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本科教学评估指标“教学经费”构成研究

作者:张学敏 贺能坤

士、70位全国工程院院士和20位全国教育学院士。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认为,大学的真正进步必须依赖于教师,要把哈佛大学办成高水平的大学,关键在于拥有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学者和一流的教师。因此,他上任后的第一个重大举措就是提高教师工资,面向全世界不惜重金聘请最优秀的教师,并为他们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最好的条件,从而使哈佛大学成为优秀学者的荟萃之地。同为哈佛大学前校长的科南特也曾指出:“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它一代又一代人才的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色。”国内外著名大学的校长在谈及办学经验时,一致强调要重点投入资金进行一流的师资队伍建设,包括引进高水平的教师、不断对教师进行培训、积极支持教师结合本学科实际情况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等,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经费投入情况并不乐观。新建本科院校刚升为本科,对扩大本科的热情相当高,多数都投资新建了校区,而对用于引进高水平教师和培训教师的经费投入不多。这些新校区的教育教学环境一流,教学的硬件设备设施也是按一流标准配置。可调查结果表明,尽管校区的硬环境好了,由于缺乏“大师”,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并不高,高校自己也表示教学质量难与本科大学相称。
  因此,教学经费的第一项便是投入教师的费用,包括引进教师的费用、教师的工资和福利、教师的培训费用等,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课程建设经费
  高校的课程建设直接参与教学过程,它不仅关系着专业的发展方向,更关系着教学质量和学校的办学特色。建设的目的是以此推动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内容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每所高等学校都十分重视自己的专业与课程建设,有的甚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品牌,以至于高校每年都要投入重金支持这些建设。如目前提倡的国家级、省市级、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都是高等学校重点投入的结果。与一般中小学相比,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在某种程度上是依靠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作保证的。
  教材是教学过程的要素之一,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加强教材建设的重要途径就是重视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这些课程建设得好,就能大面积保证本专业学生的基本培养规格,能保证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因此,课程建设投入是教学经费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部通过政策积极引导各高等学校重视课程建设,通过课程建设的投入来加强教学经费的投入,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全面提高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此,于2003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全面推动高等学校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建立各门类、专业的校级、省市级、国家级三级精品课程体系。通知要求,各高等学校要切实加大和保障对精品课程建设经费的投入。在确保“学校学费收入中用于日常教学的经费一般不应低于20%”(教高[2001]4号)的基础上,各高等学校还应从事业费拨款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精品课程建设。同时,教育部还将对入选的“国家精品课程”给予一定经费补助。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都纷纷加大了对各级精品课程建设的投入,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投入是教学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大学在“985”教改工程中,就投资了600多万元。2003年启动的精品课程建设,每门课给予10~20万元经费予以资助,重点投入的精品课程,极大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已取得了明显效果。
  
  3.教学设备经费和实验室建设经费
  这里的教学设备是指专门用于日常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各种设备,不同于学校的办公设备、科研设备。教学设备经费含购买设备的费用和维修设备的费用。教育技术的更新,为现代化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改善教学设备成了现代教学的必然要求。这些教学设备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能加大加快教学信息的传输、能改善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多媒体等教学设备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客观上起着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作用。教学水平的提高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资投入基础之上的,并且得有一个最低限度的标准。当然最低限度的具体标准是随时代、具体国家的发展水平而变化的。当这些物的要素低于基准线时(如实验设备与设施满足不了教学实验的要求),就会影响教学过程的开展,降低教学质量。
  同时,加强教学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仍是加强教学经费投入的体现。高等学校的一个重要任务便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根本离不开实验室建设。高校实验室建设的程度如何,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标志。对于理、工、农、医类院校来说,实验室建设更是必不可少。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必然造成实验室仪器设备陈旧、数量短缺、损坏的设备和仪器也得不到及时的维修,自然不能保证有较高的教学质量。我国曾于1983年、1990年先后由教育部(国家教委)召开了两次全国高校实验室工作会议,制定了《高校实验室工作暂行条例》。1992年又以20号令发布了《高校实验室工作规程》,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法律”依据。因此,要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就应加强对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投入。
  
  4.学生实验实习经费
  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除了课堂教学而外,还包括实践实习的教学环节,理、工、农、医类专业的实践实习,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比课堂教学更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熟练掌握并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关系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为适应学生实践实习的需要,学校要进行巨大的投入用于各种实验室建设和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增添各种实验设备设施,以及相关的维修费用和实验耗材费用,甚至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学生的教学实习等,而这是一般中、小学教学过程中较少涉及的。
  实验实习是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充足的实验实习经费,能保证学生将书本知识学以致用,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是医学类、教育类专业的实习教学,关系着人的生命和人的发展,更是不容忽视的。高校重视教学的结果突出表现在学生能力上,是高校投入教学的终极体现。因此,加强学生实验实习经费的投入,包括投入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实习实践教学期间的相关费用,是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的又一体现。
  
  5.用于教学研究的经费
  高等学校与一般中小学相比最大的区别是除了教学外,十分重视科学研究。教学和科研是高等学校的两大基本任务。因为科学研究活动的全面开展是保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始终反映文化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使教学始终站在时代前沿的基本条件之一。因此,各高等学校特别重视科研,用于教学的研究(与各学校所提的教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