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新课标下的语文新课型新探

作者:李锡林




  那么,贾母如何探视呢?“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了!”这是谁?居然在贾家掌门人修理儿子时这样高声放肆!除了贾家的实际掌门人贾母谁敢这样!一句先声夺人的怒喝,既写出了贾母的至高无上,又写出了对宝玉的无限心痛!贾母的表现可概括为三部曲——愤怒地斥责、哭宝玉、撵走贾政,她怒斥贾政的方式是扣帽子,打败贾政的武器是孝道,因为古人云:“事亲为大”“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可引导学生将小说中的贾母与贾政的一段对话转化成三段论:你打宝玉就是打我,你打宝玉就是不孝顺,你打宝玉我们就不跟你生活在一起,总之,你打宝玉就是不孝之子!这样的推理毫无逻辑可言,却真实地体现了贾母对宝玉的仁爱、纵容;这样的帽子吓得贾政只有叩求认罪的份儿,刹那间,贾政由一个教训儿子的严父,变成一个违背忠孝礼教的不肖之子,一向以忠孝招牌为人处世的贾政哪有不败下阵来的道理?试问:王夫人能拿起孝道的武器,用扣帽子的方式怒斥丈夫对爱子痛下毒手吗?能说气话,“你这样毒打儿子,我就回娘家”吗?恐怕那样的话,王夫人就不是贵夫人,而是骂街的泼妇了。追问贾母为何能制服贾政,就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封建孝道的力量。
  宝玉挨打,除了待他如掌上明珠的母亲和奶奶痛在心上,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也是极为关切。先看姐姐宝钗怎样表现的。动作:“托”着一丸药,这个“托”可是大有文章,既体现其大家闺秀的端庄,又让众人知晓其关切之意,以便讨好贾母。语言:一是责备宝玉不听话,挨打活该,是封建正统思想的维护者;二是表示心痛,欲说还休;三是为自己的哥哥辩护。神态:红了脸、弄衣带、娇羞。看来,宝钗对宝玉的挨打,还是有几分心痛的,但更多的是作秀,更多的是教训。送的是药,医的是肉体;送的是教训,医的是灵魂。再看妹妹黛玉是怎样表现的。先写哭声是“悲戚之声”,不同于王夫人和贾母放声大哭,是贵族小姐,文化修养高,因而是无声的哭,实在悲伤到极点,又不能公开宣泄,就只能是似有若无的悲戚之声了;再写肖像,“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只有黛玉才是真正关心宝玉的安危的,才会对宝玉的挨打痛到心里,也才会哭得如此伤心。最后是语言:“你从此可都改了吧!”有哀怨、有沉痛、有无奈、更有体贴。送的是泪,传的是知己之情。如反过来,写宝钗送泪,写黛玉送药,作者恐怕难于自圆其说了。因为黛玉没有皇商的家境,宝钗没有知己的真情;宝钗没有木石前盟,黛玉没有冷香丸。追问两位同是爱着宝玉的美女的不同探视方式,使学生领略到两份不同质地的爱情,也就能明白为何宝玉能在爱情中作出抉择!
  这种激疑课型的价值在于:
  培养学生追问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马克思说:“怀疑一切。”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国古代教育家张载说,“学贵有疑”,“于不疑处生疑,方是进矣”。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才能将学生引领到人类精神的纵深处,才能于寻常处见出不寻常,“忽于湖底见青山”。
  
  三、搭参照之台,满庭春雨绿如烟
  
  有些选文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也相对感到陌生;有些选文的作者学生也深感陌生,对于这样的课文和作者,即可用参照法。所谓参照法,是将与课文相关的其他文章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在相互映照的过程中豁然开朗。参照法可以是同一作者不同文体的参照、同一作者不同风格的参照,同一作者相似作品的参照;也可以是不同作者同一主题的参照、不同作者不同文体的参照。这种参照法也可叫多元立体,圆形解读。
  以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为例。这篇赋作既表达了终于辞官归隐的快乐,也表达了亲自参加耕作劳动的喜悦,与农民结下的深情厚谊,还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复杂的经历和丰富的思想,但学生接受起来有难度:怎么一篇文章有这么多的意思啊?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该文,走近作者,我们将《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归园田居·野外罕人事》《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移居·昔欲居南村》印发给学生,一一解读,学生终于懂得了作者对官场的憎恨、对质朴的农民的肯定,进而对劳动生活以及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生死的达观等多种复杂的情感。如,在《归去来兮辞》中作者这样肯定田野劳动生活以及与农民的醇厚关系:“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类似的诗句出现在《归园田居·野外罕人事》里:“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归去来兮辞》写自己入官场是“心为形役”,是“迷途”,是“昨非”;在《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里诗人将同样的情感用这样的诗句表达:“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通过这样的参照阅读,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对作者的认识就有了一定的厚度,是统一下的多元。
  再以李清照为例,教材里有她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这是一首典型的婉约风格的作品,学生大多了解她的婉约词风,但很少知道李清照也有很大气的豪放风格的词作,于是我们组织学生学习她的词《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学习她的诗《夏日绝句》,让学生看到诗人的另一面:思为国尽力而怀才不遇,感项羽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的豪壮气概,愤只顾逃命苟安的南宋君臣的怯弱畏葸。这样,树立在学生心中的李清照就是一个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备受相思之苦的闺中女儿,也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思国报家的慷慨志士。
  高中第三册有一篇《漫话清高》的课文。对于“清高”,学生理解不甚清晰,于是我们组织学生学习时文金辉的《清高档案》,刘志琴的《何处觅清高》。课文的作者针对历史文人敏感的“清高”话题,用现代的观点对它加以审视,阐释了清高这一独特的价值观所具有的心理特征,提倡保持清高的气度,发扬中国文化传统中这一可贵的精神,角度是由古至今。使学生了解“清高”背后的历史源流、文化底蕴、价值取向及其思想行为在当今社会中的表现。金辉的《清高档案》巧妙地把中国古代清高人历数罗列,挖掘其精神内涵,礼赞其清高人格,文章因材料的多样而缤纷,因挖掘的深入而触动灵魂,思路开阔,意味深长,角度侧重古代。刘志琴的《何处觅清高》,沉痛地揭示本是文人标志性的人格——清高,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几乎荡然无存,连学术界都没有了清高,这个社会是怎样的物欲横流,就可想而知了,从而呼唤清高的回归,角度在当下。三篇文章各有侧重,或理历史渊源,或挖精神内涵,或肯定其价值取向,给学生互相补充、逐渐提高的感受。
  这种参照课型的价值在于:
  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激发了学生自我阅读的热情,并教会他们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四、搭创新之台,四面八方野香来
  
  语文的学习,既要促使学生的精神成长,也要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因此,要在理解、欣赏课文的前提下,适当地进行模仿练习,适当地进行纵深感悟,是之谓创新课型。说它模仿,是因它与课文有关;说它创新,是说它毕竟不同于课文,是学生的“孩子”。
  其类型主要有文体的转换、意象的置换、对课文的感悟、点评。
  哪些课文适合创新课型呢?诗词、散文、部分经典段落。
  以诗词为例。学习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让学生任选自己喜欢的一节,将其改写成散文,附上学生的习作一:狂风撕裂着我的身躯,寒冷冻僵了我的心灵,但我的枝干决不动摇。因为我有我保护的鸟儿。哪怕我的根茎连根拔起,我也要用树干撑住鸟巢;哪怕我的腰干被折断,我也要用树皮保护他的身体。我望着鸟儿恐惧的眼神说:“不要害怕,我们永远在一起……”习作二:想就这样牵着你的手,一直走到老。路上再大的风雨也会有我的遮挡。上天恩赐我,让我爱上你。爱上你,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为你,我可以付出我的一切。寒冷,不怕!我脱下外套,披在你的肩上;寒冷,不怕!我用我的体温温暖你;寒冷,不怕!我燃烧自己,将我的热血化作你生命的热能!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