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一种高频语用变异句式——同源模拟句

作者:许钟宁




  摘要 “同源摹拟句”是借助名言名句的传播优势,进行“摹拟”“仿用”的一种语用变异句式。摹拟句在保持原型句基本句法结构的前提下,变换语词,更新语义,从而注入新的信息内容扣语用含义。“同源摹拟句”在语句编码形式上的“有意模仿”,有违语句表达常规,是语句表达“形式准则的逆用”,必然会产生特殊的“语用含义”,生成诸多修辞的附加信息;而其正是以此来使修辞效益增值的。
  关键词 语句修辞 语用变异句式 原型句 同源摹拟句
  
  1 同源摹拟句解题
  
  所谓“同源摹拟句”,就是借助名言名句的传播优势,摹拟造句,在保持原型句句法基本格局的前提下,变换语词,更新语义,注入新的信息内容和语用含义,形成“仿用”的一种变异语句修辞方式。借助“名人效应”(“知名且可信”、“喜闻而乐见”)利用名人名句在现代大众传播中的高知晓度和高流行度,“旧瓶装新酒”,进行“搭载发射”,引发修辞的附加信息,提升传播效率,实现语用表达的有效性,是同源摹拟句特别的修辞功能。请看一个现实的语用情景:
  在拍摄电视连续剧《老柿子树》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少“花絮”(见《宁夏广播电视报》2008年4月21日新闻报道),其中一则的小标题是《都是“金喜善”惹的祸》:“扮演白善明的演员张光正出了错,竟然把对手陈喜贵的名字叫成了‘金喜善’(韩国当红影视明星——本文作者注),正是因为这个错误,所有的人不得不重新来过,而张光正生气地说:‘都是这个金喜善惹的祸’。这时旁边一直沉默的导演忍不住说:‘不许说金喜善,我可挺喜欢她的’。现场的人都禁不住开始大笑”。
  “都是金喜善惹的祸”显然是摹拟“都是月亮惹的祸”这句人们熟知的流行歌曲的歌词而来的。此处,仿拟者是用来自我解嘲的,具有调侃意味,产生了幽默效果。如果是偶尔用之,个别现象,那就称不上是“同源”摹拟了;考察语用现实,“都是x惹的祸”这一句子模式,竟然是仿效者众多,各媒体青睐,摹拟句争奇斗妍,形成了一道句式语用奇观。例如:
  (1)都是天使惹的祸(国内电视连续剧剧名)
  (2)都是装修惹的祸(四川卫视2005年8月1日,新闻节目标题)
  (3)都是喝酒惹的祸(《宁夏广播电视报》文章标题,2005年11月11日)
  (4)都是照片惹的祸,三张照片三场风波。(《南方都市报》文章,2008年2月18日)
  以上各例,均源自“都是月亮惹的祸”这一原型句。究其摹拟的语用动机,主要在于原型句语词超常搭配,句式新奇,语义曲折含蓄,耐人寻味,变异色彩浓郁,契合当前社会人们求新求异的语言表达心理,因而乐于仿效。总体来说,以上同源摹拟句,都起因于各自不同语境下特定的语用意图和修辞取向,都能因“摹拟”而引发附加的语用含义,并借助原型句的传播优势而使其修辞效果增值,因而都是有效的变异语句修辞形式。
  
  2 同源摹拟句解理
  
  同源摹拟句的变异机制和修辞机理可做如下解析:
  语句修辞信息是集合信息,它包括语句单位在特定语境中所转递的各种语用信息,主要有理性信息、潜在信息、美学信息、风格信息四种(王德春、陈晨,2001:441),后三种可以统称为“附加信息”。理性信息是语言代码中词法、句法意义所限定了的相对固定的信息,它是语句编码形式所传递的常规信息。潜在信息则是语用者通过特殊的语句编码形式而生成的隐含信息,往往是其所倚重的实效信息。美学信息是特定语句编码形式所透露出来的美感信息,它与潜在信息密切相关,潜在信息越丰富,美感信息就越充分。潜在信息在言语交际中有较高的修辞价值。首先,语句修辞中的潜在信息可使话语的意义蕴蓄,曲径通幽。其次,潜在信息的传递是一种迂回的发送,显示出表达的技巧、表达的艺术,能激发受话者的愉悦,产生美感。
  根据格赖斯(H.P.Grice,1975)的话语理论,维持会话秩序,制约话语交际的根本原则是“合作原则”,具体有四项“准则”:质的准则;量的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索振羽,2000:56)格赖斯指出,遵守以上准则,交际正常展开,产生常规会话含义;如果“有意违背”某项准则,也即“准则的逆用”,就会产生隐含的、非常规的语用含义。我们认为,格赖斯的“会话原则”同样适用于语句修辞,遵守“四项准则”,是常规语句修辞;如果有意违背“四项准则”,即“准则的逆用”,就会产生隐含的语用含义,生成潜在信息以及美学信息。
  同源摹拟句变异的语用取向是重在“摹拟名句”,通常是既摹“型”(句型)又摹“义”(语义),而语句使用的“鹦鹉学舌”,语句编码的“有意模仿”,是有违句式表达常规的,也就是说,是违反了常规语句表达的“方式准则”,是语句“方式准则的逆用”,必然会产生隐含的语用含义,生成诸多修辞的附加信息。同源摹拟句的语用意图就是利用名言名句的传播优势,进行“搭载发射”,引发修辞的附加信息,以使语句修辞的效益增值的。
  
  3 同源摹拟句解例
  
  “同源摹拟”现象在当今社会语用现实中高频显现,实际上是信息时代市场经济激烈竞争背景下“名人效应”与“品牌效应”在语用领域的综合折射,其语用意图就是“借助语言品牌进行搭载发射”,以提升语用效益。
  下面根据现实语料对照原型句进行同源摹拟句的语用频度显示和修辞效果分析。
  
  3.1“x就是力量”;原型句: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就是力量”是弗兰西斯·培根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在培根看来,人是自然的主人,可以驾驭自然。但“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即认识自然规律,掌握科学知识。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
  由于培根这一名言句式简洁有力、哲理内蕴深刻,它成了广为摹拟的原型句,衍生出不少精彩的摹拟句,例如:
  (5)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团结就是力量》歌词)
   (6)真实就是力量。(中央电视台一套《见证》栏目广告口号)
  (7)科学就是力量(《人民日报》2008年5月22日“科技杂谈”栏目文章标题)例(5)是著名革命歌曲,产生于1943年6月抗战时期,由延安鲁艺学员牧虹和卢肃在晋察冀边区火热斗争中创作。由于歌词内蕴深刻哲理内涵和坚强抗战意志,斗志昂扬,极富感召力和鼓舞力量,因而很快传遍全国,流传至今。歌中名句“团结就是力量”,源自培根的汉译名句“知识就是力量”,异曲而同工,是“五四”精神在延安时代结出的语言文化硕果。例(6)是央视著名记录片专题栏目《见证》的广告标语。《见证》完全以第一手的影像资料来记录历史,印证历史,采用实证主义视角来解读历史事件,力求客观真实,因而配以“真实就是力量”的广告口号,来提升节目的公信力,树立品牌形象。例(7)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人们对准确预测预报的渴望比任何时候都强烈,大地震使人们更加清楚地知道:科学就是力量。惟有这一力量,才能与大自然的力量相抗衡,才能驾驭大自然。这一理念,以培根的“名句模式”进行“搭载发射”。既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