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略论阅读测试材料的选择问题

作者:丁文广




  阅读测试一直是各级各类语言能力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般形式是:受试者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若干书面文字材料,并完成依据该文字材料编制的若干试题。这就意味着阅读材料是影响阅读测试效度的因素之一,阅读测试题的编制者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往往会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以使测试更为有效。本文试从效度这个视角,以中外阅读测试实践为例,来对阅读测试中阅读材料的选择问题做一些粗浅的探讨。虽然当前学界倾向于将效度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来认识,但是出于论述的需要,本文还是细分了三类效度:表面效度、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一、阅读测试材料与测试的表面效度
  
  “表面效度是指测验在表面上使被试直觉感到的有效性程度。假如一个测验使被试从表面上看来,它能够测量出欲测量的属性,则认为该测验具有表面效度。”具体到阅读测试而言,阅读材料的长度以及难度常常成为影响表面效度的关键因素。
  
  1 阅读材料的长度问题。阅读测试要想取得较高的表面效度,阅读材料的长度应该适中,那些过长的材料会使多数受试者无法完成测试,而过短的材料则让受试者觉得测试太容易。一般而言,人们认为阅读能力的高低也决定着阅读速度的快慢,所以在阅读测试中,测试的编制者倾向于为高年级的学生选择更长的阅读材料。我们知道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各学段学生的阅读速度有比较明确的要求,其中对第四学段的要求是“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阅读材料的适宜长度并非时间和速度的简单乘积。因为受试者在阅读较长的文章时,出于维持整体感和寻找目标信息的需要,其回视的次数也会增加。还有,不同类型的材料,所需要的阅读时间也是不同的。所以,阅读材料的长度问题涉及很多因素,并不存在一个严格的字数标准。从阅读测试实践来看,测试编制者在选择材料时,会考虑长度问题,但主要的措施是确定一个大致的范围。相关统计表明:近年来中考语文的阅读测试,有90%以上的试卷选择了2篇或者3篇阅读材料,其中文学类的阅读材料字数多在1100字左右,而说明、议论类的材料字数多在600~1000之间。美国NAEP(National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clress) 对于阅读材料的长度有比较明确的说明,其中四年级为250~800字,八年级为400~1000字,十二年级则为500~1500字。如果单纯从长度方面考虑,中美阅读测试材料的选择可以说是大体一致的,这也是多年测试经验积累的结果,笔者认为可以作为一般的参照标准。
  
  2 阅读材料的难度问题。与阅读材料的长短相比,测试的编制者们更为关心的是阅读材料的难度问题,他们对阅读材料长度的考虑往往是与难度结合在一起的。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因为有多种因素影响着阅读材料的难度,而且难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难度是完全无法控制的。
  首先,阅读材料的难度与阅读材料语言本身的可读性密切相关。可读性是指对具有一定技能水平的读者阅读一篇论文或文章时困难程度的评价,现在许多国家会采用专业的公式来测量阅读材料的可读性,比如在英语国家广泛采用的Flesh公式。该公式的计算方法是:阅读难易指数=206.835-(0.864×SYLL/100W)-(1.015×WDS/sEN),其中WDS/SEN是指每句中的平均词数,SYLL/100W是指每100个词的平均音节数。此类公式所测出的可读性,往往作为英语阅读测试中阅读材料难度选择的重要参考标准。虽然现在还没有衡量汉语阅读材料可读性的成熟公式,但是从普遍的经验来看,国内目前对汉语阅读材料可读性的研究,主要关注的也是句子的测度和词汇的测度。句子的测度主要是测量句子的复杂性,一般认为句子越长,结构越复杂,其可读性也就越低。词汇的测度包括词汇的难度和复杂性,通常用的指标包括材料中常用词和非常用词的比例等。正是出于可读性的考虑,测试的编制者在选择阅读材料时,会尽量避免生难的词汇和繁复的句式对受试者的阅读造成不必要的障碍。比如,对一些比较重要的生难词汇,中考阅读测试中往往会给予注释,或者使用相对简单的同义词汇进行替换。
  其次,阅读材料的难度与文本意义的复杂性,以及读者相关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密不可分。有些阅读材料在词汇、句式等方面可能并没有什么难度,但是,如果其内容比较复杂,或者具有浓厚的专业色彩,中学生阅读起来也会相当困难。在多数情况下,测试的编制者会依靠直觉和经验来采取一些措施,控制阅读材料在内容上的难度。常用的策略如下:
  一是关注受试者的背景知识。如果在阅读材料中出现过于深奥的道理或者过多的专业知识,测试的编制者就需要评估这些因素在多大程度上会对受试者的阅读理解造成干扰。如果有些背景知识很重要。而大多数的受试者却并不具备,那么该阅读材料的难度显然超出了受试者的接受范围。二是控制所选择阅读材料的题材范围。例如,中考现代文阅读测试中所选择的阅读材料,多数是与中学生的生活环境或者思维特性相关的,比如情感经历、社会热点、自然世界等。美国NAEP阅读测试对选择阅读材料的标准有明确的说明,他们不仅强调材料的主题、语言要适合考生,还将考生的兴趣及知识背景纳入考虑。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生活中。专门为中学生创作的文章并不多,能切合测试编选标准的更为稀少。所以,测试的编制者往往会面临强为“无米之炊”的尴尬。比如,中考的说明文往往会涉及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专业领域,其中有些文章包含较多的专业术语和科学原理。这些阅读材料常常会引起抱怨,考生会认为这些材料的内容过难,似乎不是在考语文,而是在考物理、生物等学科的专业知识。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测试编制者的努力之外,似乎也需要科普作家的参与。除了排除较难的材料之外,控制阅读材料的难度,实际上也意味着不能出现过于简单的材料。阅读材料不应是受试者熟悉的材料,曾经学习过的材料就更不适合了。前些年,中考语文试卷中还会选择教科书中的文章,这很难说是测试阅读能力还是记忆能力了。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阅读材料的长度还是难度,都是从受试者的角度而言的。这就意味着,要做到使阅读测试具有表面效度,实际上最基础的工作是对受试者的阅读心理和行为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对篇章阅读的研究。在过去,研究者比较强调篇章中的词汇因素,因而控制词汇成为控制阅读难度的主要方法。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用图式理论来说明阅读理解过程成为研究阅读理解的主流。图式理论关于篇章阅读的一系列观点,也许可以为我们当前控制阅读难度提供新的思路。
  
  二、阅读测试材料与测试的内容效度
  
  “所谓内容效度就是指测验内容对所要测量的内容的代表性程度。这种代表性表现为测验的内容范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