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游记》小说是在佛教故事、传说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其中重点参考了唐代几位高僧的事迹和名号。
唐僧其人
小说中的唐僧是海州人,也就是今天江苏连云港,父亲陈萼字光蕊,母亲殷温娇是丞相殷开山的女儿,如来佛又说唐僧是他二徒金蝉子,转生东土,取经正果后升为旃檀功德佛。但实际上的玄奘法师是隋末唐初人,俗姓陈,名祎,洛阳缑氏人。父亲陈慧虽出身官宦之家,并未中状元。玄奘也不是独生子,而是他的“第四子”。玄奘是十三岁时受二哥长捷影响出家于洛阳净土寺,并不是自幼被金山寺法明长老收养的江流儿。他往天竺求法确实历尽艰险,返回途中也曾船遇风波,失去一些经本,后又遣人重新抄写。这种真实的历史框架,曾先后被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元人《西游记》平话和元末明初杨景贤《西游记》杂剧不同程度采纳,而吴承恩在小说中借鉴这段真实的历史事迹,更为巧妙,更为全面。
悟空大师
小说中唐僧的大弟子孙悟空是一块仙石受日精月华后,迸裂风化的一个石猴,后拜在须菩提祖师门下,学成长生变化之法,神通广大。曾大闹天宫,被压在五行山下。后皈依佛门,西天取经,修成正果为斗战胜佛。在历史上不可能有石猴成佛的“模特”,但在唐代有位高僧法号悟空。据宋·赞宁《宋高僧传·唐上都章敬寺悟空传》载,悟空大师是京兆云阳人,也就是今天陕西淳化县人。俗姓车,名奉朝,是后魏拓跋氏的远裔,应是鲜卑族人。在唐玄宗天宝年间,授左卫泾州四门府别将,随唐使臣至罽宾。因病未与使臣同归,后投舍利越摩出家,号“达摩驮都”,意译作“法界”。他出家,求佛、取经、译经,在回归东土的途中,经过一“小海”时,突然“地辄摇动,云阴雨暴,霆击雹飞”,好像是龙神在忿怒,“空为利东夏之故,潜乞龙神宥过。自卯达申,雨雹方霁”。在唐德宗贞元五年归国奉正度赐名悟空。据宋人方勺《泊宅编》载,“盐官县安国寺双桧”树,就是“唐宣宗时悟空大师手植”,历经“三百余年”犹存,“蜿蜒盘礴,如龙凤飞舞之状”。悟空大师也曾往天竺求学,在那烂陀寺进修过三年,从年龄和时间上看,是玄奘的晚辈。他重点研究密教经典,日本学者大村西崖《密教发达史》认为“传密教者”,“今当叙之而首可传者悟空”。我三十多年来为研究《西游记》和中印佛教史,翻阅过数百卷佛经,发现这部神话小说中有不少故事情节受《大藏经》书“密教部”影响,而悟空大师又是传密教入东土的功臣,又是玄奘法师的晚辈,故推测《西游记》中将其化为美猴王的法号,又与唐僧结为师徒关系,是很自然的事了。
多少高僧入笔端小说中唐僧的二弟子猪八戒,虽是纯虚构创作出来的,却也可以从远古传说、民间传说以及唐宋佛教人物的故事传说中,找到承袭的痕迹。据《宋高僧传》、《佛祖统纪》等载,唐代有位高僧澄观,俗姓夏侯,越州山阴人,也就是今天浙江绍兴市人。他十一岁出家,早年到处参学,遍访名山。他曾依醴律师、昙一律师学相部、南山律,依玄璧、慧量学“三论”,从法铣学《华严经》,从湛然习天台宗,从慧忠、慧云学禅宗。唐德宗贞元十一年诏入内殿讲经,赐号清凉法师。贞元十五年,德宗敕有司备辇迎澄观入内殿,“仍以清凉赐为国师之号”。宪宗元和五年,又为澄观加号“大统清凉国师”。在元·释觉岸《释氏稽古略》卷三“清凉国师澄观”条载,“中外台辅重臣,咸以八戒师礼之”。国师身长九尺四寸,垂手过膝,历九朝,为七帝之门师,被尊为华严宗第四祖。澄观大师的生平、事迹及形象,虽与猪悟能迥异,但他被人尊为“八戒师”却与猪八戒有相同之处,或许猪悟能别名“八戒”,借用了这位高僧的称号。
鸟窠禅师
《西游记》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中,唐僧和悟空、八戒师徒三人,过了乌斯藏界,来到浮屠山,有位乌巢禅师在香桧树上一柴草窠中修行,“左边有麋鹿衔花,右边有山猴献果。树梢头,有青鸾彩凤齐鸣,玄鹤锦鸡咸集”。乌巢“禅师见三众前来,即便离了巢穴,跳下树来”。他口授唐僧《多心经》一卷,又讥讽八戒“野猪挑担子”,悟空是“多年老石猴”,然后化金光径上乌巢而去。以悟空之棒沉与神力,举铁棒望巢上乱捣,“只见莲花生万朵,祥雾护千层”,“莫想挽着乌巢一缕藤”,显然法力胜过悟空甚多,最起码也是位修成正果的菩萨。小说中这位禅师,实际上就是《五灯会元》卷二“鸟窠道林禅师”:
杭州鸟窠道林禅师,本郡富阳人也。姓潘氏,母朱氏,梦日光入口,因而有娠。及诞,异香满室,遂名香光。九岁出家,二十一于荆州果愿寺受戒。后诣长安西明寺复礼法师学《华严经》、《起信论》。……属代宗诏国一禅师至阙,师乃谒之,遂得正法。……后见秦望山有长松,枝叶繁茂,盘屈如盖,遂棲止其上,故时人谓之鸟窠禅师。复有鹊巢于其侧,自然驯狎,人亦目为鹊巢和尚。……元和中,白居易侍郎出守兹郡,因入山谒师。……师于长庆四年二月十日告侍者曰:“吾今报尽。”言讫坐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