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高考作文:生活·思考·性灵

作者:王鹏伟




  在对2008年高考作文题进行评述之前,有必要对各省市高考自主命题的发展过程做一下简要回顾。
  各省市高考自主命题始于2000年,此前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组织命题。2000年上海市率先试行自主命题,2002年北京市试行自主命题。自2004年起至2006年,自主命题的省市陆续扩增至16个,包括上海、北京、天津、辽宁、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山东、安徽、江西、四川、陕西。
  自2004年16省市高考陆续自主命题至今,全国范围的高考自主命题已经历了5年,有必要从宏观角度,就一些共性问题做一点理性思考。否则,就某个题目而谈优劣,是难以看清命题趋势的。
  高考作文题是教育界以至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从不同视角看问题,可以做出不同判断,因此有必要确立讨论问题的基点。笔者以为,评价高考作文试题,至少应该考虑如下几点:
  1.能否让考生有话可说?要使考生有话可说,就要考虑学生的生活体验,为绝大多数考生达到基础等级提供保障。
  2.是否提供了开阔的思考空间?如果没有足够的思考空间,考生很难充分发挥水平,从而达到发展等级所要求的“深刻”“有创见”。
  3.引导考生关注什么?毋庸讳言,在现实背景下,高考是指挥棒,当届高考对下届高考有导向作用,不仅如此,甚至对整个高中教学都有重要影响。
  4.可否发挥选拔考试的作用?作为选拔考试,高考题目应该有较好的区分度。国际上普遍认可的是美国伊贝尔(L.Ebel)提出的区分度指标,如下表所示:
  
  笔者从2004年到2007年连续四年对吉林省高考语文科目完整数据所作的分析表明,作文的区分度是最低的,徘徊于0.12~0.09之间。作文区分度低,并不意味着考生的作文实际水平相差无几。这里评卷的主观因素也许是主要的,但作文命题本身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如果持悲观态度的话,作为选拔考试,如此低的区分度是没有价值的;如果持积极态度的话,高考作文无论评卷环节还是命题环节都亟待改进。
  自2004年全国大范围的自主命题以来,高考作文试题异彩纷呈,有些省市的自主命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今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共18道,其中有一些共性问题值得探讨。为讨论方便起见,照录原题。
  作文的基础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但文字负载的是生活体验和人生思考。没有生活体验作文就缺乏情感,没有人生思考作文就缺乏理性。因此,生活体验和人生思考是设计作文题目时面临的基本命题。
  
  一、感悟生活
  
  作文的源泉是生活。生活的含义是什么?我们在怎样生活?我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类似的问题不仅是考生平素应该体察的,也是作文命题者应该首先考虑的。
  1.高考作文命题是否可以紧跟社会热点?
  汶川地震震惊世界,灾难之惨烈,救助之悲壮,举世瞩目。这场灾难在给中华民族留下巨大创伤的同时,也留下了值得珍视的精神遗产,历史将铭记这一刻。2008年全国卷Ⅰ以此作为作文命题材料(采用该卷考试的省份有河北、河南、山西、广西),试题如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
  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飞赴灾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救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运进灾区。
  一位中学教师趴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了下面的四个学生。一位失去15个亲人的县民政局长连续指挥救灾五天只睡了七个小时。幸存者的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100小时、150小时、196小时……
  中央电视台24小时播报。19日14时28分举国哀悼。
  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关注……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汶川地震发生于5月12日,对于6月7日的高考来说,这样的材料可以说是“第一时间”。
  我们强调作文要联系现实生活,高中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如果不是考试作文,这样的作文题是应该得到充分肯定的。在新浪网截至6月18日13点的高考作文调查“最出乎意料的作文题”一项中,共有51875人参加,全国卷Ⅰ票数为8420,得票率16.23%,位列第一,遥遥领先于位列第二的湖南卷(得票率12.5%)。由此联想到2001年的全国卷高考作文题,其话题是“诚信”,这在当时显然是有其时政背景的。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表面看,这个问题是高考作文试题是否可以紧跟社会焦点、热点的问题,但究其本质是关注时事和时政是不是等于关注现实生活。
  对此有三点值得商榷:
  其一,从学科分类上,语文学科是形式学科而不是内容学科,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是母语教育,其培养目标是掌握民族的语言文字,传承民族文化。时事和时政不在语文课程领域,把时事和时政作为高考作文,紧跟社会焦点、热点,是不妥的。强调这一点,并不意味着整个基础教育培养目标要远离现实和政治,时事和时政自有人文与社会课程来完成。例如,这次汶川地震,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可以在政治科目中设置时政题目,历史科目可以与历史上的震灾相联系。此外,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可以在地理科目中从地理结构的角度来考查。
  其二,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显然,语文科目所说的生活,是指生活体验和人生思考,而不是指向现实生活中的某个具体事件。
  其三,从反“押题”的角度考虑,事件的时效性是高考命题应该充分考虑的问题,考试作文题应该与之保持相应的距离。全国高考卷Ⅰ在“最出乎意料的作文题”中位列第一,正说明了这个问题。这个调查结果表明网民并非“不知”,而是认为“不可”。如果命题者意在反其道而行之,知其“不可”而为之,那就有悖于理性的科学态度了。
  总之,全国高考卷Ⅰ作文题合于“情”,而不合于“理”。
  相比之下,震灾所在地四川的高考作文命题就显得比较理性。题目如下:
  请以“坚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在语文高考第二天,全国新闻媒体普遍把四川作文题与全国卷Ⅰ相提并论,认为都与汶川震灾相关,但在新浪网“最出乎意料的作文题”调查项目中,四川卷作文题在18份试卷中位列第13。这是因为,四川卷作文题为考生留有充分的空间,并没有“规定”考生写抗震救灾的话题。结果怎样呢?据《天府早报》报道,记者采访的大部分考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以抗震救灾为主题。武侯高中高三(9)班谢姓女生说,这段时间天天关注地震新闻,她将在新闻中看到的一位教师牺牲自己保护4名学生,一位年轻的母亲用短信给哺乳中的婴儿留“遗言”等都写进了作文,直写得热泪盈眶。而成都铁中的赵姓男生则认为,一看作文题,大家很容易就与地震联系在一起,把主题定在抗震救灾上,也就难写出新意,于是选择写其他的。
  可见如果考生确有真情实感,就无需题目“明示”他写什么;如果题目给考生留有发挥的空间,考生就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2.生活细节与价值判断
  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生活,生活体验是指向个体的,生活意味着“你在其中”,而不是一个旁观者。所谓作文题目要贴近生活,要义之一就是让考生从身边的事物说起,述说自己的故事、感受和思考。在这方面,湖北、辽宁作文题引人注目。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