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之我见

作者:周国光




  摘要:本文对如何搞好我国大学教学中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推广普及语言学知识、宣传语言学在当今信息时代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是搞好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的前提。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要以科研为支撑,及时引进学科前沿的科研成果。大学中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同我国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关系非常密切,必须抓好。
  关键词:语文教学;现代汉语课程;语言教学;中学语文教学
  
  如何搞好语言学课程的教学,特别是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是笔者多年来一直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现代汉语课程是大学最早开设的语言学课程。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此后开设的多门语言学课程的教学,如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等课程。因此,抓好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为语言学课程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对大学期间的语言学课程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矛盾与危机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信息的交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存储、信息的检索等对于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是首要的工作,也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因此,以语言、文字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就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学科,或者说是一门领先的学科。
  按照教育部颁布的21世纪高校教学改革的方案,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中应开设的语言学课程增加到7门: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语言学史、世界语言学史、中文信息处理、文化语言学,大大充实了语言学学科的课程,目的是使我国高等院校的语言学教学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
  然而令人奇怪和不解的是,生活在现代的人们,包括广大的中学生和大学生们,一方面享受着语言学科提供给他们的便利,例如现代化的通讯、现代化的信息检索等,另一方面又对语言学科如此冷漠,许多人居然不知道还有语言学这门学科。至于语言学科研究什么,有什么意义和价值,那就更无从提及了。
  在中学,汉语课程的教学(特别是语法知识的教学)已经遭到灭顶之灾。汉语课程从使用独立的教材《汉语》弱化到仅有一个“系统提要”。然后汉语课程的内容被肢解,分别塞入各册语文教材。再接下来就是淡化,近年来索性就不讲了。对于这种状况,笔者一直存在着深深的困惑:难道中学语文教学真的不需要讲述语言知识?难道中学生对语言知识真的可以无师自通?难道文学课程真的可以离开语言课程而单翼直飞?难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教学真的可以休矣?!
  在大学课程中,语言学方面的课程是既不好教、也不好学的课程。教师教起来很费力,学生学起来没兴趣,教学的效果也不明显。就教学效果这一点而言,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又不如古代汉语课程。学生学了古代汉语课程,基本上可以阅读古代文献;而学生学了现代汉语课程,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却没有明显的变化和提高。也就是说,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学生不愿意学习现代汉语课程的理由看起来也好像很有力:赵树理没有学过现代汉语照样写小说,成为著名作家;赵本山也没有学过现代汉语,语言表达照样精彩流畅,成为著名演员。这样的话,我们还学习现代汉语这门课干嘛呢?
  现代汉语课程的危机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人提出来过,但是反应不一。有人认为是杞人忧天,无需多虑,但是不少从事现代汉语教学的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危机感,而且进行了不同层次的思考,从现代汉语课程教师的自身因素、现代汉语教材的编写、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大学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同中学语文教学的结合等多个角度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实事求是地说,造成现代汉语课程危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教师方面的,也有学生方面的;有教材方面的,也有教法方面的。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过笔者觉得,作为一个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师,应该首先尽到自己的责任,在现有的条件下,努力把现代汉语课程教好,建设好。
  笔者以为,人们对语言学科的无知和冷漠不能归罪于老百姓和大、中、小学生。作为一个语言学课程的教师,首先应该做一个语言学科的宣传员和推销员,而且还要宣传好、推销好。语言学科的教师首先应该检查自己是否尽到了责任。因此,在每门语言学课程的第一堂课,教师都要大讲特讲语言学,讲语言学的知识,讲语言学的作用,讲语言学的意义和价值,讲语言学未来的辉煌的前景。要让学生知道:人们每天使用的手机通讯,包含着语言学科的研究成果:人们每天使用的汉字输入方法,是语言学家的智慧的结晶。人们每天工作学习都离不开的字典、词典,包括号称“中国文化长城”的《汉语大词典》,是语言学家们用心血、汗水和智慧筑成的。现代人生活中须臾不可离的互联网,如果离开了语言学家,将会难以联通,四分五裂……如果学生们了解了语言学,知道了语言学的价值和意义,看到语言学在21世纪的重要地位,看到语言学未来的光明前景,他们一定会喜欢上语言学的。即使不喜欢,他们也会努力、认真地学好语言学的课程的——正像他们对待数学课程一样:未必都喜欢,但是一定要学好。
  
  二、教学和科研
  
  下面是两个问答交际的实例:
  实例一:在一次儿童语言取样的活动中,笔者曾向一名2岁的儿童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是你爸爸好,还是你妈妈好?这个2岁的儿童回答说:爸爸好,妈妈好,都好!
  实例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在一次招收硕士研究生的试卷中出了这么一道试题:请对“你是大学生吗?”这个问题,用四钟不同的方式给出肯定的回答。结果绝大多数考生都给出了几乎是完全相同的以下四种回答:①我是大学生。②是大学生。③我是。④是。
  对于上面两个实例中的回答,孰优孰劣,稍加比较就可以得出答案:实例一中的2岁儿童对“是你爸爸好还是你妈妈好?”这个选择问句的回答更为得体,或者甚至可以说巧妙。而实例二的绝大多数考生对“你是大学生吗?”这个是非问句的回答则显得僵硬、呆滞,甚至可以说拙笨。
  上述两种回答的优劣还在其次,更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另一个事实:“是你爸爸好还是你妈妈好?”这个选择问句的答话人只是一个2岁的儿童,而“你是大学生吗?”这个是非问句的答话人是经过小学6年、中学6年、大学4年一共16年语文教学的大学生!二者的语文知识根本无法相比,而二者对问句回答的状况又同他们的语文知识绝对不成正比!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亦即语文能力。语言知识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同文学教学平分天下。问答活动是最频繁的交际活动。人们日常交际中问答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中学生、大学生应该不缺乏关于问答的知识。但是,经过小学6年、中学6年、大学4年一共16年的语言知识教育的大学毕业生,面对“你是大学生吗?”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却只能给出上述那样干巴巴的回答,这就不能不引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