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在交流语境中有效实施话题教学
作者:吴箫箫
又是一种更为科学的解说。“真理越辩越明”,通过创设情境后,不同观点的撞击使得问题越来越明朗,学生的探究思维被打开,就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发表自己独特见解。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个怎样的人,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探究能力,一举两得。
四、教具多样 情蓄而动
教学用具多种多样,图片、实物、录音机、磁带、小黑板、多媒体电教室等等都可以为创设语境服务。利用教学用具的直观性、形象性进行教学,并且灵活、恰当的运用于创设交流语境中,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更好的为学生理解文意、参与课堂话题讨论打好基石。
如在教学《张衡和他的地动仪》这一篇说明文时,很多学生对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张衡一无所知,而对于他发明的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候风地动仪,仅靠课本的图片和文字说明很难知会。因此,我在网上找到有关张衡的详细介绍和许多他发明创造的图片,在正式讲解课文之前,尝试做成课件运用多媒体电教室给学生演示,让学生有一个更形象、清晰的印象。通过多媒体创设语境,深入分析课文后,学生能很好的理解文意,随之我向学生提出话题讨论:文中对科学工作者如何研究候风地动仪中“都柱”的放置问题解说详尽,并概括为两种设想,这对分析地动仪的工作原理有何作用呢?有的学生认为,“都柱”是地动仪的核心,是惯性原理赖以产生作用的最主要部件,所以科学工作者对候风地动仪的研究着眼于“都柱”的放置上。还有的学生认为,地动仪的发明创造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领先性,而“都柱”又是地动仪的关键部件,因此对“这根柱子可能是悬挂着的,也可能是倒立着的”进行了两种情况的设想。
话题的讨论,让学生精读细想,圈圈点点,边讨论边发现问题,从而使学生注意力更为集中,思维更为活跃,更能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并且学会重点探究一些重点句子的内涵和外延,训练了理性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恰如其分的创设交流语境,实施话题教学,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敢于探究的精神,而且有利于创设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形成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无疑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使我们的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吴箫箫,教师,现居广东东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