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练就音乐的耳朵
作者:张秀德
我们不由得停止了登山,在躺着的人身边蹲下来。他似是对我们说又似是自言自语,脸始终仰向天空,头始终枕在臂上。他说,清代有个善听风景的人名叫张潮,他曾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风声,方不虚此生耳。”你们看,春夏秋冬、白天月夜都有可听之风景等着你们听?
我们原以为风景只有看的,哪想到风景还可以听?
于是我们终于围着坐在草坪上。远处传来几声山雀的清脆叫声,太阳也悠悠地升起来了。阳光射过山峰,洒在草坪上,我们似乎听到了阳光落地的声音。我们的心一下子静了许多。
阅读思考:
1.文章第一段写老家的风景,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这一段的中心句是哪句?
2.文章第二、三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文章第四段写我们为什么想去看山中日出?在看山中日出的途中遇见了一个什么样的年轻人?
4.年轻人为什么要“听”风景?他为什么不“看”风景?
5.文章的点睛之笔是哪一句?
6.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
参考答案
1.春—夏—秋看风景在我的家乡是没有人有此兴致的。 2.写一群同乡中学生相约“觅风景”的情景。 3.一方面想看风景,一方面想待我们看了山中日出后,也可如同巴金那样写一篇《山中日出》,寄到教材编辑部,让他们编入教材,好让比我们小的学生们学习。遇到了一个“听风景”的年轻人。 4.风景其实只宜听不宜观,只要你留心,你便可以听到周围的风景,感受到风景就在身边,不必苦苦寻找。 5.我们原以为风景只有看的,哪想到风景还可以听? 6.觅风景—看风景—听风景
染绿的声音
徐 迅
染绿的声音充满了生命。文中用了哪些词语来捕捉森林的动态?又用了哪些词语来表述“我”对绿的不同感受?你能看透其中的运动和变化吗?有许多声音是有颜色的,文中描写的声音,写到了哪几种色彩?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你听到过这样的声音吗?
山居的日子,是在山中一座精巧的石头房里度过的。天天,我都被一种巨大的宁静所震慑着。经过许多尘嚣侵扰的心灵,陡然回归到这旷古未有的宁静之中,而又知道周围全是绿色的森林,心里似乎也注满了一汪清涟之水,轻盈盈的,如半山塘里绽放着的一朵睡莲。
也有声音,在白天的山峦,偶尔也有人语喧哗、幽谷回鸣。空山不见人,倒使人感觉到大森林的真切和人世的烟火之气。更多的是鸟声。从黎明的晨噪到傍晚的暮啼,耳闻着那密密松林里传出的啾啾鸟鸣,还可以看见那墨点般的小岛,如大森林的音符跳荡着、栖落着。
鸟鸣常常使大森林归于虚静,它天生就是一种虚幻的精灵呢!鸟声让人着迷地听,这时听出的就是一阵阵染绿的声音。
当然有许多声音是有颜色的。如皑皑白雪,潺潺流泉,响动的就是一大片白;如春花秋菊的凋谢,细心的人也会听出它的艳红和鹅黄的色调。在大森林里,此时我被感动的不是这种颜色的声音,而是满山攒动着的森林——那浓绿浓绿的声音了。满山密密的松林、枫树、珍珠黄杨、翠竹……树丛间刮过的风也是绿的,绿将大森林融为碧翠的一体,分不清颜色的浓淡深浅。那声音自然也不用侧耳倾听。触目皆是大片森林的宁静,固然会使人坠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孤独和虚空当中;而这染了绿的声音,却让人感到一种生命的快意和心灵的揪动。黎明的时候,“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森林里露珠“扑扑”滴落的声音,在我听出的是一种轻柔而凝重的绿色;森林静静肃立,错叶交柯,在我听出的是一种茁壮生长的蓬勃的绿色;狂风呼啸,排山倒海咆哮着的松涛,在我听出的是一种悲壮和磅礴的绿色;阳光拂动滔滔无边的绿海,阳光掠去又显出一江春水,在我听出的是一种恬淡而平和的绿色……山居无事的时候,只要静静地穿行在这无边的大森林之中,我满心的尘垢,便一下子就被荡涤得无影无踪,只觉得身心惬意和愉悦,心中陡然就有层斑驳的绿爬上心壁,盈注着生命那清凉的绿意来。
听惯了这种声音,在夜里我常常睡不着觉。拥被而坐,此时周遭那染了绿的声音已渐渐无声无息,看很白的月光,慢慢浮上窗棂,月光里的绿色冷冷如春水荡漾着,使人感觉到那绿色声音一定是被浓浓的月光所消融,阴翳在莽莽苍苍的大森林之中了。但这时这刻,我思想的羽翅还翩翩起伏着,希冀那染了绿色的声音出现。有风的夜晚,我看窗外的大山果然是混沌未开的一团绿色,那染了绿的松涛之声,铺天盖地地在我石屋周围如狂飙般的春潮,惊涛拍岸,振聋发聩,让我激动得恨不得长啸……这些年,我知道我常常谛听水声,谛听鸟声,不仅是因为我对尘嚣之声异常地厌倦和唾弃,更多的是在寻找清纯的自然和人生的大自然。那是我生活须臾不可缺少的思想的源泉……若能轻轻地裹在这染了绿的声音里,心就会轻灵得像一朵绿荷,即便泊在波涛里滚动,那梦也是常常染绿呢!
(选自《山东文学》1999年第4期)
阅读思考:
1.“当然有许多声音是有颜色的。”文中写了哪几种颜色?
2.文章第二段所写的声音有哪几种?第四段用来表述“我”对绿的不同感受的词语有哪些?
3.作者为什么要倾心谛听大自然的声音?
4.从作品语言的角度,写几句赏析的话。
5.从感情的角度,谈谈你读过此文后的感悟。
参考答案
1.雪白、艳红、鹅黄、浓绿 2.人语喧哗、幽谷回鸣,啾啾鸟鸣 轻柔而凝重 茁壮生长 蓬勃 悲壮和磅礴 恬淡而平和 3.不仅是因为“我”对尘嚣之声异常地厌倦和唾弃,更多的是在寻找清纯的自然和人生的大自然。那是“我”生活须臾不可缺少的思想的源泉。 4.提示:可从作品语言特色、修辞手法等方面多层次来品味。 5.提示:先仔细品读文中表达作者感受的语句,注意把握作品的感情,也可联系生活实际。
花开的声音
秦 川
本文按照作者的感情波动行文,使文章波澜起伏,摇曳多姿。阅读时要注意抓住作者的感情脉络。
去看桃花的那天,我的心情很坏。满以为进入一个花团锦簇的“市”外桃园会给我的心灵一丝安慰,然而这里的桃花比我想象中的盛景却暗淡了许多,直到我爬上山顶,内心依旧难以逃脱那种忧伤的侵袭。看着山下泛着淡白的桃花和远处灰蒙蒙的天空,我似乎有一种备受欺骗的感觉。
至少那位美丽的小女孩出现以前,我的心情一直如此。
那小女孩是什么时候到达山顶的,我没有在意。直到那女孩甜甜的声音出现在我的耳畔,我才对她有了感觉。
“妈妈,这到哪儿了?”她的声音美丽动听,就像鸟鸣那样清脆悦耳。
“孩子,你走到山顶啦!你现在站在高高的山顶上。”妈妈的声音轻柔而爱抚。
那小女孩听了妈妈的话,兴奋得跳起来拍着手。
我这才发现她双目失明,我的心不禁有种被针扎的感觉。多么可爱的小女孩!她穿着一件粉红粉红的连衣裙,头上扎着两条羊角小辫,随着她兴奋的欢呼,那小辫子在肩上一起一落,就像春风里两只美丽的小燕子跳跃于花间。她的脸也是粉红的,这使她更像一株亭亭玉立的桃花了。我出神地盯着这位可爱的女孩,心中不觉慨叹起命运来——也许命运之神本身就是残缺的吧,再美丽的东西都会留下永恒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