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0期

校园文学月报

作者:佚名




  期中考试我考得不好,父亲十分失望,但他没责怪我,这次我不能再令他失望了。“好好学,别想我,我有什么好想的。等放假后带一张令人满意的成绩单,我就知足了。”我的泪“刷”地涌出来了。
  “没什么事了吧?好好学,别再牵挂我了。”父亲挂断了电话。
  我激动得连半句问候的话也没有说,也没问问父亲的腿。挂断电话我茫然了,“父亲是一个奴隶,一个情绪高涨的奴隶,而奴隶主则是我,一个不努力的我。”我觉得这或许是最恰当不过的比喻了。父爱是伟大的,他不需要半点承诺,总是那样无私,宽广……
  我坐在凉爽的教室里,没有日晒雨淋,而父亲却整日奔波在那烈日当头、尘土飞扬的麦田里;我悠闲地吃着煎饼果子,可父亲却半口尘土就半口馍……
  “爸,儿子在学校祝您一路平安!上帝!请您保佑我那无私的父亲吧!”
  (指导教师石志海)
  
  小 草
  广东乳源民族中学启航文学社石雪珍
  
  在我们教学楼前方,有一排参天大树,大树的下面有一大块草地。新生的小草,嫩嫩的、柔柔的。在春风的吹拂下,小草轻轻地摇曳。每天早上,叶尖上还顶着颗颗晶莹透明的雨露。
  这是一片平凡的小草。她没有茉莉的芬芳,没有白玉兰的高雅,也没有玫瑰的婀娜;她不像松树那样挺拔,只是一片被人践踏的不起眼的小草,但她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春天到来,小草是最早苏醒的。她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不仅带来了泥土的芳香,而且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夏天,小草长得更多更密,坐上去软绵绵的。她既不与群花争艳,也不与百树媲美,她只是默默无言地点缀着周围的一切,成就了一片绿的特别的风景线。我经常躺在草地上,远望蓝天,憧憬未来,感觉是那么的舒服,那么的惬意。秋天,小草开始枯黄,脱落。但她根深蒂固,她孕育着再生的力量,为来年的春天做准备,继续给人们一片希望的绿洲。
  小草的可爱,还在于她的坚韧,正如古诗所云:“疾风知劲草”。一次次的狂风暴雨后,小草还是小草,一样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
  记得一个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的夜晚,我突然想起了那片草地。心想:她们能禁得住这场风雨的袭击吗?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迫不及待地来到学校。首先发现许多树枝被大风折断了,坛中的鲜花也因风雨突来而提前凋谢了。再看看我心里惦记着的那片“绿毯”,不但没有枯萎,反而更加耀眼了。这时,我那悬了一夜的心才平静下来,同时,一股敬佩之意油然而生:小草,虽然微不足道却又如此意志坚强。她们敢于面对挫折,勇于战胜困难。尽管历经风浪,也能继续鼓起生活的风帆。
  平凡、奉献、坚强不屈,这就是小草可贵的品格。谁能不爱小草呢?
  (指导教师冯桥凤)
  
  家,一弯清清的泉
  河北怀来沙城中学朔风文学社丰玉婷
  
  家不是空山新雨,不是月照松间,却有着一样的宁静与祥和;家不是拂面春风,不是袅袅钟磬,却有着一样的温馨与浪漫;家不是晨钟暮鼓,不是知时好雨,却给人一样的动力与希望。
  家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家是杜甫的“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家是漂泊游子的依依魂牵,家是他乡异客的萦萦梦绕。其实,家是一种情感,一弯汩汩不尽的、清清的泉。
  家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彼此的牵挂,彼此的眷念,化成根根细线,罗织成游子身上的衣服,缀满关爱,抵风御寒。
  家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元宵花灯映照着的脸庞,中秋圆月寄托着的牵挂,还有重阳佳节那遍插的茱萸,高高地摆着,召唤未归的亲人。
  家是孩童学步时母亲温润的手,是停步不前时父亲宽大的背,是出门前妻子深情的吻,是归来时孩子甜甜的唤声。家是恬静的河港,在这里我们不会感到疲累。
  还有什么可以作为家的诠释?家是一种奇妙的情感,一弯甘洌的清泉。
  家是异乡游子那“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感慨,家还是海外羁旅那翘首遥望的春风带雨的梨花堂;家是鼓励人不停向前的源头活水,家还是亲友相问时的一片冰心玉壶。
  看那花开花落,看那春去秋来,家始终是我们不变的念想,不绝的牵挂。
  家是夕阳西下时,小桥流水边,古道西风中的断肠。
  家是破晓时天边骤现的霞光,是夜行时树梢上的跟随的圆月。
  家是风声鹤唳时,游子情感的避风港。
  终究啊,家是一种情感,一弯汩汩不尽的、清清的泉。
  (指导教师曹振荣)
  
  秋 思
  广西桂林灵川中学采薇文学社张群峰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秋是伴随着落叶纷飞飘然而至的。
  古往今来,秋,不知引发了多少感时伤世者的愁绪,也不知使得多少墨客笔走龙蛇,留下一篇篇千古绝唱……
  从屈原的“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到宋玉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从杜甫的“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到卢纶的“岁老人头白,秋来树叶黄,搔首问黄叶,与尔共悲伤”。字里行间,无不透着一股悲的气息。
  然而,在众声齐奏中也仍然有裂帛而鸣的异响,千篇一律里也仍然有别具光辉的异彩,使我们从几乎无法自拔的哀思愁绪的沼泽中,振羽飞向响晴亮丽的天空,这便是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确如此,君不见“晴空一鹤排云上”,君不见“霜叶红于二月花”,君不见“桂华秋皎洁”,君不见……为何只见秋的悲凉、萧条的景象?固然,秋没有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也没有夏日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热烈场面,更没有冬日银装素裹,宁静安然的景象,但它有傲霜的菊,有飘香的桂子,有沉甸甸的谷穗,有累累的硕果。它不美吗?只不过它的美含蓄而深沉。
  其实,美是无处不在。没有苍穹的深邃,可有流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有群山的青幽;没有鲜花的芬芳,可有小草的翠绿。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人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只要我们多去发现,多去捡拾那份喜悦,那么我们的人生将如秋之图一样绚丽多彩。
  
  暗香疏影梅
  四川成都石室中学尹 恒
  
  我以为,古来的梅皆美不过白石笔下的那枝,《暗香》,《疏影》,此两首已是绝响。而那梅至今仍然那么美,美得幽冷寥落,独孤的极致是孤芳自赏。
  记得张爱玲最美的照片,大红的旗袍上锦绣的白梅,触目惊心。看她的痛,清高绝世,爱了刻骨的人,才情,生命,燃烧殆尽。
  没有读过《今世今生》,我本没资格谈他们的这段情,但看过《中国文学史话》,我所见的胡兰成才华横溢,个性潇洒,女人焉有不爱的道理?何况,他是唯一懂她的,才能让她说出,那样的女子说出,见了他,她便渺小到尘埃里,开出花,那开出的花,便是梅吧?所有该不该,爱了,便认了,她用白梅般锦绣的生命在短暂时间中燃烧,马蹄尘土,对她残躯的蹂躏再也激不起波澜,漂洋过海的她没有发表《小团圆》,自知的她明白才情已尽。步履蹒跚地望着无垠的海面是否还记得海的另一边那段摧残生命释放快乐的季节。只因那强烈的释放,暗香,残留。
  李纨,似乎记得,“红楼十二钗”中她总是一副不春的样子,用曹先生的话说便是“槁木死灰”了。有次抽花签时,黛玉抽了芙蓉,宝钗得了牡丹,而她却捡了老梅。我已记不清她作了什么对子,淡淡的,不显眼,刻意的隐没。正判词中她的判词有一条似乎是——枉与他人作笑谈。如此刻意掩盖自己的这枝老梅,香,便更是藏到了底,但影总是有的吧?月儿怜悯而投下的一抹影。淡淡的影,不是笼着纱,蒙着烟,遮着雾,她本就是淡淡的,近在身前却不被注意,永远是群花的伴衬,无奈,可谁让她本就不争春呢?只因那着意的隐没,疏影,寂寞。
  

[1]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