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校园文学月报
作者:佚名
前一段时间,妈妈老是带着一种不理解的语气问我为什么老是这样早便去学校。我看着她些许迷惑的表情,竟然说不出所以然来。后来,我在日记里说:“我觉得呆在教室里会让我浑身舒畅,那里有我觉得温馨的空气。”现在的周末,我常会一个人没有原因地来到学校呆着,就像回家一样。按照往常同学们的话说“我是着实病得不轻了”。
一个人坐在教室,作业做不下去的时候,便会愣愣地看着窗帘布像跳舞一样随风飘扬。看着空荡荡的黑板,脑子里便老是会浮现很多同学们平时嬉戏的画面。我会想起钱哥大大咧咧且思绪不着边际的理论,包括那段“因为气候而引起的北方农民起义”的论述,竟让我觉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十分不易。当然钱哥是一位女生,如此称呼她是因为她的举止老是会让我想起卫青、霍去病之类的人物。我会想起我们老大的四寸不烂之舌,虽然四寸之舌长了一点,但形容他合乎情理。他常会用那双鬼魅的眼睛摆出玩笑扫倒一片然后感受到的便是如同鬼哭狼嚎一样的暴沸。而我总觉得,他或许便是钱哥口中农民起义的煽动者。我还会想起几个兄弟的感情风云,和被我们戏说要赶入第二菜市场的“y叔”,还有如同朋友一样的班主任、语文老师和政治老师。每每想着笑过之后,心中总会有一种空荡的感觉,就像看着一本自己喜欢的小说,阅读到了让人感动而留恋的一页,便会料到结局就要来临。有时感叹,自己便是一个十分幸福的人,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中感受到的是一种真正的温暖。而某种意识却让人觉得这是一种奢侈。
高三后,我发现了一个现象,在长久的时间过后,大家相处得如同兄弟姐妹一样。或许班级本身便是一个家庭。我们在这个幸福的窝中曾经哭过,曾经笑过,宛如兄妹一样在伤心的时候相互安慰,在快乐的时候与大家共同分享。总似乎有些刻意地去珍惜。高三的情怀,总是缠带着一缕难以名状的离愁别绪。在高考的倒计时中有着另外一个隐隐地逃避。我说我不惧怕高考,我惧怕的是离别。总免不去一个现实,在明年的战役之后,我们便要折柳相送。而今天的一切,真的已无可奈何地被划分为曾经。于是某人伫立在长栏看着枫叶渐去,望着走道上匆匆过往的背影而感伤:也许人生便是如此。
四
也许多年过后,我们会在各自的叉道口相遇。望着良久不见的彼此又会满脑浮现往事,包括我的忙碌和今天的感伤,或许来年的春天会赠送你一首岁月的诗。为十七八岁的花季雨季里尽情挥霍的青春加上一句永铭的赠词。愿我的上帝感受我的虔诚,在这样一个季节之中下起一场过季的雨。
【指导教师语】
进入高三,也就意味着即将告别高中生活。作者站在高三的山头上,俯瞰着过去两年的自己,不禁浮想联翩,不经意间有了如许的文字,里面有感叹,有回味,也有一种成长的味道。
(张小叶)
“劫”后还生
广东佛山顺德勒流中学星河文学社 陈柳茵
圆明新园——南中国的明珠,坐落在经济相当发达的“浪漫之城”——珠海。它继承了北京圆明园的精华,用它的奇丽和秀美诠释着旧圆明园的坎坷、沧桑。
正大光明殿,彰显庄严和雄壮,金光闪闪的龙椅,是皇权至上的标志,皇帝认为自己至高无上,然而却没料到自己的自满导致中国的堕落和衰败。粗壮高大的顶梁柱高高耸立在大殿两侧,然而如此粗壮的大梁最终还是撑不住清皇朝的腐败而倒塌,雕龙刻凤的屏障虽美,但也挡不住皇朝的灭亡。可怜恢宏的大殿最后竟化成一堆灰烬。但历史终会前进,时代仍会变更,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被毁的大殿又重现在我的眼前,展现着昔日的辉煌与威严。
福海是园中最为突出的景致,湖中心的小岛像是浮着的船,悠逸自在,难怪会有蓬岛瑶台的美称,那恐怕是神仙居住的吧。不知道当年的动乱是否打扰到他们的雅致生活,但今日看来,他们也应该回归这里,享受着清风、明月、人间的乐趣吧。几只小舟悠然地摇着浆,闲致地穿梭在轻雾之中,拂过树影,荡过清涟,大概又是另一片景致吧,福海就如一个淡雅的女子,没有西子湖的惊艳,没有长江黄河的波涛,更不会有大海的汹涌,只是这样静静地凝视着一切,天天祈祷着福祉,赠予人们安乐吉祥。它见证着皇家后宫的奢侈繁华,也见证着皇家的衰败困顿。它名叫“福海”,却曾一度置身在祸难之中。但它没有被祸难打倒,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它依然如昔日的温柔,仍然宁静地注视着游人之乐,感受着繁荣喜悦。
徐徐前行,对称式的屋宇随处可见,对称是中国园林的一大特色。圆明新园中的多数建筑都体现着此特色,众多建筑围绕福海而建,使整个布局更显得严谨。
远远的,我们就能看到印着斗大“佛”字的万佛壁。抚着两边转动的圆筒,顺着山壁而上,又是另一番乐趣,山并不太高,好容易整个福海及其周围的景致就被我们一览无余了,这个时候,你还怎么吝啬你的胶片,不将这景致据为己有呢?听说,清朝的皇帝、妃嫔们大都信佛,我想光是从这里就可感受得到了。
拾级而上,几尊粗大的大炮就现于眼前。黑洞洞的炮口朝天,仿佛当年在响起这样一声炮后,就沉静下来了,可是,它多想再多鸣一声,给被侵的家园壮壮胆啊,要不,为何它现在仍不低下它高傲的头、不肯罢休?
拐个弯后,在绿树掩映下探出半个身子的便是琼华楼了,编钟当当,古筝叮叮,长笛呜呜……所有的乐符混在一起,再配以轻歌曼舞,人们仿佛置身于雄伟的宫殿,捧着香醇的美酒,捏着香甜的糕点,心满意足地观看着。
结束琼华楼的旅程后,踏着清幽的落英,闲走在映着斑斑点点的林阴路上,翡翠殿、锦倚殿、观瀑殿、临水亭、洛伽胜境、方壶胜景等优雅的景致一一落入眼底,让你不得不称赞建造圆明园的建筑师们的巧夺天工,也不得不为被毁的圆明园而叹息不已。
圆明园是可怜的,因它生于动荡的满清末期,被自负的统治者所控制。然而,它又是幸运的,在百年后的现代,它又被异地重建,在南中国的大地上重现当年的璀璨夺目,继续它的又一次生命。
它告诫我们,要铭记它的沧桑,铭记历史,发愤图强,不要让不愉快的事情再现。它告诫我们,只要勇于承受磨难,那么你就能得到幸运之神的垂青,继续自己的宏图壮志。
寂寞花语
福建龙岩九中曹溪水文学社 林芳芳
“写作是孤独的生涯,文学是一条漫长的寂寞旅程。”而寂寞是一根断了的红线,有心的人紧紧抓着它,默默等待另一头牵线的人,即使那个人早已远去。每个人在心灵深处都有一处花冢,埋藏着滂沱凄美却不为人道的情感。而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锁。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每每读起这句诗,不禁感叹细雨与闲花的寂寞。当那迷蒙的雨,一点一滴打在衣服上,谁说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会浸湿整件衣裳?当那美丽的花朵,飞舞旋转落在小道上,谁说这感情不凄美?不然怎会铺满整条幽径?然而这一切却是“看不见”“听无声”的。
陆游在沈园写下“红酥手,黄藤酒……”将寂寞定格在唐婉的记忆之中。王维在叹“遍插茱萸少一人”时,将寂寞注入知音好友的心中。元稹以阳风之手写下“白头宫女在,闲坐话玄宗”,道出了那红墙深院里,一个个寂寞灵魂的心声。诗人手中那根红线,另一端系着文学之笔。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为无声,也化为挥笔的动力,也让细雨的闲花,变得铿锵有力,永不磨灭。
其实,还有一些人的寂寞,甚至不止在文学上起作用。林则徐被贬,他的寂寞岂是常人能及,但他却高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在伊犁造福了一方百姓,韩愈的寂寞悲叹却化为了治国的动力,他在那偏远的小城兴教育,修水利,受到了所有百姓拥护和爱戴,那潮州的山水尽姓了韩。
他们的细雨不只沾湿了衣裳,更落在了厚重的土地上,滋润了一方水土;他们的闲花也不只铺满路面,更深嵌土地,“化作春泥更护花”。他们的红线那端,是苍生百姓!他们将寂寞化为动力,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