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余秋雨打官司 原告在撕毁和解协议(1)



  被文化羞耻感和虚荣心支配着的余秋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暗示他打赢了官司。由于他的误导,台湾《中国时报》、《北京晨报》等媒体均认为余秋雨“胜诉”,给读者造成了错觉。  

  为了使广大读者和观众对余秋雨的官司有个全面的了解,另方面也是为给这场官司留下历史文献,“湖南卫视”于2003年10月30日,专门邀请我和肖夏林及其律师浦志强等人到长沙做长达45分钟的专题节目,其主持人为从中央电视台借调来的相声演员马季之子马东先生。演播厅四周挂满了余秋雨、肖夏林和我高达近二层楼的大幅照片。虽然余秋雨本人未到现场,但后来补了他不少图像和签名售书受到热烈欢迎的镜头。其余为肖夏林及其律师还有湖南本地的律师和我在解说这场官司的过程和意义,其倾向性也尽在不言中。当马东问我,如何评价余秋雨告状时,我说:“与其说余秋雨起诉我,不如说他在抬举我,赞扬我的文章无价”。马东调侃说:“是的,你用的‘狡猾’一词居然值十六万元人民币,这是全世界最高的稿费,可惜你没有拿到。”说得全场观众大笑起来,然后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在录制过程中还有这样一个细节:现场观众即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大等校学生差不多都一边倒支持两位被告,电视制作人感到这样做有失新闻的客观公正,连忙临时制作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请支持余秋雨的勇士站出来”,后来才有几位女生说自己很喜欢余秋雨的作品,希望他早点从“法律苦旅”中解脱出来,为我们奉献出更多更优美的散文。  

  这是我头一次进演播厅,我衷心感激余给我这样一个难得面对众多观众的机会。次日,长沙《潇湘晨报》刊登《肖夏林古远清参加〈背后的故事〉,余秋雨对头亮相荧屏》的图片和消息。  

  2003年12月7日,余发表《我的法律行动已经圆满结束》的声明,被全国多家报纸转载,其中说“通过法律程序查清了上海的谣源”,这意味着余不再确认他亲手签字的《调解协议书》所具有的法律效力,再次指控我“造谣”,即侵犯了他的名誉权!  

  余这一说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无奈之举,其中充满了破绽。香港《明报》2004年1月11日,就曾发表了香港政治经济文化学会会长谢纬武写的《我对余秋雨“声明”的反驳》,其中云:  

  余先生索赔的前提是“侵权”,理据是“诽谤”。但从“和解协议”第四条“双方无其他争议”中,显然是不存在这个问题,也不存在其他法律纠纷。所以古先生的“表示歉意”(“和解协议”的说法),或“正式致歉”(余先生的说法),与余先生的“放弃经济赔偿的要求”并无逻辑上的必然联系,最多只能视为索赔无据而做个“顺水人情”而已。  

  台湾《中国时报》2003年12月10日,登了该报记者写的余秋雨“圆满结束”的声明,其中有余打的两场官司“胜诉”的内容,后来该报记者得知我正在台湾开会时,专门访问了我,并于12月12日在该报发表了《古远清谈余秋雨官司案》,对前文的观点作了修正和澄清。  

  南京靠近上海,该地媒体对“余古官司”兴趣特浓。2003年12月17日,《南京晨报》刊登《出版社请古远清撰写〈我与余秋雨打官司〉》的消息。同月24日,《南京日报》登了该报记者采访我的报道《古远清:余秋雨曾向我上演“恐怖片”》。《金陵晚报》也于同日刊登了余秋雨“圆满结束”法律苦旅声明引发争议,“古远清将公布余秋雨‘文革’检查交代”的消息。悉尼《华人日报》在休刊前两天(2003年12月24日),发表了我评余秋雨“法律苦旅”不是“圆满结束”而是“彻底破产”的长文。《桂林晚报》2004年2月10日发表了《“余秋雨在撕毁和解协议”——“古余官司”当事人古远清教授桂林揭秘》的访谈。  

  这四个月来,余秋雨一系列不负责的言论已经让我大跌眼镜,早先我还写有答菲律宾《商报》记者问《谈和解真相》,后在北京、武汉、浙江等地报纸转载或摘发,其内容如下:  

  问:你9月下旬刚参加由海内外作家组成的“2003年海峡诗会”,并全程陪同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教授回福建永春“原乡行”,一定有海外作家议论“余古官司”一事吧?  

  答:我们开会游览时常把“官司”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其中境外作家余光中说:余秋雨不应理会别人对自己的批评,气量应大一些。一位哲人说过:“最好的防御是不设防。”设防、理会和打官司,并非明智的选择。现在通过打官司,弄得全球华人文化圈差不多都知道原告与“四人帮”写作组有牵连。正如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一位博士生导师说:“打这场官司,是余秋雨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问:不少人认为你败诉了,如马来西亚《南洋商报》报道的题目就是《余秋雨胜诉,古远清致歉》,香港《亚洲周刊》的标题也是余秋雨“胜诉”。因为你向原告“致歉”,说明你有错且认错了,人们当然理解你败了。  

  答:原告的“诉讼请求”是让我在八家媒体上刊登“赔礼道歉”启事,可这一要求并没有得到法院的支持。要知道,“赔礼道歉”与“表示歉意”在程度上是有不小差别的。  

  问:本来是他伤害了学术研究自由争论的空气,应是他向你致歉才对。

 

本书由“啃书虫”免费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