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雷雨》戏剧冲突的美学价值

作者:郭 勇




  戏剧冲突是戏剧美学的基本要求。特别是传统戏剧,戏剧冲突不仅是传统戏剧赖以生存的基本方式,更是它的戏剧效果的主要来源。现代戏剧,虽然偏重于表现戏剧场面氛围和戏剧人物内心世界,对戏剧的外在冲突的兴趣有所淡化,但戏剧人物内心世界的冲突,仍是其关注和表现的重点。因此,无论传统戏剧还是现代戏剧,戏剧冲突都是其不能缺失的美学成份。《雷雨》这部剧作,秉承了西方古希腊命运悲剧和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的精髓,在戏剧冲突设置方面有许多传统戏剧的特点,戏剧冲突不断,惊心动魄,令人喘不过气来。而借着复杂多样的戏剧冲突,曹禺表现了他的戏剧趣味,他对人生与社会的理解。本文将试着对这些戏剧冲突进行感知和理解。
  
  一、两组戏剧纠葛
  
  《雷雨》有八个主要人物,几乎每个人物之间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矛盾或恩怨,他们之间矛盾的结成、演进与交合,就形成了整部作品接连不断和纠缠不清的戏剧冲突。从大的类型和关系来看,《雷雨》中的戏剧冲突可以分为两组,他们分别由周朴园和周萍两个中心人物纠结而成。其具体构成情况如下:第一组:周朴园与蘩漪、周朴园与鲁大海、周朴园与侍萍;第二组:周萍与蘩漪、周萍与四凤、周萍与周冲。两组人物关系的构成,基本理清了《雷雨》的人物关系结构和中心冲突。第一组人物冲突主要在剧本的第一、二幕中展现,第二组人物纠葛主要在第三、四幕中展现。第一组人物冲突皆由周朴园引起。三十年前,周朴园与家中侍女梅妈的女儿侍萍相爱并生下两个孩子(大的取名周萍,小的随母亲侍萍后来改嫁取名鲁大海)。后周朴园因父母逼迫,抛弃侍萍另娶了一门当户对的小姐。后来,他又娶了资产阶级知识女性蘩漪,并与蘩漪生下一子取名周冲。蘩漪嫁到周家并不快乐,她与周朴园有着思想性格的本质冲突,十八年来一直不断,且越到后来越尖锐。第二幕中的逼迫“喝药”和“看医生”场景充分展示了他们之间的紧张关系,他们之间的冲突本质上是封建专制思想与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思想之间的必然冲突,难以调和。伴随蘩漪与周朴园的矛盾,周萍、周冲与周朴园也有矛盾。鲁大海与周朴园的矛盾也十分尖锐。作为罢工工人代表的鲁大海来到周公馆与周朴园谈判,在鲁大海对周朴园的斗争中我们看到了周朴园血腥的发家史,他的残酷、阴险与狡诈的性格,也看到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尖锐矛盾,他们的矛盾是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本性决定的,具有必然性。鲁侍萍来到周家是因蘩漪的请求,要将四凤接走,以免妨碍蘩漪与周萍的关系。鲁侍萍却未曾想到,她与周朴园又冤家聚头,于是便有一些利益的和情感的冲突产生。这对周朴园是利益的考量,对鲁侍萍却是旧伤被揭,更何况她一家人三十年后竟又与周家脱不开关系还受着周家的压迫,女儿竟又重蹈当年自己的覆辙,而且是与自己的哥哥乱伦,这令她悲苦万分。所以她对周朴园的“哭诉”中包含着许多的悲愤、冤屈和无奈。鲁侍萍的悲剧归根结底是旧社会的阶级制度造成的。
  第二组人物冲突皆因周萍而生。五年前,周萍从乡下回到周公馆,他年轻充满活力,追求自由民主,深得蘩漪的欣赏。于是在与蘩漪的接触中,他们产生了感情。这种感情对于蘩漪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她即将枯死的心和枯竭的爱情被周萍的到来唤醒了。因此,周萍不只是她感情的慰藉,更是她重获新生的希望,是她的“救命稻草”,她要把他攥得紧紧的,不让任何人夺走。然而与后母这种“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关系最终让周萍感到别扭,于是周萍另寻新欢,爱上了纯情的四凤,由此便引来了蘩漪的报复。周冲对四凤的感情是朦胧的,有纯洁的友谊,也有朦胧的爱情。于是在这一组戏剧冲突中,人物的感情和关系就比较复杂,剪不断,理还乱,呈现两个三角恋关系。
  这就是《雷雨》的基本戏剧冲突,周朴园和周萍分别作为两组人物关系的“结点”,起到了勾联人物,推动戏剧冲突演进和剧情发展的核心作用。而交叉于两组戏剧冲突中的蘩漪,她实际上起到了将两组人物关系及戏剧冲突串联起来的作用,从而使两组戏剧冲突在舞台上的转化显得有机而不生硬突兀。因此,蘩漪戏剧功能的核心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二、情与理的交织
  
  《雷雨》以两组戏剧冲突结构剧情,表达着曹禺对人生与社会的理解。同时,其戏剧冲突本身的“形式意味”也十分浓厚,它交织着“情”与“理”的双重内涵,能带给读者(观众)丰富的审美感受,满足读者(观众)知识欲望和情感欲望的双重需求。
  第一组戏剧冲突虽然也蕴含着强烈的情感内容,比如蘩漪的幽怨,与周朴园的激烈抗争,鲁侍萍苦诉中的那份哀伤无奈,都很能扣击我们的心房,打动我们的情感。但这组戏剧冲突主要带给我们的还是知识欲望的满足。中国近代社会中民族资产阶级的封建专制性,新兴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制度不公导致下层劳动人民受侮辱受损害等等社会情形,皆藉由周朴园与蘩漪、鲁大海、鲁侍萍的矛盾冲突显现出来,这正是作者要通过这部作品表达的他对现实社会的有关知识,他藉由这部作品“暴露大家庭的罪恶”,“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而通过这些矛盾冲突的表现,读者们也因此得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一些情形,获得当时社会的有关历史知识,并感受到作者对社会的批判思想。这是一种智性的审美快感。
  第二组戏剧冲突则更多满足我们的情感欲望需求。它不是以思想启迪我们而是以情感强烈地打动我们。在这组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中,作者较少社会知识性的传达,而主要在表现人物情感纠葛。人物都深陷在情网中,挣扎而不能自拔。他们为情煎熬,为情所困,为情而死。蘩漪被情欲燃烧得无法自控,失去理智,在用尽各种手段都无法挽留周萍的情况下,她疯狂报复。她疯狂的、复仇的烈火最终烧毁了摧残、扼杀她的周公馆,也毁灭了自己。周萍深陷在与蘩漪和四凤的感情纠葛中十分烦恼,并最终为自己对蘩漪的始乱终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周冲对四凤有着朦胧的爱情,却并没有得到四凤的回应。无辜的四凤夹在三人中间,被爱,被算计,被同情,也十分痛苦。于是这场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纠葛最终以疯狂和死亡的大悲剧结束,震颤心魄。
  在这组感情纠葛中,最震动读者的还是夹在其中的乱伦的关系与情感。蘩漪与周萍本是母子关系,却发生“母子乱伦”,虽然有可以理解的原因,虽然蘩漪值得同情,但毕竟有违伦常,所以它自然要引起读者厌恶的感情。但也由于他们之间的母子关系只是一种名份,更兼有一种反周朴园专制的性质,从而使他们乱伦关系的悲剧性和带给观众的厌恶情绪多少有些减轻。周萍与四凤真心相爱,却不曾想原来是同母异父的兄妹,他们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兄妹乱伦”悲剧,让人感到极大的悲哀和深深地同情,人世间竟是这样的残酷!此外,鲁大海与周萍的兄弟冲突,蘩漪与周朴园的夫妻失和,周朴园对侍萍的始乱终弃,鲁贵对女儿四凤的敲诈,都包含着有违伦常的性质,同样带给读者不小的情感冲击。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曹禺有意识的在“乱伦”问题上大做文章,一方面,通过“乱伦”现象的大量出现,撕下绅士家庭的假面具,对周朴园极力维持的体面尊严进行无情的暴露和讽刺;另一方面,通过“乱伦”,尤其是“母子乱伦”和“兄妹乱伦”,带给读者巨大的心理冲击。可以说,《雷雨》对乱伦关系与情感的设置与表现,无论是对主题的表达,还是对戏剧情感的煽动,都起到了强化的作用。
  
  三、悲剧主题的多义性
  
  《雷雨》复杂的人物关系与戏剧冲突使作品蕴含了丰富的意义阐释空间,因此,自这部作品问世以来,便评者如潮,至今不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