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高考作文:生活·思考·性灵

作者:王鹏伟




  湖北卷作文题: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辽宁卷作文题:
  某杂志刊登了一份关于青少年价值观的调查报告,其中一些数据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例如对“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表示难以评价的为27.2%,对“在公共汽车上不让座”表示难以评价的为22.8%,对“过马路闯红灯”表示难以评价的为15.2%,对“竞争可以不择手段”表示难以评价的为18.6%,对“诚实意味着吃亏”表示难以评价的为33.8%。有人认为,这些数据显示出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对社会公德及个人品德的价值判断模糊甚至错误。有人认为,从这些数据可以推断出多数青少年思想仍然很健康、很阳光。有人认为,“难以评价”就是因为不想简单地赞同或反对,恰好表现出当代青少年思想的多元化、个性化。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两道作文题都以身边琐事为素材,着眼日常生活。就事件意义的大小而言,与国家大事不可同日而语。然而它贴近生活,考生自然有切身体验,就作文题旨价值而言并不逊于重大事件。生活的每一天并非都面临重大的抉择和省察,然而人们在这平淡的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举止却流露出内心世界的真相和表现出道德水准。
  在以价值观作为题旨时,其实是有一道底线的,就是不要逼迫考生说假话。由此联想到2002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材料是一位登山者在自己濒临绝境时遇到了一位已经快冻僵的人。在心灵拷问之下,这位登山者给他按摩使他可以活动了,同时自己也暖和了身心,他们一起走出了绝境。作文的话题是“心灵的选择”。虽然题目做了引申,“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其实,对于考生来说,这是一种无须选择的选择。作文可以以伦理道德观念为题旨,但伦理道德本身不是作文的诉求。这样的题目与作文本身无关,因为它无需思考,也不能考查出真实的道德水准,有谁会公然宣称不做自我牺牲的选择吗?
  湖北、辽宁卷作文题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们着眼于生活细节,它们其实是一种暗示——你是能够做到的。从材料来源看,辽宁卷比较新颖,但试题材料反映的是社会公德的不良表现,“难以评价”怎么能理解成“不想简单地表示赞同或反对呢”?这里涉及的是道德水准,有高下之分,怎么能谈到思想观念的多元化、个性化呢?如果考生肯定了后者,评卷者又该怎么评价呢?如果按照道德价值观来评价,那还是评价作文吗?这样一来,表面上看似开阔的思考空间,由于价值判断标准的限定就变得狭窄了。
  相对于湖北、辽宁作文题,浙江作文题显得大而无当。
  浙江卷高考作文题:
  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思想观点。
  这个题目其实就是划分出城市和乡村两个生活空间。“触摸”和“感受”一般是对陌生事物而言的,按常理,“触摸城市”应该由乡村考生来写,“感受乡村”应该由城市考生来写。如果真是这样,还能写出一点儿新鲜的感觉(当然前提是所有考生都有换位生活的经历);否则,身在其中自有“感受”,又何需“触摸”?可是材料中有一句话是“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这样一来,也就是仅剩下生活空间的划分,只是一个“栖居空间”的限定,照直说就是,城市考生写城市生活,乡村考生写乡村生活,这样的命题有什么价值可言呢?
  3.平凡的生活与深刻的思考
  生活是由细节构成的,但并不意味着作文题目要出得越具体越好,关键是题目本身能否给考生带来生活的启迪,引导考生思考生活的要义。请看上海卷和天津卷作文题。
  上海卷作文题:
  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天津卷作文题(命题作文):
  请以“人之常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上海卷作文题目很平淡,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触及人们的内心世界。“我们”和“他们”表面看是一个对象的划分,实质上是转变视角来看自身和周围的世界,从而反省自身,理解他人,反映出一种现代生活意识。就作文题设计来说,在平淡中见新奇是一种境界。比较而言,天津卷作文题目虽也平淡,却无新意可言。作文题本身应该是一种暗示,“人之常情”暗示的是什么呢?如果意在肯定习惯思维和行为方式,岂不是否定对传统习惯的思辨吗,还有什么现代文明意识可言?如果考生对“人之常情”提出质疑,是否与题意相悖呢?
  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要想让考生写得深刻,首先题目要出得深刻,给考生以启迪。
  
  二、思考自然、社会、人生
  
  2008年有些高考作文题在思考自然、社会、人生方面体现出现代意识,但在启发思辨方面明显不足。
  1.命题体现的现代意识
  高考作文可以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生活理念和态度,体现出现代意识。
  例如全国卷Ⅱ和江西卷作文题与自然规律和生态平衡有关。
  全国卷Ⅱ作文题(采用该卷考试的省份有贵州、黑龙江、吉林、云南、甘肃、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题意是比较明确的,即生物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人类的行为不要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即使是善意的帮助也会使对方陷入险境。引申一步,做事要有一种科学的理性,否则事与愿违。尽管试题允许选择不同的角度立意,但材料本身提供的空间是极其有限的。比如,可以从好心人和小海龟的角度立意,类比联想到人类社会中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反思缺乏理性的呵护,这是切合这则寓言的主旨的。还有一些派生的立意,如从老鹰与海龟的角度立意,谈物竞天择;从小海龟与海龟群体的角度立意,谈合作分工与个体牺牲等,然而这些已经与材料本身的寓意相去甚远了。
  江西卷作文题:
  2007年,洞庭湖大水导致20亿只田鼠大迁徙,所过之处农田一片狼藉。专家认为,田鼠为害之烈,原因之一是人类热衷于吃野味,致使田鼠的天敌(蛇、猫头鹰、黄鼠狼等)数量急剧下降。
  根据上述材料,请你为田鼠或田鼠的天敌代拟一封给人类的信。
  环境意识是高中新课程所强调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江西卷作文题结合本省生态环境实际,很有针对性。鼠灾是社会热点问题,考生有话可说。题目设计也很新颖,不是直接评述鼠灾之患,而是转换角色,代田鼠或田鼠天敌给人类写信。这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角色位置和思维方式的转变。题目新颖,文章写起来也容易有新意,高考作文所要求的“创新”也就具备了有利条件。代田鼠的天敌给人类写信,可以反省人类的生态观念、生命意识等,这是应该肯定的。但也有值得商榷之处,从田鼠的角度来看问题,除了庆幸人类替它们捕杀天敌,还能写什么呢?这里有必要强调命题者的换位意识,毫无疑问,试题是经过反复斟酌的,但如果不做出“假如是我,我会怎么写”的假设,就很难规避从命题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所产生的盲点。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