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高职学生自我和谐及其与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关系的研究
作者:丁妙珍
2.择业效能感与自我和谐的相关分析。择业效能感的6个分量表与自我和谐的3个分量表之间大多存在显著的相关。说明高职学生在择业效能上一旦自我概念、自我评价不客观,就会导致对经验的不合理期望,甚至导致能力和情感的矛盾与无助感。而且自我灵活性得分越高的学生,自我择业效能感也越高(见表5)。
3.职业价值观与择业效能感与自我和谐的回归分析。分别以职业价值观的3个因子和择业效能感的6个因子为自变量,以自我和谐中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灵活性”和“自我刻板性”3个因子为因变量,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职业价值观与择业效能感对自我和谐具有明显的预测作用。为简化路径关系,以职业价值观与择业效能感的总分为预测变量,以自我和谐的三个因子为因变量,求出职业价值观与择业效能感对自我和谐各因子的偏回归系数,即在排除其他变量干扰的基础上职业价值观与择业效能感对自我和谐的影响,如下图所示:职业价值观中“声望地位”的提高导致学生的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并引起自我刻板性水平的提高,而职业价值观其他因素的提高有利于自我灵活性的降低;择业效能感的提高有利于自我与经验不和谐以及自我刻板性水平的降低,择业效能感的提高也有利于自我灵活性水平的提高。
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对自我和谐的影响图
注:系数①②分别为职业价值观和择业效能感对自我和谐的偏回归系数
讨论
高职学生自我和谐程度的分布不平衡,但总体水平趋于和谐研究发现,大学生自我和谐程度在总体上水平较好,基本呈正态分布,而且低分组学生比高分组学生多。高分组学生由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不一致,可能会出现适应不良、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对这类学生给予重点关注。中低分组和中间组合计占90.3%。说明高职学生中有90.3%的人自我感觉比较和谐,这些学生有着维护各自自我知觉之间的一致性以及协调自我与知觉之间的机能。出现这种良好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三个:首先,随着一些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凸显,高校和社会各界开始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以重视,很多学校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开展了相关的教育、宣传和咨询活动。其次,从中央领导到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继出台了不少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要求各高校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开足课时,提高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上下工夫。再次,高职学生乐于参加社会实践,因而心理障碍问题发生率较低。由于高职院校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实践教育本身也是一种“行为疗法”,可以陶冶性情,释放压力,消除疲劳。
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高职学生自我和谐度上升,自我灵活性较高本次调查结果说明,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度水平上升,这一结果与本研究的假设不一致,与李朝霞、李彦章的调查结果也不一致。从宏观上看,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从中观上看,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为高职学生创设了民主、健康、创新的大环境;从微观上看,高职学生大部分是中学的活跃分子,实践和动手能力强,这些都可能是成为高职学生和谐度与灵活性较高的主要原因。
不同类型高职学生自我和谐存在差异本研究发现,男生在自我刻板性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这一统计结果印证了中国传统的“阳刚”、“阴柔”的观点。反映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女生较灵活,容易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计划,而男生则较刻板,一旦主意已定,则不容易改变。在不同专业上,工商管理系学生相对自我感觉良好,较自信,自我协调能力较强。在自我刻板性方面计算机系的学生得分最高,其次是机电工程系学生,显示出人际关系能力较差,处理事情态度较生硬。在年级的差异上,由于近年高职学生就业率逐年上升,就业教育抓得早,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扎实开展,使得毕业生与非毕业生自我和谐没有显著差异。自我和谐的各个因子在党员与非党员学生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表明学校党组织在学生保持自我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与自我和谐具有密切关系本研究的发现进一步表明,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与择业效能感有密切关系。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自我和谐都属于人的主观心理因素,在个体择业过程中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1.职业价值观中的声望地位因素能够直接影响择业效能感,影响学生的自我和谐。社会地位代表了社会对个人的认同,学生在择业中看重这一因素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过分追逐名利,看重社会地位,会使学生在择业时形成过高的期望值,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好的单位去不了,一般的单位又不愿意去,造成眼高手低的尴尬的就业局面,既降低了择业效能感,也会使自己产生失望、怀疑、彷徨等消极的心理状态,导致心理不和谐。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这个问题,通过各种教育方式,使学生了解自身的实际能力,认清就业形势,在就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不妨降低期望值,从对现实情况的考虑出发,先就业,后择业,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长远规划。
2.职业价值观中的发展因素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在职业价值观中看重发展因素的学生,其择业效能感较高,自我灵活性也较好。唐钧认为,择业时注重自我实现和发展因素的大学生具有以下特征:(1)对竞争的适应能力强,喜欢具有竞争性和挑战性的工作;(2)对所选单位比较了解,并倾向于选择制度建设、职位设置和工作安排比较完善的单位,从而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追求发展前途;(3)就业准备充分,具有较强的进取心,善于学习。因而,这些人在择业时具有较高的择业效能感。学校通过了解大学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中对发展因素的重视情况,可以预测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并开展相关教育。另外,职业价值观中的发展因素还与自我和谐中的“自我灵活性”关系密切。注重发展因素的学生相对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实践中也能与时俱进,根据学校教育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及时灵活调整自己的计划。
3.高职学生的自我和谐程度越高,自我刻板程度越低。择业效能感中对“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高的学生,其自我和谐程度高,自我刻板程度低。高职学生自我和谐性的发展水平不仅反映了个体适应能力,也反映了学生择业效能感的高低。一旦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其自我刻板性、总体自我和谐的得分越高,择业效能感得分越低。高职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上急剧变化,学业上紧张繁重,心理上动荡发展,所以这一时期极易出现自我概念与行为之间的冲突。因此,通过提高学生的自我和谐度,可以提高学生的择业效能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4.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与自我和谐具有相互预测作用。经综合分析,职业价值观与择业效能感对自我和谐具有共同预测作用。学生一旦对职业价值取向和能力产生负面的信念,将会引发消极的学习行为,从而抑制真正的学习和就业活动,导致产生较差的就业效果;相反,积极的职业价值取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信,促进学生掌握新技能、适应新环境,实现顺利就业与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有利于保持身心的健康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