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语文智慧教学刍议

作者:黄 芳




  一、语文教学所处的尴尬地位
  
  1、对语文学科的轻视
  社会、学校对语文学科的轻视。从理论上说。语文学科理应得到重视,但事实上,轻视语文学科的现象比比皆是。中考时出现同分现象,就参照学生的数学和英语成绩决定录取什么学校;特色班招生考试、重点学校提前招收考试往往只考数学和英语。
  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轻视。从课内看,在中学诸学科中,重视语文这一学科的人少,关于语文学习有疑而问的人少;从课外看,花在语文学习上的时间少,参加各类语文辅导学习的人少。学生都知道语文考试不考课内教材,就以无所谓的态度学习教材内容。而面对语文测验结果,学生普遍有这样一种心态:这次做好了下次不一定好;这次做差了,下次不一定还差;学不过如此,不学也能应付。
  教师对语文教学的困惑。语文的教与学没有等差。更看不出台阶。不同年级段的语文教学分不出高下。新教材中就出现预备班和高一学同一篇课文的现象,初一可以考初三的试卷也就不足为奇了。难怪不少人说,学生的语文水平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学”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那教与学都属于无功之劳,真可谓困惑之极。
  
  2、语文学科所承担的责任
  由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就把语文学科仆化为其它学科的“保姆”。不错,如果从语文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中理解,学生其它学科学得是否好,与语文能力是否高有一定关系。但语文课所以存在,主要不是因为它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工具,而是因为它有它存在的独立价值,它对学生的发展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另外,语文教学承载了太多语言之外其他方面的东西。语文教学不仅涉及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思维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崇尚科学的精神;不仅要传承人类已有的文化与知识。还要立足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使原本属于语文自身应承载的阅读、理解、表达的那一份功能逐渐弱化,“听、说、读、写”等语文教学的主体部分正逐渐边缘化。而语文教学中的文化传承、德育渗透、美学熏陶以及思维训练等逐渐成为语文教学的主体构成,其结果是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普遍不牢,基本能力逐步降低。表现为错别字连篇,不会写书信、便条,语言应用能力差。
  
  3、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语文老师难当。第一,语文总是与政治道德等意识形态难舍难分。意识形态在变,语文也跟着变,观念变,教材变,方法也在变,而且语文总是变得最快的,要能够快速地适应这种变化,总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可能还很漫长,这给我们的具体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第二,我们从事的是母语教学,母语教学人们并不陌生,几乎凡是能断文识字的人都可以对语文发表意见和看法。而母语教学又责任重大,稍有风吹草动,就闹得满城风雨。这无形的给我们语文老师增加了心理压力。第三,语文教改是所有学科中最活跃的,意见观点最复杂,如果老师缺乏取舍能力,有时就会不知所措。第四,新课程带来许多新变化,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现在以学生为中心,过去以教材为本,现在以学生发展为本,过去重分析。现在重感悟。这一些新变化,要我们老师尽快适应,恐怕也需要一个过程。这些。都给我们语文老师带来困难和压力。
  
  二、对语文智慧教学的认识
  
  谈到语文智慧教学,脑中就浮现“返璞归真”四个字。语文课改热闹了一阵子,该还语文本来面貌了。什么叫“语文”?解放以前,小学叫“国语”,中学叫“国文”,解放以后才统称“语文”。“语文”主要是从“国语”和“国文”中合并出来的。无论“语”也好,“文”也好,都是突出本国的语言,区别在于口头和书面,之所以小学称“国语”,是偏重识字和听说,中学称“国文”,是偏重阅读和写作,这是从认知的规律来划分的。所以统称语文,就是要对学生听说读写技能进行并重训练。
  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智慧应体现在教什么?怎么教?如何优化教学过程?
  教什么?大而言之,就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小而言之,就是“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就是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读书和写作能力。
  怎么教?一是要注意“三维目标”的整合,把“三维目标”渗透在每一个文本中,贯穿在每一个课堂教学的环节中。二是要注意学习方式,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三是要注意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这是课堂教学的活力所在,机趣所在。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果,它要求我们以减轻负担为标准,用最佳的形式、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组织课堂教学,最大限度的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还要关注课堂教学行为。针对教师而言,主要指“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是为了不教,“用教材”无疑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
  智慧教学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下面我主要谈谈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来实现语文智慧教学。
  
  三、语文智慧教学的有效实施
  
  1、有效进行新课导入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教学导入如周桥粱,联系着旧知与新知;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一个精彩的导人,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预示着整节课的成功。
  好的新课导人应是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的五花八门与文体的各式各样决定了语文新课导人的形式多样;好的新课导人应讲究时效性,要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佳效果。导入主要为后面教学的推进服务。因此时间一般以3到5分钟为宜。
  ①解析标题,直奔主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包含丰富的信息。是学生解读文本的一把钥匙。教学《登泰山记》,我从文章标题引人,引导学生捕捉标题的重要信息。通过读标题,学生很快明确:这是一篇游记,重在写泰山的景色。把握了游记这一文体后,我因势利导,进行追问:既然是游记,那么。学习本文,首先要把握作者游踪,请找出作者的登山路径。通过引导。学生迅速明确了文章的描写对象、文体特征和主要内容。往后学生在碰到类似文体的文章时,就能轻车熟路游刃有余了。
  ②趣闻故事,巧设悬念
  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材的起点。教学《周处》一文时,我先讲述周处改过自新后精忠报国的故事,接着话锋一转:可是你们知道吗,周处年轻时被乡里人痛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