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高校开展互助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作者:蔡映辉




  摘要:当前备受推崇的大学生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补充性质的学习方式——互助学习。文章分析了互助学习的特点与作用,从理论上阐明其存在和发展的依据,介绍了高校开展学生互助学习的实践模式,为高校开展互助学习提供借鉴。
  关键词:互助学习;学习理论;学业问询
  
  大学生要如何学习才能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顺利地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采取何种学习方式才能使自己不落后于这个知识不断发展的时代?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表现出来的行为和认知取向,是具有个性化色彩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Ⅲ当前备受推崇的大学生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取代了以往灌输式、“填鸭式”等传统、被动的学习方式,这是学习学研究的一种进步,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觉醒。在此文中,笔者尝试提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互助学习,分析互助学习的理论依据,提出实践中开展互助学习的模式,希望引起高教研究者和高校管理者对学生互助学习的重视、应用和推广,使互助学习成为我国高校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合作性的一种补充方式。
  
  一、互助学习的特点:学生、导生、高校三者皆赢
  
  从字面上理解,学生互助学习是学生之间通过互相帮助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之间互相帮助的学习方式在教育中有很长的历史,人们曾用不同的术语来描述其过程,国外相近的概念有“同伴学习”和“辅助教学”。其中,“同伴学习”是指学生根据特定的学习任务而集体学习,但也有其他方面的含义,包括学生评定中的学生给学生打分,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学生集体参与实际的课程规划;“辅助教学”是指受过训练的高年级学生教低年级学生。无论是同伴学习还是辅助教学,其核心要素都是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合作进行学业学习和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发挥对同伴的顾问或良师益友的辅导作用。但要说明的是,学生之间的这种互相帮助需要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即提供帮助的一方需要在学业、能力和素质等方面优于接受帮助的一方(如高年级学生帮助低年级学生),帮助的行为才能完成。笔者根据对文献的整理以及现实中的实践,尝试提出“互助学习”的概念。互助学习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学业有困难或希望得到更好发展的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由学业优秀的高年级学生(简称“导生”)给予其指导和帮助,促使他们的学业得以顺利完成或得到进一步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
  从这个概念可以看出,在互助学习活动中,包含着主体、客体和提供条件的高校三者。对主体——寻求帮助的学生来说,互助学习是一个学生主动构筑知识、发现知识、转变知识和扩展知识的过程。学生通过激活他们现存的认知结构或构建新的结构来接受新知识,为他们继续求学和消化知识做准备。通过同辈的帮助获得新的知识,保留在记忆中,与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一起,进行进一步的加工或重组。从心理学的层面上看,长期的、艰苦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来自内心,而不是来自某种思想,而且能最快地深入学生内心世界的途径是建立平等关系。学生通过寻求帮助和指导获得知识,同学间的关注会激励他们在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当他们获得进步时,他们就会变得更加投入。这种同学间的关心和承诺为学习提供了意义和目的,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并使学生在一种互相帮助、积极向上的氛围中主动、积极地应对学习的压力。
  对客体——提供帮助的导生来说,互助学习是一个对知识进行整理、推导和应用的过程。导生通过反复的帮助和合作体验,可以发展出一种社会敏感性,感知到他人所期望的行为以及达到这种期望所需要的实际技巧。这是个体对适当的社会行为承担责任的机会,将会影响他们的内在价值观和自我控制。正如大卫·w·约翰逊所说的,从多个角度看待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生活的方向和目的有意义的认识、对他人相互依存关系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份的整体一致的意识,这些健康的整体协调的社会性发展都将通过对他人的长期帮助与合作而产生。为学生提供帮助和辅导的过程,也是导生自身能力及才干锻炼和发展的过程。例如在学习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上,导生必须认真复习已学知识,通过所学课本、相关参考资料、互联网等途径收集、筛选、比较、判断、整理、设计等环节,做好辅导的准备。在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上,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学生的疑难问题,消除学生的畏学心理,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供了锻炼机会。
  对高等学校来说,高校不只是挑选和招收最聪明的学生,不只是在教学中不断地检查和淘汰那些不合格的学生。高校更多的是招收那些通过培养就可以变得优秀的学生。教学质量也并不仅仅由招收过程控制,而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提高。高校对学生学习监控的作用之一,就是当学生成绩退步或是学习有困难时,给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减少学生失败。面对一门学习有困难的课程时,学生常常感到无助和气馁,高校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增强他们的信心,给他们安排帮助学习的伙伴,创造环境使学生间建立起互相关心、互相承诺的关系,给予他们进步的希望和机会。“大学不是建筑,不是课程,也不是机器。大学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二、互助学习的实质:符合学习理论
  
  互助学习主要是针对解决“独学无友”、摸索无门的弊端而提出的一种补充性的学习方式,但它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在学习论上能追寻到其存在的理论依据。
  
  1.互助学习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精神
  自主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习,自己有主见地学习,其特征体现为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自主学习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一是在学习时间安排方面,学生根据自己智能结构情况,有针对地将相当大的一部分时间用于独立学习活动和研究活动;二是在学习效果方面,学生知识的获取应当主要依靠自己自主地学习,并能参加一定的研究活动,以期获得某些第一手知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指出,教育“已不再是外部强加在学习者身上的东西,也不是强加在别人身上的东西,教育必然是从学习者本人出发的”,“我们应使学习者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随着他的成熟程度允许他有越来越大的自由,由他自己决定他要学习什么,他要如何学习以及在什么地方学习。这应成为一条原则。”这条原则即是指发自学习者内心的、自觉自愿的、主动性极强的“我要学”的学习原则和学习观念。这些原则和观念,也是互助学习的精神实质。在互助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认真刻苦学习的基础上,虚心主动地向导生求教,正是“我要学”精神的有力表现。具体来说,自主学习精神在互助学习中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具有较强的自觉自愿性,这是实现互助学习的基础。第二,学生不断增强主动性,培养自己独立获取知识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最终达到“不需要教”的境地。第三,充分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