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关于大学语文师资等问题的几点思考

作者:俞纪东

持了下来,他们的努力令人钦佩,他们的精神值得发挥光大。
  改变现状的希望还是存在的,主要取决于我们的踏踏实实、卓有成效的工作。徐中玉说“教材和教师都是很重要的”,就教材而言,华东师范大学徐中玉教授、齐森华教授主编的《大学语文(第八版)》固然出版历史最久,积淀最为深厚,但近几年新教材不断涌现。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教材编撰上“形成了多元互补、相互竞争的局面”(《大学语文(第八版)·前言》)。按不同的编撰体例,不断提供高质量的教材,供各校教师选择使用,可以给大学语文教学带来更多的活力与色彩。
  再就是教师。徐中玉先生一再强调:“开(大学语文)这门课,一定要找系里知识最广博的老师来教授。”(见《社会科学报》2004年1月8日第5版)“‘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强、难度很大的课程。需要学问渊博、经验丰富、热爱教学的教师来担任这门课。一个人要达到这种境界,绝非易事。”徐先生还现身说法:“就我自己来讲,我学过大学语文,也教过多年大学语文。1934年教我‘大学语文’的老师,是当时著名的楚辞研究专家游国恩先生,在此之前是沈从文先生。我的其他老师如冯沅君、陆侃如、钟敬文、李笠等先生,都多次教过这门课,更老的前辈如郭绍虞、朱东润等先生亦是如此。听说在过去的清华大学,还一定要最有经验的教师如朱自清、吕叔湘等先生担任这门课,很多人想教还轮不上。从1941年开始在大学教书起,一直到解放后这门课被无形取消前,我在几所著名大学中,没有中断过这门课的教学。开始时,我认为自己是研究院毕业,又出过几本书,教这门课大概不至于艰难。可是事实不然,开头教得并不成功。是在老师们的帮助和不断实践中,我才逐渐有所改进,在讲坛上立住了脚的。今天,对这门课的教学要求更高。大学一定要配备最优秀的教师,既能教学,又能研究,才能提高‘大学语文’的教学水平。教好了这门课,使学生一辈子受益。”(《大学语文(第八版)·前言》)读来令人神往。我们既希望今天有更多的大家、名师来执教大学语文,同时,作为大学语文教师,我们也不能不体会到徐先生的谆谆勉励之情。
  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今天的大学语文师资队伍基本上已完成“新陈代谢”,大批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人登上了大学语文课的讲台,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他们将会把大学语文教学推上一个新台阶。
  
  俞纪东,上海财经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立民]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