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6期

传奇女画家李青萍

作者:邱智军 崔和平




  
  在李青苹等人的精心安排下,1941年2月8日,徐悲鸿画展在吉隆坡中华大会堂隆重展出,在当地引起很大震动。李青苹在筹办画展中,曾仔细看过徐悲鸿的全部作品。展览期间,李青苹在当地华文报纸《堡垒》副刊130期上发表一篇文章《观画展归来》,文章写道:“徐画师筹赈画展可说是一个空前伟大的画展,在社会意识和责任上都表现了它那严肃紧张和深刻的价值。我们除了欣赏他那超群伟大的真善美的艺术外,还可以从他作品的内容里知道他对人们的一种启示……我们的青年画师更应学效像徐画师这种伟大的人格。”
  展览期间及闭幕后,当地的中华女子中学、中华中学、坤城女子中学三所华侨学校,都通过李青苹邀请徐悲鸿去演讲。徐悲鸿在这三所学校分别发表了题为《艺术的意义与作画的方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画家的派别》等三篇演说,其中以1941年2月21日在李青苹所任教的坤城女子中学演讲的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李青苹当即要自己的两位学生吴全意、连叶苏将其记录整理成文,交徐悲鸿过目后送当地报纸发表,并同时交班机送往新加坡,由郁达夫发表在他主持的“星州日报”文艺副刊上。
  在工作交往中,徐悲鸿发现李青苹有深刻的艺术见解,绘画艺术的造诣也很高。为感谢她的热情接待和对画展、演讲的精心安排,他特地到李青苹住处作了一次回访。
  一进屋,徐悲鸿就被挂在墙上的几幅风景画吸引住了:椰子树、水翁树在鲜明凝重的色彩中,葱郁一片,充满盎然生机。月色下的大海,远处是黛色的山脉、相连的是黄金般耀眼的波浪。强烈的光色对比,让人想到静谧夜中的热潮在涌动。徐悲鸿惊喜地看了李青苹几眼,激动地说:“南洋色调!你画出了南洋色调。你的青春在南洋没有白过,你是一个真正搞艺术的……”徐悲鸿又让李青苹拿出她在南洋创作的其它画稿,包括用作教材的画稿,共有数百幅。徐悲鸿极为欣赏,便对李青苹说:“你的画观察忠诚、取材新颖、作风雄肆、抉择雅趣。”建议她出版画集。
  在闲谈中,徐悲鸿好像陡然想到了什么:“李女士,你为什么改名李青苹呢?”“徐大师,‘青’字是别人的好意,希望我艺术上的成就能平步青云;‘苹’字是因我的乳名就叫苹儿。”李青苹又笑了笑说:“徐大师,尊夫人芳名碧薇,我可不是碧玉,而是四处漂泊的浮萍呀!”
  徐悲鸿也笑了起来:“四海为家,有何不好?那就将‘苹’改为‘萍’,你的画集就取名‘青萍画集’吧!”
  中午,徐悲鸿和李青萍应校长沙渊如女士之请,在她家吃了午饭。徐悲鸿兴致很高,欣然挥毫为李青萍画了一幅油画肖像,并拟题写“青萍小姐”四个字。
  “徐大师,真叫人不好意思。把我画得太美了。不过请你改个画名,或者把这幅画送给我,我太喜欢这幅画了!”
  “李女士,你不同意以你的名字命名,那就改为《南洋少妇》吧!不过画不能送给你,艺术不应藏在小姐箱底,而应到大庭广众中接受评议。”
  半个世纪来,这幅出自徐悲鸿大师之手的李青萍肖像油画,经过多次公开展出,并为各种画册、报刊所选用。2003年4月26日,《中国美术报》以半页彩版将这幅画刊于头条。现在这幅画仍珍藏在北京徐悲鸿纪念馆里。
  1941年5月26日,新加坡《南洋商报》刊发了一则由该报主编胡愈之先生亲自撰写的一则消息《女画家李瑗女士辑刊《青萍画集》》。文中介绍说:“我国名女画家李瑗女士蜚声艺坛已久,所作画品,极为中外人士所赞赏。女士现任职于吉隆坡坤城女子中学校,闻拟于最短期间辑其南来四载期中于课余所写之风景静物,辑刊《青萍画集》,以资纪念。该刊由画师徐悲鸿作序。”
  是年秋,《青萍画集》(第一集)由南洋商报编辑部正式出版,书名由徐悲鸿题签,扉页是徐悲鸿画的那幅李青萍油画肖像,接着是徐悲鸿书写的题词:“艺术第一”和他撰写的序言:
  青萍女士,既来南洋四载,辑其课余所写之风景静物凡若干图,将付印刷纪念。兹行不佞幸得见其原作,赏览赞美,并曾参与选辑之役。为弁一言曰:昔之鄙夫,皆以艺为小道,迨及近世……
  市上两毫一斤之苹果,时有酸甜之差,医生谓其中葆有某种肥塔命(今译作“维他命”)……芸芸众生之我,食苹而甘,于愿已足,不遑深究。吾之所惆怅者,乃见他人食之而甘之味,而我不可得也……惟在刊行之前,先发谰言,乃不佞对作者闻者,深致其歉哀与惶恐者也。
  卅年五月 悲鸿序
  出版的《青萍画集》为第一集,共收入了李青萍的《气象风图》、《海洋》、《系列猫》等风景静物画40余幅。这些作品是徐悲鸿从她的数百幅画中挑选出来的。与此同时,徐悲鸿还为她选好了出版画集第二、三、四集的作品共百余幅,因太平洋战争爆发,彻底破灭了她的美梦。
  
  日本:中国画坛一娇娜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美国在太平洋的海空军基地珍珠港后,又兵分五路,很快占领了东南亚的大片土地,马来亚也被日军占领。学校已经停课,李青萍在南洋呆不下去了。1942年初,她含着热泪,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她从教5年的坤城女子中学,告别给了她艺术和生活营养、给了她色彩和情感薰陶的南洋。她带着装有《青萍画集》和部分画作的小箱子,踏上了回国的归程。
  他们原来是想从海路直接回国,但海上已被日军封锁,他们只得改为陆路,绕道由泰国、老挝到云南、昆明,然后奔向重庆。
  汽车在椰风蕉雨中行驶,在靠近泰国边境时,突然遭到日机猛烈空袭,司机在慌乱中把握不住方向盘,汽车冲入大海中。幸得附近泰国渔民将她救起,李青萍已奄奄一息。她装有《青萍画集》的小箱子也葬身海底。
  李青萍被同伴送到泰国医院,由于泰日联盟,遭泰方医院拒绝。情急之中,同伴佯称李青萍为汪精卫的家属,才进入医院。不想这一“佯称”,竟断送了她的大半生。
  李青萍在泰国医院住了4个多月,1942年5月,乘泰国运粮船回到上海。
  一到上海,她就赶往母校新华艺专,可新华艺专已被日军连烧三次,一片断壁残垣,学校已经停办。李青萍十分伤感,孤身一人,徘徊在大上海街头。后经多方打听,在法租界找到了刘海粟先生。李青萍1939年曾在吉隆坡接待过刘海粟,并一起办过巡回画展。刘大师听了李青萍路上的不幸遭遇,感慨万端。他给李青萍出具了一张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教授证。李青萍又找到当时新华艺专的留守人宋寿昌先生,请他为她办了一个“安居证”(即身份证),随即乘船溯江而上,回到了她久别的故乡江陵古城。就在她返回老家的途中,父亲病逝。李青萍回家扑在母亲怀中痛哭了一场。
  本来她想守丧三个月后到重庆去,以自己手中的画笔参加抗日宣传活动,无奈宜昌至重庆的水陆交通已被日军封锁,无法成行。她只好陪伴母亲身边作画,将其装裱后携往武汉,设展卖画。她曾先后在汉口画廊、工商联青年会等处办过画展,每次展出百余幅,每幅标价100元至500元,最高标到千元。
  在湖北老家生活了一年多,1943年秋,李青萍重返上海,再次拜见刘海粟大师。刘海粟仔细看了她带去的画,特别是那些西画,火焰般的色彩和动荡浪漫的构思,让大师赞叹不已。刘海粟问她:“你原来是学国画的,为何改学西画?”李青萍微笑回答说:“刘大师,学生认为中国传统国画固然很好,但也要从西方绘画中吸取营养,才能不断创新。大师当年从巴黎毅然回国,创办美术专科学校,不也是为创新民族绘画培养人才吗?”
  “对,中西结合,才能创新民族绘画!”刘海粟情不自禁地对李青萍说:“今之西画引进中国,只有你与我为先驱!”
  刘海粟对她提出如此厚望,令李青萍为之一震:“大师如此看重,学生实不敢当,今后只有在大师的鞭策下努力去做。”
  听说李青萍又回到上海,新华艺专的老师和旧日同学都十分高兴。为欢迎她的归来,特在大新公司画廊为她举办了个人展览,上海各大报也刊登了李青萍女士返沪举办画展的消息。同年,《李青萍旅行日记》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李青萍在上海名声大噪。
  1943年冬,李青萍应旅日同学会的邀请赴日本举办画展。她先后在东京、大阪、横滨等5个城市办了展览。展出的多是以泼彩形式表现的风景画。这些别具一格的绘画作品,使日本画界耳目为之一新,他们在日本“朝日新闻”等报纸上发表文章,赞誉李青萍为“中国画坛一娇娜”。
   从此,这一美雅的称号传誉海内外美术界,但也给李青萍埋下了祸根。
  1944年初,李青萍返回上海,继续以办展览卖画为生,她先后在上海、无锡、天津、北平等地一边旅行写生、一边作画,过着自由职业者的生活。
  
  命运将她从巅峰抛到谷底
  
  1945年日本投降,李青萍怀着人民大团结、艺术大振兴的喜悦心情迎接胜利。她依旧到各地去写生和举办画展。
  1946年秋,香山叶红时,李青萍来到北平,在六国饭店举办画展。展前,李青萍特地携画前往拜访了她仰慕已久的画坛泰斗齐白石老先生,请白石老人给她指点。齐白石见李青萍的作品画风浪漫恣肆、粗犷流畅,看不出是出自一个女子的纤纤之手,便欣然挥毫,写下了“李青萍小姐画无女儿气”10个龙飞凤舞的大字。白石老人还让她看了他1924年的旧作《铁拐李》。李青萍惊讶地望着这位画坛宗师,感到这位蜚声中外的国画大师的作品也有抽象变形处理,使画面人物更天真有趣。
  光复那年,李青萍已34岁,时届中年,人成熟,画也成熟,加之她又无家庭拖累,精力旺盛,她的创作进入了丰收期。从1945年秋到1946年秋的一年时间内,李青萍共创作作品800余幅。
  正当李青萍踌躇满志的时候,突然发生了她意想不到的事。1946年10月,正在上海新生活俱乐部举行画展的李青萍,突然被上海淞沪警备司令部逮捕,以“汉奸嫌疑”向上海高级法院提起公诉。李青萍在上海提篮桥监狱被关押了8个多月,直到翌年6月,才被法院宣判无罪释放。
  有关李青萍在法院受审和被释情况,当时的上海《申报》有过详细报道。1946年11月20日,《申报》在显著版面上刊载新闻《高院初审女画师,李青萍能言善辩》,披露了李青萍在法庭与法官答辩的情况。翌年6月17日,上海高院宣判“李青萍无罪”,《申报》也有过详细描述:“李青萍身着浅绿色女式西装,玉色丝袜、奶油色皮鞋,梳短辫两条。她站在被告席上,精神较上次受审为佳。”她“频频以手帕掩口,似不能掩其内心之欣喜”云云。
  李青萍出狱后回到自己的住所,发现自己的全部作品都被抄缴一空,她气愤地撕去了“查无实据,宣告无罪”的释放通知书。
  经过8个多月的铁窗折磨,李青萍十分憔悴,但从不向命运低头的她,稍作休整后,又重握画笔,在朋友的帮助下,回到新生活俱乐部再办画展。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李青萍除在上海、北平、南京、广州等大城市举行画展,还将她的艺术活动延伸到苏州、杭州、镇江、无锡、扬州、合肥、沙市等中小城市及港台地区。
  1948年夏,李青萍应香港《星岛日报》之邀,在香港举办义展,为宋庆龄发起筹建的“中国妇女福利协会”(后改为基金会)募集资金,所得20万元港币全部捐给了福利协会。香港报纸对此作了报道,并刊登了李青萍在展览会上与宋庆龄的秘书沈慧芙女士的合影照片。同年秋,李青萍又在香港永安堂胡文虎的安排下,赴台湾为修建孙中山先生纪念碑亭,在台北、台中、台南、高雄等地举行义展义卖活动。此次活动由台湾省参议会主办。回到广州后,她又为孙中山图书馆购买中外图书作了捐献义展。
  李青萍在上海时,曾与郭沫若有过交往。1949年前,因内战不休,到处都没有安定的环境,她曾向郭沫若透露过自己的心事:想重返南洋。郭沫若建议她留在国内,说“天快亮了”。
  1949年秋,重庆发生了“9·2”大火灾,大火从临江门烧到民权路。经郭沫若介绍,李青萍在重庆为“9·2”火灾和庆祝大西南解放义展义卖,卖画款悉数用于赈济灾民。
  新中国成立后,李青萍心中的激情在燃烧,她是多么渴望自由、渴望光明,她要用自己的画笔为新中国建设献身出力。
  1950年夏,李青萍在武汉信义大楼举办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画展。画展结束后,经徐悲鸿推荐,她被调到北京文化部艺术处,与田汉、徐悲鸿、梅兰芳、郑振铎、马少波等一起参加筹办全国首届戏曲大会艺术资料展览。展览设在北京中山纪念堂,筹备期间,她和田汉、徐悲鸿、梅兰芳等艺术家一起受到政务院总理周恩来的亲切接见。
  在北京,当时李青萍轮换住在田汉、徐悲鸿家,与田汉的夫人安娥、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都很熟悉。多少年后李青萍还十分怀念他们。1990年,徐悲鸿的女儿徐静斐曾为李青萍画过一幅国画并题跋。徐悲鸿与廖静文的小女儿芳芳后来到荆州出差,也来看望过李青萍。
  

[1]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