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别开生面的审美之旅

作者:谈春华




  其三,吸收流行语汇。流行语汇在讲演录中可以说频频出现,如口头禅:“你算老几”、“发点小财”、“帮你搞定”、“过得滋润”、“什么德性”、“给废了”、“哇噻”、“感情深,一口闷”、“郁闷得很”、“吸引眼球”、“没有退烧”、“感情走私”、“受不了啦”等:流行用语:“烧钱”、“炒作”、“放电”、“早恋”、“发嗲”、“扫黄”、“媒体”、“发型”、“红灯区”、“贴面舞”、“放长假”、“群发短信”、“现场直播”等;流行称呼:“大帅哥”、“大明星”、“打工仔”、“哥们”、“靓妹”、“网友”、“男生”、“女生”、“歌迷”、“大腕”、“美眉”、“天王级”、“高考落榜青年”等;讲演录甚至用了不少流行歌曲的词儿,如“让你亲个够”,“大胆地往前走”,“潇洒走一回”,“路边的野花不要采”,“妹妹坐船头”、“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等;还偶或来点外语,如“darling”、“my dear”、“fans”、“how are you”、“very good”之类。这些现代人惯用的汉语语汇和英语短语进入课堂,增添了讲演的现代情趣。如讲柳永《鹤冲天》的写作缘起,有一段介绍他沉迷青楼:“谁知道一到汴京,他就被京城中的花花世界吸引住了眼球,一头扎入红灯区,一天到晚地潇洒,忘记了高考复习。”这几句中的流行语就很不少。再如讲苏轼《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用现代语描述热闹的场景,什么“抢镜头”、什么“追星族”,乃至于“帅呆啦”、“酷毙了”这些词儿都用上了。除此之外,讲演录还用土语、口语来解说词作中的语句,如讲周邦彦《少年游》“向谁行宿”之“谁行”,用武汉话“哪里住唦”解说;讲柳永的《鹤冲天》“如何向”,用北方话“咋整啊”解说,这样表述既平易通俗,又幽默风趣,语言效果是双重的。
  解读古代经典时吸收流行语汇,着意幽默调侃,也有别人尝试过,但一不小心就滑入媚俗、油滑和“戏说”的泥淖,兆鹏先生的“度”却把握得很好,观火候而酌其量,撩趣味而不逾矩,趣中见识,俗中藏雅,可谓深得语言调遣三昧。
  古诗词鉴赏是一门传统课程,长期以来,充斥于讲坛的大多是一种经院式的讲授,繁琐的考证、过度的征引、枯燥的诠注、虚玄的索解、机械的归纳,致使本该妙不可言的审美过程味同嚼蜡,令人厌憎。王兆鹏先生这种注重主体感性体悟、充溢现代气息的讲授,真正使古典诗词走近了现代读者,也真正使现代心灵领受了美的陶融,《唐宋词名篇讲演录》无疑是对旧的教学方式的有力挑战,它必然要引发一场古诗词讲坛的革命性的转变。
  
  *作者系湖北黄石市第三中学特级教师。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