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中文系学生研究型课外学习指导
作者:张玉能
我们指导中文系学生课外研究型学习的具体途径应该抓住“学生自学”这个中心环节,必须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但是,中文系学生,尤其是大学一年级新生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学习科目、学习方向往往是比较盲目的,甚至有人会晕头转向,所以,必须加强“导师指导”的环节。导师指导的环节,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和多种方式:有条件的系科、专业,可以采取教师导师制或研究生、高年级学生导师制,给每一个学学生配备一个导师,或者一个课外学习小组配备一个导师;在条件比较欠缺的系科,可以采取集体辅导的方式,或者以年级为单位,或者以专业为单位进行导师指导。这个导师指导必须明确规定课外学习的方向、篇目、方法、时间等等具体细节。在导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还可以适当组织小组交流。这种小组交流可以比较固定,成立学习小组,也可以临时组合起来,进行不固定的小组交流。最后,在小组交流的时候布置每个人写作文章,有可能就集结成册,以展示成果,做到巩固学生的课外学习兴趣和成果。
4.学生课外研究型学习的具体环节:导师示范——学生实践(学习笔记)——小组交流(学术讨论)——论文写作(学年论文——毕业论文)。
与中文系学生课外研究型学习指导的途径基本上相交叉的就是学生课外研究型学习的具体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导师示范。导师示范的做法也可以灵活多样,有固定的指导导师的可以在下面分散进行,没有具体指导导师的可以集体集中进行。导师示范就是要把课外研究型学习的目的、书目、方法、方向、时间等等以导师自己的体会的方式教给学生,尤其是学习笔记的写作,可以有导师自己的具体读书笔记的展示。第二个环节就是学生实践,简单地说就是阅读必读书目或者老师指定的书目并写作读书笔记。第三个环节就是小组交流,实际上就是小型学术讨论会,要慢慢养成学生的学术讨论的习惯。第四个环节就是论文写作,也就是让学生写作学年论文,为最后写作毕业论文做好准备。
5.学生课外研究型学习的时间安排:每周一次集中学习,一次1学时;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计划,保证每周至少4小时研究性学习时间,具体时间由学生与导师商定。时间既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散灵活安排。
6.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以上是我们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所做的一些初步设想,因此,为了慎重行事,稳打稳扎,我们想应该先搞一个试点,积累经验,然后再逐步推广。比如,先搞西方文论或美学方面的试点,然后再扩大到整个文艺学的所有方向,形成文艺学课外研究型学习指导系列。
张玉能,男,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