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我国工程管理本科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作者:黄鲁成 苗 红 罗亚非




  摘要:本文围绕“如何办好工程管理专业”这个主题,通过专业发展状态、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方式、专业师资、学生就业、专业发展趋势调查,综合分析了我国工程管理教育领域现状,提出工程管理专业办学的主要问题,并据此对我国工程管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明确的学科定位、加强师资力量、调整教学内容结构、加强实践性教学、建立工程管理专业设置准入制度等建议。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现状调查;建议
  
  一、调查的意义
  
  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大规模建设工作的展开和各类企业的快速发展,工程管理领域迫切需要大量既精通管理业务又具有战略眼光的工程管理人才。而我国目前工程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尤其缺乏国际工程管理的复合型、外向型和开拓型人才。为适应这一需求,国内高校开办了各类相关专业,据统计,截至2003年末,设置工程管理类专业本专科层次的院校共有212所,其中可招收本科生的院校有143所。[1]
  虽然培养单位数量已为数不少,但只有办好工程管理专业,才能有效地为国家、社会培养工程管理所需要的高级专业管理人才。对全国各高校工程管理的各类专业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方式、实践环节等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对于深化对工程教育现状的认识,发现工程硕士教育中的问题,更好地保障培养质量,无疑有着重要意义。
  
  二、问卷设计与调查
  
  本阶段设计了两套调查问卷,一套是适用于各学校专业负责人工程管理类专业本科层次学校有关问题调查问卷(本文称之为问卷一);另一套适用于专家(全国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成员,也包括部分学者)的工程管理类专业专家调查问卷(本文称之为问卷二)。两个问卷均由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组成。
  根据我们掌握的院校情况和专家情况,发出调查问卷一200份,回收问卷109份(后经过电话核实,其中错发问卷30份——有些学校无该专业,有的接收人错误),回复率为54.5%;发出调查问卷二17份,回收问卷二14份,回复率为82.3%。在109份回复问卷中涉及102本科院校,占设置工程管理类专业本科层次院校(143所)的76%。通过调查问卷,共获得16000个有效数据。
  
  三、我国工程管理类专业本科教育调研结果
  
  1.专业发展状态
  专业的总体状态,可以分别从学生入学平均分数和各校专业走向(新建专业、重点发展的专业、不断发展的专业、逐渐萎缩的专业、需要调整的专业)去分析。前者表明了学生对该专业的认知程度,入学平均分数越高,学生越看好该专业的前景;后者表明各个学校对该专业的重视程度。
  据调查,将工程管理专业作为重点发展专业的学校占16.8%,作为不断发展的专业为38.6%,而新建专业为42.6%(新建专业显然也是学校要发展的专业)。因此,从总体上看,各个学校对工程管理专业比较重视。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入学平均分数线45%高于学校入学平均分数线,41%等于学校入学平均分数线,仅有5%低于学校平均分数线。这说明学生对该专业总体上是看好的。
  
  2.本科工程管理类专业结构
  目前,我国工程管理类专业在本科层次,主要分为工程管理专业、工程造价(管理)和自主设立的专业。其中工程管理作为专业出现在1998年颁布的专业目录中,属于管理学门类下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的二级学科;工程造价本科专业的设立2003年得到教育部的批准;另外,部分高校结合其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优势领域,自主设立工程管理相关专业如石油工程管理、地下工程规划与管理、城市管理与建设工程管理、水利水电施工与管理等。
  为了了解工程管理类专业结构和其反映的社会需求情况,我们对工程管理专业的结构进行了调查。在回复问卷的102所院校中,截至2004年,设立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已有91所,占89%。设立工程造价(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有24所,占23.5%。自主设立相关专业的院校有32所,占31%。可见,工程管理专业服务面较宽、涵盖内容广,是该工程管理类专业中的主体专业:工程造价(管理)专业2003年批准建立以来,发展势头迅猛:工程管理类专业呈现与具体行业结合的特色办学趋势。
  
  3.专业人才培养方式
  (1)教学方式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领导意识、自学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了了解目前工程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方法,我们统计了工程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方式情况。
  据调查,关于最重要教学方式的认识上,在各个学校略有差异:45%的学校认为是课堂讲授,43%的学校认为是课堂讲授+实践(课程实习),10%的学校认为是课堂讲授+设计(课程设计)。统计还显示,位居次要的教学方式,在各个学校有较大差异:有20%的学校认为是课堂讲授,有48%的学校认为是课堂讲授+实践,31%的学校认为是课堂讲授+设计。显然,课堂讲授是目前主要的教学方式。
  (2)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可以体现专业培养目标、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兼具“工程”和“管理”特色的保证。工程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往往因该专业依附的产业不同,其技术平台课程与方向课程有较大差别。
  我们对随同问卷回复的48份本科教学计划进行课程统计,在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中排在前四位的课程分别是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运筹学;房地产经营、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工程经济学;房地产与物业、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专业英语。可以看出,我国的工程管理专业对管理类课程设置较多。我们认为尽管工程管理专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所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但它的工程技术基础是无法取代的,我们必须注重工程技术方面的教育,加强技术平台课程的教学力量。
  (3)实践环节
  实践性强是工程管理类专业区别于其他管理专业的一个显著特点。经调查统计“实践性教学内容偏少”是普遍而突出的问题,我们对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环节组成部分进行调查,旨在了解教学实践环节的结构和重点,为如何增强实践环节提供思路和依据。据调查,工程管理类专业实践环节主要包括课程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社会实践、多课程综合设计,其开设学校比例分别为72%、52%、34%、87%、8%。可以看出,大部分学校比较重视社会实践(毕业实践)、课程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教学实践环节。
  (4)毕业设计
  据统计,撰写可行性报告、招投标、施工组织设计是各学校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形式),所占比例为22%、22%、22%、9%。多年的实践表明,学生通过毕业设计使其知识运用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也存在和暴露一些问题:(1)施工组织设计的工程项目结构类型较为单一,结构过于简单;(2)所提供的设计文件资料较为陈旧,设计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