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如在第五十六回一伙强人将唐僧吊在树上逼钱,悟空救了师父,打死了几个强人,反而责怪,师徒“有不睦之心,八戒、沙僧亦有嫉妒之意”,不想夜晚住在杨老汉家中,又遇强人来打劫,悟空性起,又打杀些强人,因生“二心”,悟空再次被驱逐。人不可有“二心”,董仲舒《春秋繁露》云:“心止于一中者,谓之忠;持二中者,谓之患。”认为“一心”为忠,“二心”为患。佛门也讲究“一心”,心专于一就不散乱,在《阿弥陀经》、《大方广三戒经》等经中,以一心不乱为成佛诀要。在《华严经》中认为人有二性或二心,即真心和妄心。一切众生本有佛性,即人性中先验地包含着觉悟和自我净化的必然性,也就是本性、真心。但是,人的情况不纯如此,往往还有阴暗一面,即人性中也含有魔性。人性有时为恶所遮掩,但恶不是本质的,故又称作妄心。人绝对不可有“二心”,一有了“二心”便会生出烦恼,便难辨真假,于是真悟空刚刚被逐,假悟空不请自来。接下去第五十八回的情节为“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人之心本为一,妄加分别为二,其实一即二,二即一,所以观音菩萨不能辨真假,天神、地府也不能识别,观音菩萨念“紧箍儿咒”,真心、妄心皆痛,托塔天王“照妖镜”中出现“两个孙悟空的影子”,而且“金箍、衣服,毫发不差”。这正如佛祖对大众所说的,“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佛祖以慧眼知假悟空是六耳猕猴,用金钵盂使之现本象,被悟空“轮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悟空打杀此猴,才能断了“二心”,离妄归真,复入正轨,不杀之不能断妄。所以小说中有诗云:
灵台无物谓之清,寂寂全无一念生。
猿马牢收休放荡,精神谨慎莫峥嵘。
除六贼,悟三乘,万缘都罢自分明。
色邪永灭超真界,坐享西方极乐城。
经此磨难之后,观音菩萨语重心长地告诫唐僧道:“你今须是收留悟空。一路上魔障未消,必得他保护你,才得到灵山,见佛取经。再休嗔怪。”虚妄之心,不睦之心去掉,唯存一心、真心,师徒四人才能西天取经成正果,换句话也就是说心中清净无尘,猿马牢收,才能悟佛法。所以在小说即将收尾的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情节中,在“凌云渡”乘接引祖佛无底船,中途唐僧脱掉“凡胎”,然后到达“彼岸”。水中脱掉的“死尸”是唐僧“凡胎”,也是一种“涅槃”,一种新生。
综上所述可知,小说以“心猿意马”为纲,从“心性修持大道生”、“五行山下定心猿”、“心猿归正”、“意马收缰”、“玄奘受心经”、“二心搅乱大乾坤”至“猿熟马驯方脱壳”构成全书,说明“猿马牢收”之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