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关于“新闻素”的设想与构建

作者:赵 虹

力斥倒金字塔结构陈旧老套而新闻写作者仍然对此倍加青睐的原因。
  这样,我们便可以暂时得出以下结论:《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对同一国际重大新闻事件在版面安排和报道篇幅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异,但在新闻叙事的结构上却显示出较大的相似性,这些叙事元素如标题、导语、事件、后果、背景、反应等等一方面表现了一定的形式结构,另一方面也有主题和语义上的连贯性,具有一定的意义表达功能,因此我们不防把这些新闻叙事元素统一称之为“新闻素”(newsemes)。
  为了进一步考察这种新闻报道在叙事结构上的特点,我们再次选取今年发生的2006年发生的几个重大新闻事件,其叙事结构简单列表如下:
  
  由于篇幅所限,我们在本文只能通过几个案例总结出一般的规律,但这并不意味着本文所尝试提出的概念只适用于这些个案。事实上,经过长期的观察,我们发现,无论纸质媒体如报纸、杂志,还是电子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硬)新闻的报道结构无不具有本文所探讨的叙事元素的共性。
  
  4.结论
  
  总的来说,(硬)新闻报道中的标题、导语、事件、后果、背景、反应等是其叙事的构成成分,但同时我们也看出,这些成分在一个报道中不一定都会出现.也并不一定呈均衡的状态分布。就像句子的某些成分可以处于缺席状态但句子的必备成分如谓语等很少省略一样,新闻话语中各常规元素的位置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有的也会处于缺席状态,但其主要元素如导语、背景、反应等却很少省略。由于各个报纸的编辑方针、新闻价值取向以及报道手法的差异,新闻记者很可能在上述结构成分中做出选择,有时会有意识地调整各成分的位置,或删略某些成分,比如那些类似于句子状语的相关性不大的背景或评论等成分。
  从语义上来看,就像句子的扩充或缩写一样,新闻导语是标题的扩充,而新闻故事则是对导语的进一步展开或补充。这就是梵·迪克在探讨跟主题有关的语义宏观结构所显示的:导语是新闻故事通过“宏观规则”缩略后的话语,标题是导语通过“宏观规则”缩略后的句子或短语,而在新闻故事中,多种背景及各方评论的提供则为该新闻主题注入了更多的话题,使得话语意义更加丰富充实。
  我们需要句法形式来表达和组织一个句子的意义,同样,我们也需要形式来全面组织一个文本的整体意义和宏观结构,而我们试图在本文提出的“新闻素”(newsemes)则可以满足这种要求。这些“新闻素”就是体现(硬)新闻报道形式与语义结构特点的构成元素或成分(componenfs),它们是在一定的话题连贯规则之下按一定但又不绝对固定的排序组成的。
  对新闻话语的研究层面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表显示出来:
   
  许多学者已经对新闻话语中的微观层次包括词、句子以及句子的连接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如主要以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为工具、以新闻报道为文本的批评话语分析。而对新闻话语的宏观分析,即整体的形式和语义分析,还很少有学者作较深入的研究。在这里,我们受到梵·迪克的新闻话语宏观结构研究框架的启发并借鉴经典叙事学的术语,提出“新闻素”的概念,目的是尝试总结出(硬)新闻中的“普遍语法”,以帮助普通读者对一般新闻报道的构成元素有个简单清晰的了解,同时为我们对新闻叙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方便。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