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词义强化程度的“磨损”、“衰减”及相关语用现象

作者:李胜梅




  (南昌大学文学院,江西南昌330047)
  提要 本文主要讨论词语使用过程中词义强化程度的“磨损”、“衰减”及相关语用现象,同时也讨论词义强化范围、数量等的磨损情况,也讨论词义弱化程度、范围、数量的磨损情况。
  关键词 语义磨损 强化程度 语用
  
  一、从“主要”一词在不同语境下的两种理解说起
  
  先看下面一道选择题(可单选,也可多选)
  [1]江西省的汉语方言主要包括_______
  A、赣语 B、吴语 C、客家话 D、徽语
  这是2004年4月江西省国家级、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新大纲培训班上的一道考题。我们知道:这四种方言江西省境内都有,其中,赣语和客家话是江西的两大方言,而吴语和徽语的使用人口相对来说是少很多的。我推敲了这道题的措辞后,选择了A和C。
  没想到,主考人在点评时特意提到了这道题,认为:“这道常识性的题目居然有不少人选择了A和C,实在是非常不该犯的错误。正确答案是ABCD都要选。”我非常吃惊,这么简单的题目我怎么可能错呢?我自信对江西方言是有一点了解的。我认为:既然问“主要”的情况,就有“主要”和“次要”之分,就应该选择“主要”的A和C,而不是全部的A、B、C、D。但主考人坚持说:“书上就是这样写的。我们是根据书上的说法来出这道题的。”
  我立即核对了由颜森教授执笔的《江西方言的分区和特点》(见《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培训》,江西高校出版社2001年,第138页),原文是:
  [2]江西全省的汉语方言主要有赣语、客家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吴语和徽语。
  原文也有“主要”一词。但是我读这句话时,这里的“主要”并不会引起我什么特别的注意,它的存在似乎是可有可无的(我想,其他读者也会如此)。若删去这个“主要”,原句无论是从语法结构还是从观点来看都是可以成立的。
  我想问题应该是出在这个“主要”上了。“主要”一词在两处的强调程度、给读者的语言刺激力度,看来是存在很大差异的。
  2006年2月,笔者先后两次在课堂上对这道题做了调查。一次是汉语言文字学专业2005级16人,其中,14人选择了AC,2人选择了ABCD。一次是汉语言文字学专业2004级14人,其中,12人选择了AC,1人选择了ABCD,1人因对江西方言缺乏了解,没有选择答案。可见多数人的语感是,题目中的“主要”就是与“次要”相对而言的。同时,多数同学认为,这个题目本身措辞不够严谨,有歧义。
  为什么与这道选择题大致相同的措辞在教材中就不觉得有不严谨的问题呢?我想,这可能是因为:人们对考试题目里的每一个用词都要认真推敲,这是特殊的理解语境;而一般情况下的阅读活动中,人们不必严格推敲每一个词语,碰巧“主要”这个词在一般情况下的强调程度已经有了明显的衰减和弱化。
  
  二、词的强弱度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磨损”、“衰减”或模糊
  
  (一)“基本”、“基本上”在运用中的问题
  l、人们对“基本”使用情况的正误判定及分歧
  先看下面一个句子:
  [3]由于坚持植树造林,这一带基本上根除了风沙灾害。
  读者是否注意到了这是一个病句?
  笔者认为,无论你是把它看作病句还是合语法的句子,都有道理。因为,这句话如果出现在考卷里,中学生、大学生都可能会注意到“基本上”用得不严谨,经不起推敲。但如果是在平时说话写作中造出或读到类似的句子,却不一定会认为有语法错误。
  这个例子选自李胜梅主编《现代汉语》(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年,第415页)第四章“语法”第九节“常见的语法错误”(徐阳春执笔)。书中是把它当作“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的病句来处理的,书中写道:
  “基本上”和“根除”在语义上是矛盾的。是“根除了”,就不能用“基本上”来修饰;是“基本上”就
  不能说“根除了”。
  这样的句子,在很多谈病句的教材或课外辅导书里都特意挑出来批评过。可实际上,日常口语中人们还是经常使用它,并不觉得有什么语病。
  为什么会这样呢?问题正出在“基本上”的语义上:“基本上”一词在不同语境下也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现代汉语词典》对“基本上”的解释:(1)主要地。如:“这项任务,基本上靠你们车间来完成。”(2)大体上。如:“一年的任务,到十月份已经基本上完成。”
  而在实际语言使用过程中,有时的“基本上”就指全部,而不是“主要地”或“大体上”。例[3]用“基本上”来修饰“根除”,尽管两者语义矛盾,但这样的组合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和语气、协调音节的作用,正因为如此,这样的矛盾搭配也可以被人们接受。
  人们对“基本上”的使用和理解在语感上的差距远远大于“主要”,“主要”只是有时会出现误解,而“基本上”已经是正确与错误的分歧了。再如:
  吕叔湘《论“基本属实”》举例:
  [4]九月五日晚报《古城纵横》的“回音”栏里有这么一条:“河南饭庄来信:贵报反映我饭庄菜内 有蝇事,经查基本属实。……”
  吕先生说:“乍一看,没什么,再一想,不对头。到底饭菜里边是有苍蝇呀还是没苍蝇?有苍蝇就是‘属实’,没苍蝇就是‘不实’,这个‘基本属实’应该怎么理解呢?”吕先生觉得既然查明苍蝇是有的,那“基本属实”就不好理解。“总要有个数量问题,或者说是程度问题,才用得上‘基本’二字。基本如何如何,意思是十之八九如何如何。比如说:基本可行,基本有效,基本同意,基本够用,基本吃素,基本不出门,……这些都是有意义的。”
  看来吕先生当时对“基本”的语感,是“基本”在词典中的释义,例[4]没有按照词典中的释义来使用“基本”,吕先生就觉得“不对头”。
  “那么为什么又是‘基本’属实呢?因为一老一实地说,‘有这么回事’,实在有点不好意思,给它来个‘基本’,打个折扣。没想到既没有数目,折扣就无从打起。”吕先生这一分析很到位。
  语言使用者为了“面子”,用表示“十之八九”的“基本”来表达“的确”或“全部”。其“基本属实”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的“基本”。
  2、“基本”的实际使用情况
  笔者2004年8月网上点击“基本上”搜索例句,发现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1)多数是被“基本上”修饰的词语含有遍指义、总括义,如:每(指示代词,指全体中的任何一个或一组)、都(表总括性的范围副词)、遍,杜绝、毫无、百分之百,等等,或句中有这类词语与之同现。也就是说,前后语义矛盾,但人们几乎已经习惯了这种矛盾。如:
  [5]开发区的能吃饭的地方我基本上都吃遍了,没有发现好地方!
  [6]基本上每个房间都有网线接口,你只要按照预留的网线管道穿就可以了。(bjimg.focus.cn)
  [7]今年辽宁省旅游学校毕业生基本上百分之百都落实了工作(www.cnta.gov.cn/Guanzhu)
  [8]我国计划在3年之内将基本上杜绝非法改装车辆。

[2] [3]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