”
这首诗通过形象地描绘,诗人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表明音乐能够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甚至于男女之间产生爱情;音乐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
2、“互相反映”绘画理论。
达·芬奇说:“画家的心应该像一面镜子,经常把所反映事物的色彩摄进来,面前摆着多少事物,就摄取多少形象。”坚持“艺术摹仿自然”的传统现实主义观点,莎士比亚对达·芬奇的这一说法是赞同的,不过,他把“镜子”说成“眼睛”,把“摄取”换成“透视”。
我眼睛扮作画家,把你的肖像描画在我的心版上,我的肉体,就是嵌着你那娇颜的镜框,而画家的无尚法宝是透视。
莎士比亚不仅仅着眼于画家描绘事物,反映事物。他还认识到画家所描绘反映的事物对画家同样具有反映作用。
第24首中,他紧接着上面的诗句说:
你要通过画家的巧妙去发现,那珍藏你的奕奕真容的地方;
它常挂在我胸内的画室之间,你的眼睛却是画家的玻璃窗。
可见,莎士比亚看到了画家与被画对象之间,并不仅仅是反映和被反映关系,而是互相反映的。他接着说:
试看眼睛多会帮眼睛的忙:我的眼睛画你的像,你的却是开向我胸中的窗,从那里太阳。喜欢去偷看那藏在里面的你。
在莎士比亚看来,画家(即“我的眼睛”)在画像时,如果没有被画对象(即“你的眼睛”)的参与帮忙,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这里,莎士比亚所说的“帮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首诗的最后两行是:“可眼睛的艺术终欠这高明:它只能画外表,却不认识内心。”从这两行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来看,我们认为莎士比亚是说绘画艺术(即“眼睛的艺术”)有不足之处,那就是它只能反映事物的外在的一面,而不能表现起内在的东西。这“内在的东西”,就一种“物”来说,可以是或内涵的,或本质的;就“人”来说,是心灵世界。“你的却是开向我胸中的窗”。画家在作画时,被画对象已经把这种“内在的东西”客观地提供出来了,画家如果能够发现它,并且通过画面表现出来,他就取得了成功。
其实,达·芬奇在要求忠于“摹仿自然”的同时,也主张艺术家做“第二自然”。他说:“画家应该研究普遍的自然,就眼睛所看到的事物多加思索,要运用组成每一事物的典型的那些优美的部分。”莎士比亚所说的“眼睛帮眼睛的忙”也正是这个意思。
梁实秋先生在为他自己译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所写的“序”中说:“抒情诗与戏剧不同,不可能全是无病呻吟,更不可能是借题发挥。诗的文字有时是不免于夸张,有时不免于隐晦,诗里面的思想与情感却是真的。”[7]这番话说明研究莎士比亚的文艺思想和观点,较之戏剧,他的十四行诗的研究意义更大。这也表明我们本篇中所作出的探索是大有益处的。
张兆华,河南南阳理工学院基础教育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