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关联理论的认知修辞学说(下)

作者:蒋 严




  提 要 本文在详细介绍关联理论的基础上,从基础修辞、创新修辞和文学描写修辞学三个方面讨论该理论的创新观点,从而展示关联理论对汉语修辞研究的广泛应用前景。
  关键词 关联原则 语境效果 心力 语用推理
  
  4 关联理论与创新修辞研究
  
  我们这里所谓的“创新修辞”就是陈望道先生提出的积极修辞(陈望道1932),即着眼于语言运用的具体的、体验的方面,突出语言的形、声、义的艺术表现力,使表达的内容有力、生动、趣味、新奇。创新修辞是文学语言的重要表达手段,也是语言自我更新发展的动力,一直是修辞学研究的主阵地,主要体现在对修辞格的研究上。我们在此要着重考察关联理论从认知语用角度对创新修辞的新颖分析,它可以成为对中国修辞学界既有成果的补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汉语修辞的认知研究。
  
  4.1 语言使用的描述性用法和解释性用法
  关联理论认为,语句的命题式可以被用作对事态的表征(representation),其方式有两种:描述性用法(descriptive use)和解释性用法(interpretive use)。描述性用法是让命题式真实地反映相关事态,而解释性用法则是对另一个表征加以解释。例如我说(7)时,是对事态的描写,而说(8)时,划线部分便是对他人话语意义的解释。
  (7)今天校园里到处都是拍毕业照的学生和亲友。
  (8)她在电话里罗嗦了半天不过是在告诉我她对这次没拿到奖学金感到十分不满。
  对话语或思想的转述往往会涉及某种程度上的解释,不需要完全复述,而复述其实也是解释的极限情况。解释性用法可以是对事态的大致性表述,如下面的(9b)、(10b)和(1lb):
  (9)a 我女儿这套房子买了二十万一千味!
  b 我女儿这套房子买了二十万味!
  (10)a 我们厂晚上六点零六分下班。[文革期间,六点工作结束后,还要跟着广播里的六分钟音 乐跳忠字舞]
  b 我们厂晚上六点下班。
  (11)a 他现在的工资是每个月一万零三百六十八元九毛六分。
  b 他现在的工资是每个月一万。
  (9)-(11)的(a)句都是准确的描写,可在一般的交际场合却并不是符合关联原则的用法,给人以过分注重细节的印象,而三个相应的(b)句虽然严格来说并不准确,在多数交际场合却是具有优化关联的表述。
  
  关联理论进一步指出,其实任何语句都是解释性用法,因为任何语句都是讯递者思想的解释性表述,而且受讯者所理解的内容也都是针对言者的语句所构建的解释性定识。换句话说,语句就是对讯递者心理表征的解释性表达。既然是解释性的,那么语句与相应的心理表征之间的类似性只是一个程度大小的关系。如果语句用字面义即显义来表征相应的思想,两者就趋于类似;如果语句用隐喻或其他转义辞格来表征讯递者的思想,那么两者的相似点就会少得多。从这个严格的意义上看,语句的纯描述用法是不存在的。
  但语句所表征的思想自己本身也是表征,也有要表征的对象。作为思想的心理表征也有两种:描述型表征和解释型表征。作为描述型表征,它可以是对现实世界某个事态的描述,或是对一种希冀事态的描述;作为解释型表征,它可以是对某个赋予他人的思想或语句的解释,或是对某个值得自己以某种形式持有的既有或希冀思想的解释,例如某个方面的知识。这样我们就有了思想本身的四种心理表征和对思想的语句表征这五类关系:
  鉴于关系(c)既可以是接近逼真的解释性用法,又可以是转义式解释,因此对于(a)、(b)、(c)、(d)这四种表征,理论上至少可以有八种表述方式。其实还可以有更多,因为(e)的用法还有不同程度上的区别。先看(c),描述型心理表征对实际事态作描述时,如果在(e)处得到逼真的解释,则会产生普通的断言,传达的是字面意义,如(12)所示。如果解释得极其宽泛,语句与心理表征之间只有局部的或是大致上的相似,则会产生(13)的夸张、(14)的隐喻和(15)的隐喻加夸张。
  (12)飞机怎么还不起飞?都等了两个多钟头了。
  (13)飞机怎么还不起飞?都等了几个世纪了。
  (14)飞机怎么还不起飞?等得黄花菜都凉了。
  (15)飞机怎么还不起飞?等得花儿都谢了。
  顺着这条思路,我们进一步提出,借代和列锦也是(c)类表征,其各自的独特性在于(e)端采用的不同解释性表述方式:借代只提代称;列锦只举命题的部分论元,其余的语义都留给关联原则引导下的语用推理去复原。
  再看(d),一个人可以对自己希望看到的事态即希冀事态作描写型表征,如果在(e)端以基本的字面义得到解释性表述,则产生语句的寻常祈使用法,如(16)。我们认为,这类用法还包括预言示现和悬想示现,如(17)-(19)。如果在(e)端以隐喻方式得到解释,产生的用法就更加特别,如(20)-(22)
  (16)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祈使]
  (17)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预言示现]
  (18)想佳人妆楼颛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悬想示现]
  (19)敲断玉钗红烛冷,计程应说列常山。[悬想示现]
  (20)请你把我的心也带走。[象征式祈使]
  (21)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借喻式祈使]
  (2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借代式预言示现]
  顺着上述思路,我们可以认为,祝福和诅咒也是对希冀事态的描述,经过(e)端的解释性表述,有的比较接近现实,有的则显得十分夸张。
  (a)、(b)两种表征都是解释型表征。既然是解释型的,就不是对事态的直接描述,而是对既有表征的二阶表征。如果只是按字面义的引用,那就是直接引语、间接引语、(8)所例示的大意引述,以及对思想的各种引述。这种引述都涉及(a)的情况,是对赋予某人的表征所作出的进一步表征。引述的不同类型是由(e)按不同的类似程度选择性地加以表述的结果。“引用”这个修辞格亦属(a)类,但有些引用已经不只是对字面义的单纯引述,而是加入了讯递者自己的命题态度,因为它是创造性地引他言为己语,以增强文意,提供佐证,补充信息的修辞手段,其中的“提供佐证”本身便是一种命题态度,不同于多数陈述语句所具有的“断言”这种默认的基本命题态度。但讯递者对赋予他人的表征不一定都持支持或肯定的态度,她也可能以驳斥或疏远的态度来回述他人的看法,这就导致了反语用法。伊沙在《饿死诗人》里的许多诗句可以作为相关的示例,诗中所回述的是那些贬低诗人及其创作劳动的世俗看法,有些在(e)端的语言表述阶段得到了更隐喻化的处理。
  (23)……
  你们拥挤在流浪之路的那一年
  北方的麦子自个儿长大了
  它们挥舞着一弯弯
  阳光之镰
  割断麦杆自己的脖子
  割断与土地最后的联系
  成全了你们法。我们按自己的理解对书中的观点加以阐释发挥。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