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加强研究促进有效应用

作者:刘卫平

时、适量、适度、适切。
  以2007年江苏省幼儿园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研讨会上展示的六个教育活动为例。这些执教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对活动中如何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了预设。每个活动设计中。都包含了活动目标及信息技术应用目标的复合活动目标,确定了为达成预设的活动目标而制定的具体策略和方法。比如,对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及信息资源的安排就包括:用的目的是什么,在什么时候用,怎么用,用多长时间,等等。有的教师还对信息技术应用效果作了预期,并对活动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时可能出现与生成的影响因素作了预计和应对设计,等等。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要成功地应用信息技术,需要教师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和具体教学实践的需要认真去选择。一般来说,应该选择那些最容易达成教育目标的技术,选择那些能促进幼儿发展、有效提高教育质量的、最适宜的技术,而不一定是最先进的技术。
  
  重视与传统教育手段的优势互补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幼儿教育带来了更多有利的条件。那么,是不是由此就可以摒弃传统教学中的许多有效的实践呢?这是不应该的。我们鼓励在教育活动中科学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更鼓励广大幼儿教师重视传统教学和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优势互补。
  比如,在开展“大大、中中和小小”活动中,教师安排了较多的时间让幼儿轮流伸出小脚。与同伴、教师比鞋子的大小:在“美丽的蝴蝶”活动中,开始让幼儿根据蝴蝶标本实物去“发现”,然后以大屏幕显示以强化幼儿的认知。并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尝试用身体模仿卵、幼虫、茧、蝴蝶等生长过程,还要求他们根据音乐的变化变换相应的动作;在“爸爸的领带”活动中。教师安排了较多的时间,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的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亲手制作有花纹的领带。这些活动,既利用了网络教育信息资源。也高度重视实物教育资源的利用,既有在大屏幕或者显示器上展现的图片、音频与视频资源,也准备了许多孩子能够看得细、摸得着、拿得起、动得了的教具与学具。信息技术的应用。非常自然而恰当地与传统优秀教学手段相结合,融合在不同领域、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之中,发挥着各自的长处。孩子在参与的过程中去体验,在游戏的过程中去学习,在活动的过程去培养能力和个性,并没有呈现出刻意展示技术的教育环节与过程。
  
  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随着幼儿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实践与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的幼儿教师,应该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有关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不是单纯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也不仅仅指会不会做课件,而应该从更宽的范围去理解:(1)基本应用能力。主要指对硬件、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能够设计制作出操作便捷、运行稳定、简洁美观、符合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特点的课件或活动软件。(2)资源应用能力。能够对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教育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加工、组合呈现、评价管理。(3)活动设计能力。能从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分析活动目标及幼儿的特点与需求,恰当选择与活动主题、内容以及活动环节相匹配的技术手段。信息技术应用方法的设计能突出活动主题与重点。符合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难易适宜。科学实用,可操作性强,简洁省时。注重效益。(4)教育传导能力。在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把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资源承载的教育信息向幼儿传递的同时,充分注意与教师的表情、体态、语言、动作等有机结合,注重师幼之间,幼幼之间的互动交流,使这些信息资源不仅成为创设教育活动情境的手段和工具,而且成为帮助幼儿学习、游戏、观察、体验、认知、创新的良好信息渠道和载体,使各种教育信息多方位地向幼儿输出并有效作用于幼儿。(5)教学研究能力。能够结合教育活动目标的达成程度,对信息技术应用的途径、手段、方法进行反思。能够客观评价应用效果。并寻找更为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以解决不足之处。探索研究适合不同年龄幼儿、不同教育领域、不同活动主题的各种应用模式。
  
  高度关注幼儿的用机安全
  
  提高幼儿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有效性,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高度关注幼儿使用计算机的安全和健康问题:(1)尽量使用大屏幕投影仪,并控制幼儿与屏幕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注意根据周围的光线强度。调节好投影仪的亮度和对比度。(2)注意器材的适合度。鼠标的大小要适合幼儿的把握:耳机音量的大小,应该控制在安全的分贝值内;座位的高低,要充分考虑到幼儿以坐姿操作计算机时的舒适度;幼儿操作计算机时手臂、肘部和肩部的位置,要有合理的角度与高度;尽量使用辐射小。显示图像和文字清晰,没有频闪的液晶显示器。并保持幼儿的眼睛与显示屏的适宜距离,显示屏的亮度和对比度都要调节到适合幼儿眼睛安全的范围。(3)控制好幼儿的用机时长。特别要注意对幼儿眼睛的保护。(4)科学合理设计软件。要选择清晰度高、色彩适宜的图片、视频资源和音乐、朗读等音频资源。软件界面呈现出的色块、图案不影响幼儿视觉的搭配和对比。如果需用文本,文本的字号应该足够大且容易清晰辨认。(5)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只要有操作计算机的内容,有些幼儿对教师组织的其他活动或游戏就不感兴趣,有意注意无法集中,只等着教师布置上机操作,而且。一上机就舍不得离开。一旦幼儿期形成这样的心理“嗔性”。对他们今后学习、应用计算机乃至接触网络是不利的。(6)培养良好的自我保护习惯。教师应重视幼儿良好上机习惯的养成,如坐姿、时长控制,等等。培养好的习惯,是幼儿操作计算机最好的自我保护途径之一。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