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职业教育大省建设问题研究
作者:庞春梗
师资队伍水平全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14980人,生师比为24.6∶1。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22797人,生师比为35.1∶1,专业课、实习指导教师10355人,“双师型”专业课教师2897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为27.98%。
职业教育投入2003年至2007年,中央财政投入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和国债项目分别为4120万元、19486万元,安徽省财政投入中等职业教育“三重”建设资金7445万元,市、县及学校投入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资金95940万元。
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失衡。高中阶段职普招生比例位居中部六省倒数第一,与之最为接近的河南省的4.8∶5.8的职普招生比例还有相当差距。二是办学基础能力不强。职业教育投入少,示范性职业院校少,办学基础条件差。2006年,中等职业学校生均预算内事业经费1198.95元,仅约为全国平均2163.69元的一半;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136.15元,约是全国平均水平407.28元的三分之一;生均固定资产总值4197.14元,是全国平均水平7441.83元的56.4%;生均专用设备683.67元,是全国平均水平1426.77元的47.9%。这四项指标均位居全国倒数第一。三是师资队伍严重不足。2007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生师比为24.75∶1,安徽省为35.1∶1,排位全国倒数第二。
(二)建设职业教育大省的需求分析
安徽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工业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和奋力崛起。而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服务最直接。通过建设职业教育大省,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把人口压力变为现实的人力资源,从而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建设职业教育大省2007年,安徽省工业增加值2752.1亿元,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43亿元,工业在三次产业增加值所占比例为44.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5.4%。安徽省人民政府在2008年初的未来五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进一步实施“六大战略”,提升“861”行动计划,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在2007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16.5∶44.7∶38.8的基础上,将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调整到90%以上。一是加速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立足信息化和工业化互相融合,改造提升机械、冶金、电力、煤炭、化工、建材、农产品加工等传统工业,积极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壮大工程机械、船舶制造、输变电设备、节能环保设备、矿山设备等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电气机械、家用电器、煤电一体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等产业。二是加快发展服务业。着眼服务业和加工制造业的相互促进、互为支撑,大力发展技术交易、信息咨询、金融、会展等生产服务业,加强发展仓储运输、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物流服务业,加快发展汽车服务、医疗保健、物业管理等生活服务业,积极发展观光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旅游服务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总量、结构及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安徽省生产、服务一线技能型人才紧缺和劳动者素质偏低的问题较为突出,安徽省2007年度劳动力供求分析情况显示,合肥、芜湖等主要工业城市技能型人才求人倍率均超过1.5,其中,加工制造类专业技师、高级技能人才求人倍率超过11。《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五”期间,安徽省技能型人才需求约700万人,其中工业从业人员增长50%,服务业从业人员年均增长5%。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批从业人员需要转换工作岗位,通过接受职业教育来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建设职业教育大省,加快技能人才培养,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显得必要而迫切。
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劳动就业要求建设职业教育大省安徽省是农业大省,2007年城镇化率为38.7%,远低于44.9%的全国平均水平。省政府规划到2012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7%。提高城镇化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让农村富余劳动力获得一技之长和进城务工的本领,有序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和城镇转移。2007年底,全省登记人口6675.7万人,根据城镇化率的目标,不考虑人口增长因素,五年需要向城镇转移人口554.1万人,其中,2/3以上要通过劳动力转移实现,每年需要进行劳动力转移培训达350万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必须优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农业区域布局,推广普及农村实用科技,推进农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及现代化方向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县域综合经济,建立县域工业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及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等等。这些都迫切需要一大批懂生产、有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现代实用技术人才和新型农民。但安徽省农村劳动力整体受教育时间不足9年,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普遍不高,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加大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五年内至少需要为每个农户培养一名农村实用技术能手。职业教育面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养的任务十分艰巨。
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开发人力资源要求建设职业教育大省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社会的和谐和公平首先是教育的公平,需要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人的才能是多方面的,社会需要的人才也是多方面的,教育的规律要求因材施教,提供给学生接受不同类型教育的机会,教育面向人人,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一方面,由于安徽省长期以来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的不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充分,导致培养人才的结构不合理,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不仅仅提供学历技能教育,而且面向在岗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居民、高中后毕业生、复转军人开展技能教育和培训,成为开发人力资源的不可替代的渠道和平台。因此,必须合理调整教育结构,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怎样建设职业教育大省
建设职业教育大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创新、规划、规模、能力、质量及环境等方面统筹思考和推进。
(一)解放思想,推进体制创新
深化公办职业院校办学体制改革。大力推动公办职业院校资源整合和重组,改变职业教育条块分割、多头管理、重复设置的状况,整合资源、盘活存量、激活增量,实现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审批和业务管理的专一化。加快公办职业院校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聘任制,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深化内部收入分配改革,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把民办职业教育作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新的增长点。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举办高质量、有特色的职业教育机构,加大对民办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在学校评估、实训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待遇等方面与公办职业院校一视同仁,切实保护民办职业院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发挥行业企业办学优势,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强化职工教育。扩大职业教育合作和开放平台,加强专业联合、城乡联合、省内外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优质资源的增长与共享,走规模化、连锁化、集团化办学的路子。通过体制改革与创新,激发职业教育发展的活力,推动职业教育大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