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5期


解读2005年语文科《考试大纲》的“三取消”、“两修改”

作者:姜有荣




  再如2004年高考江苏卷第15题: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答案]特别受皇帝礼遇器重,但没有得到重用,当时的议论为此感到惋惜。
  [分析]该句中的“惜”是词类活用,属动词的为动用法,应译为“为……惜”(为……感到惋惜)。如果对“惜”不能按为动用法进行翻译,就要扣分。
  [备考方略]
  1.“文学常识”的备考方略。
  (1)精编一份识记材料。这套材料的整合可参照如下模式:①以高中课本第三、四、五册附录中的《20世纪中国文学概述》、《中国古代文学概述》、《外国文学简介》为“纲”。②以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和文学体裁类别为“经”。③以各文学阅读单元前的“概论”和注释中提及的作家、作品和文体知识为“纬”。整合结束后,再以能否在权威文学史教材的目录上呈现作为“滤网”进行一次过滤。这样精编出来的一份识记材料,应该是贴近《考试大纲》、贴近教材、贴近考生的。
  (2)实施一个识记计划。将精编出来的这份识记材料切割成一些大的条块,然后规定每周(天)的识记任务。这样就能既保证识记的计划性,又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达到化整为零的目的。
  (3)落实一套检查机制。①自查:老师在印发精编出来的这份识记材料的同时,可配发一套同步的填空练习,让学生自记、自测、自查。②抽查:课前1分钟,老师可随机提问三四名同学,每天督查。③考查:每次阶段性考试,都要结合近阶段的识记任务设计1~2道专项试题进行考查,并对测试中暴露出来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进行集中纠错和个别指点。
  2.“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备考方略。
  (1)充实一份备考材料。这份材料的蓝本就是高中课本第三册中的单元知识《词类活用》、《文言常用句式》,鉴于其在示例上比较简约,必须再充实一些教读课文中的典型实例。
  (2)明确一个指导思想。对“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把握,仅仅识记住空洞的语法规则无异于“纸上谈兵”,必须将其与典型例句的理解有机结合起来,即把语法规则带进典型例句去阐释,从对典型例句的剖析中总结出语法规则,互相印证,相得益彰。
  (3)强化一种训练方法。该考点重在动态运用,做含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文言文翻译主观题时,必须强化“三步走”训练:①圈:圈出含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词语或句子,以激起自己的有意注意。②注:在草稿纸上注出这些词语或句子的翻译。③对:在完成全句的翻译后,再查对一下在草稿纸上注出的翻译是否切合语境。只有在这种严格的“三步走”训练中,我们才能练就出一种敏感(看得出采分点)和一种技能(译得准采分点)。
  二、取消各大考点的题量、分值规定。
  2004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对各大考点的题量、分值规定如下:
  考点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古代诗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写作
  题量    9题         1题       6题     8题   1题
  分值    30分         4分      26分     30分  60分
  
  [修订情况]
  上述对各大考点的题量、分值规定在2005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中已全部取消。
  [走势预测]
  2005年高考语文试卷各大考点的题量、分值设定整体上会保持相对稳定,但鉴于“文学常识”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正式列入考试范围,会出现如下三种微调可能:
  (1)将“文学常识”与“名句名篇”进行轮换考查(因为两者同属识记能级),或将“文学常识”放在古诗鉴赏题中进行随机考查(因为两者有勾连相通之处)。
  (2)减少1道“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考点的单项选择题,增设1道“文学常识”的单项选择题。
  (3)“古代诗文阅读”仍会保持6道题26分,“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单独设题考查的可能性极小,极会将其隐含在主观翻译题中作为“采分点”。
  三、取消卷面结构的统一规定。
  2004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对卷面结构的统一规定如下:
  试卷共有25道题,“分卷”包括Ⅰ、Ⅱ两卷。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占42分;第Ⅱ卷为除单项选择题以外的其他题型,占108分。各类题型的占分比例如下:单项选择题占28%,多项选择题、古文翻译题、填空题、简答题、写作题共占72%。
  [修订情况]
  上述对卷面结构的统一规定在2005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中已全部取消。
  [走势预测]
  纵观历年来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对“卷面结构”的规定,可以看出这样一条隐含的规律:第Ⅰ卷的题量和分值在逐年减少,第Ⅱ卷的题量和分值在逐年加大。具体而言,2001年之前两卷的题量比例为20:8,分值比例为60:90;2002年~2003年两卷的题量比例为15:11,分值比例为45:105;2004年两卷的题量比例为14:11,分值比例为42:108。这一方面反映了彰显语文学科特点的命题思想,另一方面也是在第Ⅱ卷的阅卷质量得到有效地监控的基础上进行的稳步改革。为此,2005年高考语文试卷的卷面结构将会出现如下走势:
  (1)鉴于试题本身思维含量和表述含量增大,为了给考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从容的答卷时间,试卷的总题量仍会控制在25道题以内。
  (2)第Ⅰ卷的题量和分值有可能进一步减少,第Ⅱ卷的题量和分值有可能进一步加大。如今年广东省的第Ⅰ卷分值就已削减为36分,第Ⅱ卷分值已上调到114分。可能出现的方案有二:
  一是第Ⅰ卷将字音和字形合题考查或将近义词的辨析和熟语使用合题考查,将科技文的4道选择题削减为3道,另1道设计成简答题,放入第Ⅱ卷。如1995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字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哺育(bǔ)  拓片(tùo)  嗔怪(chēn)  伺候(cì)
  B.气馁(něi)  禅让(shàn)  重迭(dié)  轮廓(kuò)
  C.殷红(yān)  狙击(jū)   皈依(ɡuī)  屏除(bǐnɡ)
  D.畸形(qí)  歼灭(jiān)  抨击(pēnɡ)  对峙(zhì)
  [答案]C
  [分析]A项中“拓片”的“拓”应读作tà,B项中“重迭”的“迭”应写作“叠”,D项中“畸形”的“畸”应读作jī。
  又如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第3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这家企业改革的任务,________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
  (2)预算即使制订得再________,在执行过程中也难免发生变化。
  (3)今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_________的假酒案。
  A.不止正确耸人听闻 B.不只正确耸人听闻
  C.不只准确骇人听闻 D.不止准确骇人听闻
  [答案] C
  [分析]“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只”是“不但、不仅”之意,(1)句中与“更”相呼应,所以应选用“不只”。“正确”强调对,“准确”强调准,(2)句语境中的“预算”涉及到“计算”,所以应选用“准确”。“耸人听闻”指夸大事实使人听了感到震惊,“骇人听闻”指客观事实使人听了感到震惊,(3)句是对客观事实的陈述,所以应选用“骇人听闻”。
  

[1] [3]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