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幽默新闻的发掘与表现
作者:李国英
一、幽默新闻的种类
由于报道内容的不同,幽默新闻传达的感情倾向也不同。恩格斯在写给德国工人领袖奥古斯都·倍倍尔的一封信中辩证地谈到:“幽默在各种历史条件下会染上形形色色的情调。它既可以是勇猛果敢地、朝气蓬勃地、自由思想的乐观主义反映......也可以是‘含泪地笑’——喜剧性的由于感受到艺术家的理想和生活之间的矛盾而引起的悲剧性二者的复合结合。”根据幽默的不同的感情基调,可将幽默新闻分为红色幽默新闻、黑色幽默新闻和灰色幽默新闻。
(一)红色幽默新闻
这类新闻的幽默是对人的能力和智慧的肯定赞赏,引发的笑是欢快的愉悦的。其内容主要是表现新闻人物开朗乐观的性格或突然而至的机智或处于窘境时的诙谐自嘲。
如获得1988年全国地市报好新闻奖的通讯《骂百勤》,赵百勤善于揽用人才,有人骂他“拐才”;办畜禽加工厂,有人骂他“杀生害命”;经营有方,一些人骂他“奸商”,通讯写道:
1987年,你陪客人去永乐宫参观元代壁画,当看到杀生害命死后要下油锅,入地狱,变牛变马时,有人开玩笑说:“老赵,你在食品公司杀了那么多生,到外贸又越杀越眼红,小心这个下场!”你爽朗一笑,“我将功补过了,我杀了千千万,发展了万万千,将来到了阎王殿,说不定阎王还让我到马王庙前当站神呢!”
新闻中赵百勤的幽默言语,体现了他豁达乐观的性格。面对众人的嫉妒揶揄,他坦然处之,坚持原则不改初衷。新时期有魄力有能力的改革家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肃然起敬。
(二)黑色幽默新闻
这类新闻的主要内容是披露现实中的丑陋现象,讽刺新闻人物的可笑言行。其体现出来的幽默与滑稽关系紧密,是对滑稽生活现象的再现,在揭丑中体现美,并化丑为美。让受众在嘲弄的或辛酸的笑中体验一种道义上、精神上的“优越感”,获得伦理的满足和审美愉快。我国的美学研究者陈孝英提出,幽默是以比较温和的态度和比较含蓄的手法,通过美与丑的强烈对照,对包含喜剧因素的事物作有意识的理性倒错的反映,造成一种特殊的喜剧情景,并进而在审美主体的头脑中,创造一种包含复合情感、充满情趣而又耐人寻味的意境,产生会意的笑,来表达美对丑的优势。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也曾说过:“丑在滑稽中是让我们感到不快的;我们感到愉快的是,我们能够这样洞察一切,从而理解丑就是丑。既然嘲笑了丑,我们就超过它了。”[1]受众在黑色幽默新闻中体验到的正是“超过它了”的感觉。
新闻《假药积德,农妇死里逃生》写一农妇买到假化肥受到丈夫的打骂喝农药自杀,因农药是假的因而没死成,事后,那农民庆幸妻子“死里逃生”,还特地买了一块玻璃匾给卖假药的门市部,上写“假药救人,永世不忘”。这则黑色幽默揭示了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现象。
1986年11月19日《人民日报》上的《一位县长的反思与反问》有这样几句:
……这还不算,含山又是鱼米之乡,检查大员正值金秋时节光临,总得搞只螃蟹慰劳慰劳吧!所以有的老农就说:“上头干部埂上走,老鳖螃蟹塘里抖!”
文中老农这句幽默的话语针砭时弊,令人警醒。
(三)灰色幽默新闻
老舍说:“幽默……可以讽刺,也可以不讽刺,一高兴还可以什么也不为而只求和大家笑一场。”[2]灰色幽默新闻就是此类新闻,它介于红色幽默新闻和黑色幽默新闻之间,感情基调不褒不贬。其幽默因素多来自新闻人物随意的可笑言行或者是事物阴差阳错的尴尬,误会也会造成幽默。如一则西方新闻:
有位欧洲商人想去烤鸭店,但他不会说中国话,而出租汽车司机只会讲中国话。这位欧洲商人怎样才能让司机明白他要到哪里去呢?于是,他展开双臂,模仿鸭子拍打翅膀的样子。司机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他驾驶汽车,把商人一溜烟送到了飞机场。
幽默带给人别开生面的审美情趣,提高新闻的可读性。胡耀邦有一次在和记者谈到新闻报道时说:“我总觉得,你们写的新闻严肃有余,生动活泼不足。今后,你们写新闻,能不能写得活泼一些、幽默一些呢?这样,人家才爱看、爱听、爱读嘛!”[3]怎样将新闻写得活泼一些、幽默一些呢?可以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两方面作些探讨。从认识论上说,就是要善于挖掘新闻事实中的幽默因素;从方法论上说,新闻事实是不具有幽默特性的,在报道时采用多种手法,使新闻产生幽默色彩读起来妙趣横生。
二、新闻幽默因素的挖掘
1.把蕴涵于新闻事实中的幽默因素挖掘出来。
新闻必须真实,新闻作品中的幽默,不能像文学作品虚构想象而成,只能是生活原貌的再现。如果新闻记者善于发现,就能从现实中挖掘出新闻的幽默因素。
如:美联社加利福尼亚长滩电:
警方说,22岁的杰克·林·梅沙小姐曾给他们打电话,问如何处理她的冰箱里的一瓶硝化甘油(一种烈性炸药,稍有震动就会爆炸)爆破专家们赶到她家,并让四邻搬走。在这以后,他们从邻近的酒店里搞来冰块,并把这个瓶子用冰镇上,用一个厚金属盒子包装起来,由军队的专家小心谨慎地送到麦克阿瑟港。沿途,所有道路都禁止其他车辆通行。第二天,军方宣布,瓶子里的液体不过是胶水。
这则新闻揭示结果与预想截然相反的乖谬现象,让受众的极端紧张的心理陡然轻松下来,继而体会到其中的可笑之处。正如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在《判断力的批判》中提出的:笑的对象是荒谬的,荒谬本身应该是令人不愉快的,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因而,笑是由不快向愉快的转化。[4]
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的极大反差能出幽默,角色串换也能出幽默。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特定角色,遵从一定的角色规范,从而维系社会正常的秩序。角色串换了,常常产生滑稽效果和喜剧精神。如发自美联社的一则消息报道:
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法院由于电脑摆了乌龙,竟发出传票给一个11个月的婴孩莫里,要他上法院当陪审员,莫里母亲看到传票后啼笑皆非。她亲自跑到法庭,告诉法庭的人,莫里绝不能做陪审员。
一个11个月的婴孩竟被当作成人看待,这是很滑稽的了。婴孩母亲对这桩近似玩笑的小错误的认真态度就让单纯的滑稽变成幽默了。
2.从富有幽默感的新闻人物语言中提炼幽默是人的气质、能力、学识等的体现,幽默因素也可源于人物语言的有趣、意味深长。
富兰克林·罗斯福以瘫痪之身连任美国四届总统,有一篇报道充分体现了他语言的风趣睿智:
一位记者请他谈谈连任四届总统的感想,罗斯福不置可否,请这位记者连续吃下三块“三明治”。“怎么样,请再吃一块吧”,罗斯福微笑着问。“不能吃了,再吃肚子就受不了了”,记者揉肚作答。“现在,你不需要问我这第四次担任总统的感想了吧,因为你自己已经感觉体会到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