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语体构成成分研究

作者:丁金国




  提要 在以往的语体研究中.凡涉及到语体的构成成分,多注重在对语言体系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要素的选择与组合上,即使涉及到语用成分,也仅限于修辞手段的选用。本文从语用切入,将语体的构成要素分为构成性成分和调节性成分。构成性成分是构成语体的决定性成分,是每一种语体所必备的,它对语体的结构具有强制作用,规定语体的基本架构,是语用者建构和识别不同语体的核心要素。
  关键词 语体成分构成性成分调节性成分
  
  1 引言
  
  1.1 由于受功能域的制约和调控,不同类型的语体在历时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公认的语用范式,这套“范式”中的个体,各自均有专属性的语义结构和形式结构,规定和限制着人们的语言运用。人们在交际中,都要在特定语体的语义结构和形式结构支配下,进行交流。语体的语义结构不是言语交际中的理性意义,而是为特定语体所集中显示的类型意义。这种类型意义一旦成型,就规约着特定语体的形式结构。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下,彰显出特定语体区别于其它语体的区别性特征。可见,语体间的差别,是各自的语义结构和形式结构所使然。而语义结构和形式结构的差别,则是其各自的构成成分的差别的结果。这里集中对形式结构的构成成分,作一简要探讨。有鉴于功能域性质的差异,有的语体无论形式结构或语义结构都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或者稳定性较强,如公文、法律语体等;而有的语体,因其语义结构选择性较强,故决定了其形式结构稳定性差,可变性幅度较大。如日常会话、文艺语体等。这些情况固然为寻找语体的构成成分增加了困难,但绝非意味着无迹可寻。既然语篇都是以类相聚,那么从类聚中寻找其共同成分,从语言材料上发现其物质性依据,足以发现特定语体在构成成分上的某些特征。
  
  1.2 形式结构是一种显性结构,它是由语言系统所提供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语用中的修辞手段构成的,在语体里,具有明显的物质上的可把握性。通常在语体分析中,多限制在这一范围,即所谓语言性的物质标记。实际上,如果我们仍把语体的构成成分分析局限于此,那等于我们什么话也没说。为了能有补于语用实践和理论研究,我们试从具体的语篇中去发现和从相关论著中去“淘金”,从中提炼出为不同类型的语篇所共有的成分。既是共有成分,那么就应对一切语体具有普遍性的解释力。综观语体的形式结构,其形式构成大致可概括为:构成性成分(constitutive element)和调节性成分(optional element)。构成性成分是构成语体的决定性成分,是每一个语体必备的,它对语体的结构具有强制作用,规定着语体的基本架构,是语用者建构和识别不同语体的核心要素。
  
  1.3 构成性成分在语体构成中的作用,一般情况下不是单项个体的分散用力,而是合力作用于特定语体。但由于语体性质的差异,各个成分在不同的语篇中的体现方式有异有同,因而在不同类型的语体中,各种成分作用的发挥自然有异,其作用力也存在着大小之分。构成成分作用力的大小,取决于语体的性质,如节律模型,对于汉语诗体就是决定性的,而对汉语的其它语体,其决定作用的强度则相对为弱。
  
  1.4 调节性成分则不然,其与构成性成分的显著区别在于,它是语体结构的非必备成分,是语用者在言语过程中,为了使言语交际增加某种色彩,或为了达到某种交际效果而临时调用的语言成分或手段,本质上是一种选择性成分。选择性成分主要是语言体系中的语音、词汇、语法及修辞等。它们虽是构成语篇的物质材料,但其类属与语体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个别修辞手段例外)。需要说明的是,调节性成分的调节作用,只能限定在特定语体的框架内运行,也就是说,任何调节成分的选用,都必须接受和服从构成性成分的规约。尽管如此,调节性成分在言语交际中的能动作用,丝毫也不应被低估,正是有了调节性成分的存在,才使语言运用中,存在着永无枯竭的创造源泉,使社会的语言生活,始终呈现着色彩斑驳的局面。如果说构成性成分是语言社群心理共识的语用惯性,那么调节性成分则是展示语用个体才智的平台,两者互协互动的结果,使特定语言系统永葆盎然生机。同一语体内存在的不同语阶,就是调节性成分的作用所使然,因而才表现出不同的正式度。
  
  2 构成性成分
  
  语体的构成性成分,我们粗略地概括为:(1)体目标记,(2)体脉结构,(3)体材性质,(4)韵律模型,(5)表达方式,(6)风格形态。
  
  2.1 体目标记体目标记是语体的“眼睛”,因此称为“体目”。体目与常识中的“标题”有联系,但不完全一致,因为有的语篇没有标题,所以“标题”作为语体构成成分的一个共有范畴其概括力差,故我们弃“标题”而另立“体目”。体目在言语交际中,其表现形式并不是完全一样的,有的是有形式标记,有的则无。通常书面语篇中的体目多为有标记,但也有无形式标记。口语语体多数是无标记,只有少数有。无标记并不意味着无体目,如日常对话,发话者常是对话的中心,其或在交际的首句,送出交谈的话题;或是寒暄之后点题,这时,对话的话题就是语篇的体目,在书面语体中,对那些无标记的体目,也应作如是解。体目多数是以标题的形式展现的,尤其是书面形式。尹世超(2001)在研究标题时,曾发现标题能帮助人们断定语篇的语体种类。不同的语体对语篇的体目标记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有的则带有强制性,几乎不允许制作者有选择的自由,如公文语体;有的虽非强制,但一经约定俗成,也具有了一定的规约性,如议论语体;给予语言运用者自由度最大的是文艺语体,它几乎对所有的体目标记都兼容。一般地说,文艺语体的体性,不是通过体目标记显现,多数是由语篇整体展示。
  
  2.2 体脉结构人有脉络统贯全身,引导、协调、润滑着气血等系统运行,使主体得以存在、发展。人以其自身结构的运行法则,创造了语言,并须臾不离地在使用着语言。因此,人类的言语行为本身,则必然折射着人体运行的法则。如果说人体的运行法则是秩序、和谐、平衡,那么语言的运行也必然遵循着秩序、和谐和平衡,否则人类的言语活动根本无法进行。既然语体是人类言语活动的基本单位,那么语体的构成及其运作,则必定恪守着秩序、和谐与平衡的法则。语体中体现秩序、和谐和平衡法则的就是体脉结构。
  2.2.1体脉结构伴随着语体的定型而臻于规律化和规范化,自然是历时积淀的产物。不同的语体有着不同的构成成分和不同的结构方式,由此也就决定了语体体脉结构的多样性和各自的变化规律。体脉结构对于任何语体来讲,都不是一个绝对的封闭系统,而是处在变化中相对稳定的状态。由于语体性质的差异,其稳定性也不同。如公文语体的体脉,因其程式化程度高,稳定性就强,几乎可几十年不变。而有的则处于多变状态,文艺语体的体脉易变性,已为学界所公认。
  2.2.2对于体脉结构的研究,此前多在写作学、文章学、文艺学及篇章语言学等学科里进行,较少从语体切人。但它们所研究的事实和某些观点,无疑富有参考价值,为我们从语体的角度进行理论概括,提供了宝贵的语料。体脉结构在语体中的存在状态有二:一是以显性静态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