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语文智慧教学刍议

作者:黄 芳

长。同时对学生参差不齐的答问能进行合理的评判,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智慧。
  “理答”要慎重,更要讲究方法。
  首先,改正学生错误答案义不容辞。发现学生回答错误要及时指出,并分析其错误根源,改正学生错误答案,讲明二者区别。其次,要追问、诱导、发展答案。教师要抓住问题不放,一问到底,求得答案的尽善尽美。并且对学生在诱导启发中进发的“闪光点”要尤为重视,大肆张扬,以期冒出创造火花。再次。应提倡学生参与评价答案。这也是素质教育语文课堂提倡的理答方式。学生参与,主体性极大发挥,提高的正是学生的素质。
  
  3、有效进行预设生成
  《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因此,动态生成已成为当前新课改积极提倡的新理念。但是,在追求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性的同时,我们不该忘记课堂预设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动态生成与课堂预设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关系,前者仍然是后者的一种补充与修正。预设一个高质量的教案,既是教师经验的积累,也是教学内容深入钻研的体现,其间蕴涵着教育教学智慧。预设教案,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可以更好地驾驭课堂,服务学生。
  但是,过于精细的预设会成为学生思维与想象的桎梏,使课堂失去活力。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设计应是为课堂动态生成而进行的弹性预设。
  生成,保留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任何教学设计与策略。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都可能会调整、重组,甚至完全改变。
  如在讲《爱莲说》一文时,我走进教室,发现学生情绪还沉浸在课问观赏雪景的兴奋之中,于是暂时搁置了原先准备学习课文的计划,借“雪”发挥,组织学生说出古诗词中有关雪的句子,以“雪”为题进行描写与叙述,深挖雪的象征意义。整个课堂与原计划无关,但生成的目标同样具有价值。
  一天,我抱着一大叠试卷进入教室,还未把试卷放好。就看见讲台下的几个同学手忙脚乱地藏什么东西。我情不自禁地走过去,原来,他们在藏曾经也被我们视作珍宝的“同学留言录”。正被试卷讲评搞得焦头烂额的我,欣然向学生宣布。“这节课,老师决定让你们写一写毕业留言,请大家尽情书写吧。”这节写作训练课相当偶然,但正因为它是自然生成的而不是预设的,它才更贴近生活,才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
  尽管在课前的设计中,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作了设想,然而我们面对的毕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有些情况并非我们可以主观臆测的。当课堂中出现这样那样始料未及的意外尴尬时,教师若装聋作哑,则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严词斥责,将泯灭学生智慧的火花;若敷衍搪塞,将使学生疑窦倍增,如坠云雾。于是就需要教师能直面尴尬,冷静思考,巧妙捕捉其中的“亮点”资源,并灵活地调整教学进程,这样才会使课堂在不断“生成”中绽放美丽。
  我在教授科普小品文《巨伞下的城市》一文时,课快结束时,有学生提出:本文的课题与内容不符,应把课题换掉,换成“城市上空的巨伞”。我就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找出依据,陈述理由,到底支持哪个课题。经过一番讨论,学生达成一致共识。支持提出疑问的那个同学,认为本文更适合用“城市上空的巨伞”作课题。我还建议学生把刚才讨论的内容整理成文,列出依据和结论。寄给教材编辑部的老师。
  一个充满智慧的老师,能够从尴尬中捕捉契机,化平庸为精彩,化腐朽为神奇,奏出和谐的育人旋律。课堂上学生的独特见解、学生的精彩回答、学生的创新思维等都源于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对世界的独特感受,也是十分丰富的、可贵的课程资源,是教师可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料。善于在课堂上捕捉学生这些智慧的火花,我们教师便可以创造出一个叉一个精彩的课堂。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