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及防范

作者:谭群瑛 李成才




  目前小学生上网的人数日益激增,而且无时无刻不在接触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在网民“推波助澜”下,从网上走到网下,从虚拟走向现实。网络语言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渗透到年轻人甚至孩子们的生活中。目前网络语言已大量出现在小学生的口语中,并成为新新人类的语言,成为一种新的流行时尚语言。如果只是用于日常口语交际也无大碍,可是网络语言已大量出现在小学生的作文、日记、作业当中,并且已冲击到语文教育教学的领域,使许多教师和家长对此感到无法理解。
  
  一、网络语言“疾风扑面”
  
  假如你现在听到小学生这样说:“偶系斑猪,上课6,8吵6”、“还米打铃呢,就敢酱紫管偶们,真是BT。”“9494!”,你可别“犯晕”(莫名其妙),且让他们翻译给你听听:“我是班主,上课了,别吵了!”、“还没打铃呢,就敢这样子管我们,真是变态。”、“就是就是”,原来如此呀。
  还经常有小朋友这样说,“偶稀饭粗稀饭(我喜欢吃稀饭)”、“介素虾米东东?(这是什么东西)”、“你在了什么?(你在聊什么)”、“那个王八呢(哪个网吧)?”、“血洗完了(学习完了)?”看了这些,你一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吧……这些都是“网虫”们的网络语言。如今很多同学不仅将“网络语言”常挂嘴边,而且不少在学生中间十分畅销的口袋书里也充斥了如“青蛙”、“大虾”、“稀饭”这样的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现在几乎已经是许多学生们之间交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他们的谈话过程中,什么“恐龙(长得丑的人)”、“稀饭(喜欢)”、“东东(东西)”、“GG(哥哥)”、“MM(妹妹)”几乎都成了口头禅,还真是让人听得一头雾水。然而,对这些看起来十分杂乱的网络语言表达方式,小学生却认为它们不仅活泼幽默,有利于调动谈话的气氛,而且用起来也十分方便,当然也觉得很时髦。
  重庆市某校教师王蓉曾经遇到过一件令她哭笑不得的事情。在她所负责的班里的一次语文期末考试中,一位学生在题为“我的理想”的作文开头中这样写到:“偶8素米女,木油虾米太远大的理想,只稀饭睡觉、粗饭,像偶酱紫的菜鸟……。”(我不是美女,没有什么太远大的理想,只喜欢睡觉、吃饭,像我这样子的新手……)这段话就是一个学生作文的开头,类似这种“语言形式”的作文在中小学生中已是屡见不鲜。现在校园里中小学生的日记、周记、甚至试卷中,也频频出现类似的网络语言。而且现在这样的网络语言在青少年的现实生活中非常流行,而且会说网络语言是一种时髦,是一种时尚。不会说或听不懂的同学会被别人耻笑,被认为是落伍。如果谁要是还在一本正经地和别人聊天,肯定会被人当成“老古董”。
  作业、作文、日记中出现不规范的网络语言,是网络语言“病毒”对小学生的侵害最突出的表现。这种“病毒”会冲击语文教育,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足够关注。我们应该正视网络语言,抵御其“病毒”对小学生的侵害。
  
  二、网络语言“病毒”侵害的具体体现
  
  网络语言确实有许多精彩的创意和新颖的构思。但也有一部分媒体,为了发行量,为了满足某些人的“猎奇”心理,有的低劣,有的粗俗。在那里,完全病句、数字、符号、拼音、汉字、英文字母杂糅表达式成了“正宗语言”,成为网民的习惯用法,规范汉语却变成另类表达。可见网络语言由此引发了对小学生的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因为学生上网人数越来越多,对于新奇简便和身份认同情有独钟,而且小学生对于复杂的汉字确实还不太会写,于是,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大量用数字、字母、谐音借代的办法使用语言文字。这种由好奇、方便而采用的书写形式,很可能成为他们今后难以改变的书写习惯。量变会引起质变,习惯会成为自然,一旦他们有了长期使用网语的习惯,其正规语言的运用能力就会下降,这对语言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再进一步,对年纪很小的学生来说,在未掌握规范语言之前就过多地被不规范语言所熏染,这对其今后的成长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很多小学生作文错别字漫天飞,很多人还故意使用错别字或者运用其他符号或缩写形式代替。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表情符号表示:“(-_-)”表示神秘笑容;“:-o”表示哇塞,惊呆了;“Zzzzz……”指睡觉的样子。
  2、用数字代码谐音或英语谐音语表示:4242 (是呃是呃);7456(气死我了);9494(就是就是);51396(我要睡觉了);5555555(哭声呜呜呜……);8147(不要生气),8是(不是);886 (拜拜了)。
  3、用汉语的谐音。如“这样子”,是因为连读就成“酱紫”。介(这)、大虾(大侠)、酱紫(这样子)、共眠(共勉);幽香(邮箱)、偶(我)、偶来乐(我来了)、蟀哥(帅哥)、霉女(美女)、斑竹(版主、班主)、点心局(电信局)、你才(你猜)、密马(密码)、粉发涂强(奋发图强)、米啦(没了)。
  4、用昵称表示。如“东西”说成“东东”。
  5、用自创英文简缩略语或拼音字母表示:PF(佩服);BT(变态);PMP(拍马屁);BD(笨蛋)。
  6、借用动物名称表示:恐龙(丑女);青蛙(丑男);大虾(超级网虫)。
  7、新造词语:如“你真是个286”(速度最慢的处理器,指傻,笨、智商低)。
  8、肆意曲解词语。有一些传统词汇在网上被赋予新的含义。偶像(呕吐的对象);潜水艇(没水平);化妆(意指粉发涂强,转意奋发图强);天才(天生蠢材);神童(神经病儿童);蛋白质(等于“笨蛋+白痴+神经质”);黄昏恋(晚上锻炼);后起之秀(最后一个起床的)等等。
  诸如此类的网络语言还很多很多,不枚胜举。据天津市一位语文教学研究者搞的抽样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学校每个班级都存在学生或多或少使用网络语言写作文的现象。平均在100名中学生当中,受网络影响特别深的就有50人,更有甚者,有人满纸都是网络语言。网络上流行的故意写错别字或歪曲本意全都出现在作文中。这些与这种洋泾浜式的词汇并生的,还有语法的混乱,这些新的词汇和语法混乱会给老师和家长带来一头雾水,更为严重的是,会给小学生认字和语言学习造成极大的误导,会给汉语规范带来极大的破坏。
  
  三、防范策略:正当疏导才是解决问题之关键
  
  网络语言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它对我们现实的语言的影响是肯定的,我们对于网络语言应该有一定的前瞻性,因势利导,而不是一味反对,应该巧妙地“疏”而不是“堵”。应该正确对待网络语言的出现和发展,正视网络语言,研究网络语言,批评网络语言中不文明不健康的东西,引导网络语言健康发展。
  语文教育是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基础,语言文字则是一个国家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和文化基石,因而我们要利用语文教育这块阵地做好宣传工作,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作为教育对象的中小学生是一群可塑性很强的群体,喜欢新事物并受其影响,在他们学习传统语言,为语言打基础阶段,网络语言产生并出现在他们的作文当中,有些学生甚至以会用网络语言为荣,出口就是一连串“网语”。而目前网络语言还处于良莠不齐阶段,这种不规范的语言,势必把学生推进一个难于自拔的怪圈,影响学生对传统语言的学习。勿庸置疑,网络语言走进语文教育,是对语言的交际与传承功能的挑战,是对社会化文明的冲击。网络语言进入教育领域是时代的必然,时代进入了信息社会,语文教育一直和时代的步伐合着同一个鼓点,因此不可能是一片远离网络风云的“世外桃源”。我们必须正视挑战,当学生把网络作为生活的重要内容时,要让他们的学习不受影响,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当挑战已经来临,我们积极地面对,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针对网络语言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必须防微杜渐,要有规范意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