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现代文阅读与训练

作者:佚名




  6.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比较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与此文有哪些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东张保冬拟题)
  
  参考答案:
  1.xiájiùzhòuzhéluō2.蜜蜂几次抖动翅膀,顽强地从沙土中钻出来。从它那双皱折的翅膀中,“我”感到了生的渴望和力量,而“我”对其求生意志的遏制不免有些残忍。3.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蜜蜂渴求生命的举动以及顽强、坚持不懈的精神。 4.蜜蜂只是自然界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生灵,而它却有着如此坚强的性格;人在生命的长河中,更应珍视生命的美好。5.一方面,作者被蜜蜂人性化的坚强所感动、所震撼,以至于久久地跪在原地,思绪却随蜜蜂飞过湖边;另一方面,作者为自己刚才所做的一切感到悔恨、内疚和自责。 6.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应珍视生命,善待生命,自强不息,努力拼搏,让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言之成理即可) 7.相同之处:都以生命为题,歌颂生命,感悟生命;都以散文为体裁。 不同之处:内容上,前者通过三件事写出了对生命的感悟,后者只写了一件事;表现达方式上,前者重抒情,后者重叙事。
  
  学会坚守
  
  赵泽波
  当人们来到黄山,总不忘去看看那棵象征黄山之魂的迎客松。几百年来,它—直在黄山极顶的悬崖峭壁上庄严地站着,似乎永不衰老,永不退却,也永不疲惫。它就这样站着,忘却时空的流转穿梭,直到站成一种风景,一种品质,一种永恒。
  每每看到黄山迎客松,看到它那紧抱岩崖的盘根、直指苍穹的伟躯和那遒劲有力的虬枝,我们就不由得会想到一个词:坚守。不是么,正是这棵迎客松,守住了黄山的精、黄山的气、黄山的魂!
  其实,和黄山松一样,人的一生何尝不需要坚守。但看那些千古流芳的名字,哪一个不是因为守住了自己,才守住了在青史的位置。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他守住的是文人名士的清贫与尊严;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始终守口如瓶,她守住的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而稍有不慎,往往就会大业倾毁、遗恨千古。一代英雄李自成因为没能守住“创业难守业更难”的古训,最终在大功告成之时,留下一幕历史的悲剧。而那些如成克杰、胡长清之流的高官则在金钱、美女的巨大诱惑面前完全失守,最终成为历史的笑柄、人民的罪人。
  坚守,有时候很简单,简单得只剩下一种不变的姿式;有时候却很难,让我们在纷扰奔波中,难以找到自我的所在,甚至失去曾经守住的一切。
  坚守不是守望式的别有所求,更不是守株待兔式的愚昧等待,它更多的是属于一种内在的人格操守,属于一种平常的、平和的、平顺的心态,属于一种坚定不移、雷打不动的力量。人的一生中,需要我们守住的东西太多太多:守住尊严、守住承诺、守住信念……而有些看似容易守住的东西,当我们一旦没有守住它时,则有可能让我们前功尽弃,失去一切……
  面对精彩纷呈的世界,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学会去抓住,但同时更需要我们学会怎样去坚守。让我们每天在不停地去抓住的同时,悄悄地问自己一句:“今天,我守住了吗?”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04年9月23日)
  
  阅读训练:
  1.结合语境,解释加着重号的字的含义。
  (1)大功告成 告:________
  (2)前功尽弃 功:________
  2.打开你的“素材库”点击成语“守株待兔”的主要内容并加以评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整体感知下列句子画线部分的结构,品析其异同点。
  A.似乎永不衰老,永不退却,也永不疲惫。
  B.直到站成一种风景,一种品质,一种永恒。
  C.守住了黄山的精、黄山的气、黄山的魂!
  D.人的一生中,需要我们守住的东西太多太多:守住尊严、守住承诺、守住信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
  属于一种平常的、平和的、平顺的心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开篇提及迎客松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第三自然段补写事实论据(正面、反面不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简明连贯的语言概括第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黑龙江柴晓山拟题)
  
  参考答案:
  1.(1)宣告(2)成绩2.传说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他便放下手里的农具在那里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收获。3.相同点:都运用了排比修辞手法,以增强语势;不同点:A、B、C的各项是偏正短语,D的各项是动宾短语。4.不能。因为三个词语的意思是逐层深入的,只有“平常”,才能“平和”,只有“平和”,才能“平顺”,互换后违反逻辑顺序。5.学会坚守。6.通过赞颂迎客松的站立姿态,引出议论的对象。7.提示: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粮,他守住的是中华民族的气节和尊严。8.写出了“坚守”的内涵和外延。
  
  路曲心直
  
  黎民
  
  ①在一座寺中有一个小和尚,他从小就在这里出家了,是寺中的众僧把他拉扯大的。当然,他为此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每天清晨,他要去担水、洒扫,做过早课后要去寺后的市镇上购买寺中一天所需的日常用品。回来后,还要干一些杂活,晚上还要读经到深夜。就这样,晨钟暮鼓中,十年过去了。
  ②有一天,小和尚稍有闲暇,便和其他小和尚在一起聊天,发现别人过得都很清闲,只有他一人整天在忙忙碌碌。他发现,虽然别的小和尚偶尔也会被分派下山购物,但他们去的是山前的市镇,路途平坦距离也近,买的东西也大多是些比较轻便的。而十年来方丈一直让他去寺后的市镇,要翻越两座山,道路崎岖难行,回来时肩上自然还要多了很重的物品。于是,小和尚带着诸多不解去找方丈,问:“为什么别人都比我自在呢?没有人强迫他们干活读经,而我却要干个不停。”方丈只是低吟了一声佛号,微笑不语。
  

[1] [3] [4]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