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6期

传奇女画家李青萍

作者:邱智军 崔和平




  她的《富士山系列》以后期的油画最为动人,画面浑厚有力,充满张力,其撼人的气势,直逼日本现代画坛泰斗梅原龙三郎。这些画着力夸张、响亮,白、黑、红、黄、绿五色浓烈而刺激。不拘一格的表现手法在与她同时期的油画家身上,是十分难得见到的。(严善錞《再谈李青萍》)
  李青萍的后期创作题材,除人物、风景、花卉、抽象、图案,也有关注当代社会、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如《98’抗洪》、《奥林匹克风》、《全世界人民热爱和平》、《旦》等。1998年,在长江洪水肆虐、广大军民奋起抗洪的危急时刻,李青萍不仅通过自己的画笔反映了当时波澜壮阔的抗洪抢险场面,还拿出了10幅作品到武汉参加义卖,杭州画院的一位西画教授用3万元将这些画买走。李青萍将卖画的钱全部交给武昌区政协,请他们转献给抗洪第一线。在此以前,她还将《全世界人民热爱和平》等10幅作品送给了北京亚运会。
  
  人生无常 艺术永存
  
  20世纪90年代末,李青萍已临近耄耋之年,身体日衰,精力渐感不支。当年她被打成右派,下放到湖北咸宁赵李桥茶场劳动时,左腿曾被车轮碾伤造成骨折,留下终身残疾,晚年又患了风湿病,腿脚疼痛,走路必须拄着拐杖,作画更是十分困难。李青萍这位心高气傲、从不服输的老人,也不得不发出“吾辈已老”的感叹!
  感叹归感叹,但她还是要作画。
  她在日记中写道:
  我撑着拐杖,总是顽强地去做。虽然我身体越来越不支,但我在一刻不停地追求,真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要求自己再严一些,不要浪费时间。
  人生是漫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然而对我来说,在人生的长河中唯有画笔与我相伴。除了绘画,此生别无他求。
  我走后,不要给我送花圈。望大家在我有生之年,赠我一些纸笔油彩,比那五颜六色的花圈有意义。
  李青萍习惯将纸铺在地上作画,晚年她已蹲不下去了,她就跪在地上画。后来跪着也十分困难,她就坐着在画案上作画,她先让她的养女李美壁帮她将颜料挤在画布上,然后由她挥动刮刀和画笔。有时,李美壁上班不在家,她便将邻居请来,为她挤颜料。
  李美壁说,大爹(李青萍)虽为一代画坛大师,但她始终有一颗童真纯净的心,无论遭受多少苦难,这种童真都不曾在她身上消失。1951年全国开展大规模镇压反革命运动,对李青萍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但她却任性地拒绝参加“镇反”学习,背着画板到淮北写生去了。关在监狱时,她听到狱警在门外巡逻的脚步声,便对狱友说:“这些人是没事干!”被送劳教,她却认为这是体验生活,一有空就用棍子在地上画来画去。到了老年,她仍然童心未泯,像个孩子似的,常常弄出一些惊喜。有一次,李美壁从外面回来,李青萍笑着对她说:“你把眼睛闭上,把嘴张开。”一块软绵绵的东西塞进了养女口中,美壁嚼了几下没尝出味来。李青萍像个孩子一样不停地笑,说,这是她亲手做的香蕉煮胡萝卜。还有一年冬天,李青萍突然要吃冰棒,美壁骑着自行车到处去找,当老人看到买回了冰棒,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美壁问她:“大爹,您怎么这么喜欢吃冰棒,不怕冷吗?”李青萍笑着说:“你不晓得,我当年卖冰棒,碰到变天卖不出去,又怕浪费了,就拼命吃,这样省下了一顿饭。”说这话时,李青萍脸上堆满了笑容,而李美壁心里却涌出了一阵酸楚。美壁知道老人爱美,经常帮她梳头打扮,还帮她打一点淡淡的口红,老人对着镜子仔细端详,嘴角露出浅浅的微笑。
  20世纪90年代,李青萍的家两次被盗,一次被盗走了一些钱物和一些画,一次被盗走了刘海粟亲自给她出具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教授证和义展义卖所得的奖牌。
  李青萍十分痛心。钱财倒不足惜,只是那些画,特别是那张教授证,是自己一生为艺术奋斗的见证,饱含着她的心血。现被盗走,无异夺走了她的命根子。徐悲鸿、刘海粟、齐白石、张大千是她一生最崇敬、最怀念的人,由物及人,她更感伤悲。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李青萍早已悟出“人世无常,艺术永存”的真谛。她联想到自己已是九旬之身,来日不多,应该有自己的一本总结性的画集。
  将印度泼彩图与中国画的技巧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并创出自己的风格,在中国,李青萍可谓第一人。正如英国丹地大学艺术硕士赖新龙先生所说:“20世纪中国绘画史上,画抽象画成名的画家不多,而画抽象画成功的女画家更首推李青萍。”(赖新龙:《谈李青萍的艺术人生与绘画语言》)
  把抽象画、泼彩图传下去,这是老画家多年的宿愿。“我既不求名,也不图利,唯一的愿望是能在我有生之年出版一本像样的画集,留给后人一点启示。并将仅存的200余幅作品献给生我养我的祖国,此生足矣。”(引自李青萍《自述》)
  但出版画集谈何容易,一要钱,二要精力,李青萍二者都不具备。
  在人们眼里,李青萍作品的艺术价值这样高,她应该是有钱的。但是她没有钱。其原因有二:一是她重艺轻财,二是她不会理财。
  李青萍酷爱艺术,她对自己的作品看得很重。她曾对人说,我一生无儿无女,我的画就是我的儿女。她将自己特别心爱的画都藏放在她睡的床铺垫絮下,让她的这些“画儿画女”与她睡在一起。因她深爱自己的画,前些年她是不卖画的。
  有一年国庆节,李青萍的作品在沙市中山公园展出,有一幅画被一位外宾看中,愿出高价将这幅画连同《猿猴》、《佛山》两幅画买走,但她怎么也舍不得这几幅画,而婉言拒绝了。
  还有一位来自德国的康克平博士。在南洋时,他就看过李青萍的画展,也认识李青萍。有一年康克平博士来中国旅游,他得知李青萍现在荆州,便特地从上海赶到江陵看望李青萍,并看中了她的一幅名叫《休息》的油画,愿出一万元美金将它买走。李青萍微微一笑,指了指墙壁上挂的一帧《西画传友谊》的条幅,将此画无偿地送给了康克平博士。她认为只要是她艺术的真正知音,她并不在乎给不给钱。
  李青萍是个“画痴”,从来不会理财,更不会聚财。她曾多次笑对友人说:“我是从出金子的地方(南洋)走出来的,我对钱看得很淡。”从1996年后,她由以画水粉画为主转为画油画为主,需购买昂贵的油画材料,曾以极低的价格向画商出售了一批作品。这些画商都是一些识宝的精灵鬼,一转手就以数十倍、上百倍的利润赚了大钱,而她却同自己名字“青萍”的谐音一样,仍然清贫。
  有人为了得到她的画,争着上门为她打扫卫生,倒垃圾时也“顺便”将她的画一起“倒”走。一次,有人发现了一个偷画人,问李青萍如何处理,是不是报公安局,李青萍笑了笑说:“你就在他屁股上轻轻拍几下就行了。”
  由此种种,李青萍没有钱,出版画集的事便一直被搁置下来。
  2001年冬,李青萍在自己家里磁砖地上摔了一跤,导致左腿股骨错位骨折,瘫痪在床,经医生诊断,她因年纪太大,很难有康复的希望。她再无法作画了,要出版画集的愿望更加强烈。老人心里很清楚,她家里最后还保存有200多幅画,这是她的底线。如果将其中一部分作品印成画集,再办一次展览,然后将全部作品捐献给国家,她最后的心愿就全部实现了。
  
  16万与5千的震撼对比
  
  就在李青萍为无钱出画集而日夜发愁的时候,香港、台湾、上海的几家画廊和拍卖行却对她的作品炒得很热。从1997年开始,她外流的作品《绿色的梦》、《精灵之舞》、《节庆》、《灯火阑珊》、《故乡》、《儿时旧梦》、《岁月燃烧》、《森林》等多幅作品,先后出现在香港苏富比公司、台北甄藏公司的春秋两季拍卖会上,并拍出了高价。有一次,旅居珠海的荆州籍青年画家魏新在香港上年拍卖品的目录中,发现有三幅李青萍老师的作品,一幅拍到16万港币,一幅拍到8万元。
  与此同时,美术批评家严善錞先生也在台湾发现了李青萍的作品。
  那是2000年11月,严善錞应台湾卡门国际艺术中心之邀,赴台湾桃源整理和编辑著名画家沙耆文献。在观看沙耆原作和资料的同时,他无意中欣赏到了卡门艺术中心收藏的李青萍的数百幅作品。李青萍有如此之多的作品流到台湾,他深感吃惊。又有消息传来,台湾敦煌公司和上海某画廊也藏有李青萍的数百幅画,而且目前已停止出售,奇货可居,要等李青萍“百年之后”再以高价出手。
  尽管外界炒得如此火热,但画作的主人李青萍对外界发生的很多事都浑然不知。她长年躺卧在病榻上,只期盼着有人帮助她出版一本画集。
  2003年春节,魏新回荆州探亲,来到李青萍老师家。李青萍又向他絮叨她出画集的事。她颤巍巍地从衣兜里拿出了5000元钱,递给魏新:“你拿去作出画集的经费吧!”
  “这就是为艺术献身一辈子老画家的积蓄啊!”魏新一阵心酸。看着老师颤抖的手,他的心在颤抖。
  其实,李老师想出画集的事,他早就知道。对李青萍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出版李青萍画集的意义他更是十分清楚。他深知李青萍的现代画是当今流行的新潮和一代年轻画家所追逐的前卫趋势。早在上世纪30年代,她的抽象画就已引领画坛风骚,作品中所表现的超时代思维,比我国80年代才兴起的新潮画至少要提前50年,趁老师还在,将青萍画发掘出来,不仅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审美意识,也给中国画坛留下一份珍贵的艺术遗产。此次他返荆州,见老人确已风烛残年,“如不赶紧抢救李老师的艺术,将会遗恨终身。”
  为此,春节后他没有返回珠海,而是径直赶到深圳,找到旅居鹏城的荆州老乡周南海。周南海闻听此讯,当时便同魏新去拜访我国著名摄影艺术家张之先。张之先是我国著名国画家张大千先生的侄孙,他拍摄的各种千姿百态的荷花等作品饮誉海内外。当他听到李青萍为出画集遇到尴尬时,感到十分惊讶:“怎么还会有这样的事!”他当天就去拜访了80年代在湖北工作,现客居深圳的原湖北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纪卓如和原湖北省美协副主席、著名画家鲁慕迅。向他们进一步了解落实李青萍的情况。得到证实后,张之先先生没有作任何犹豫,拿着鲁慕迅写给湖北省文联主席周韶华的介绍信,于次日(2003年2月21日)同魏新、周南海连夜赶往武汉,向周韶华表明:他愿意个人出资,为李青萍拍摄作品并出版画集。他说:“同张大千的艺术不是属于张氏家族一样,李青萍的艺术应该是属于全社会的,如现在不及时抢救,它将会被历史的烟尘所淹没。那时,说什么也来不及了。”周韶华对张先生的义举十分敬佩,当即给荆州市的有关领导写信,请他们大力支持协助。
  2月22日,张之先一行来到荆州。张先生对李青萍说:“60年前,徐悲鸿大师为您出版了《青萍画集》;60年后的今天,由我们来帮助您出版一本精美的、够得上大师级的《李青萍画集》。”李青萍激动地握住张先生的手,连声说:“太谢谢您了。”她当即表示:在她有生之年,只要能出画集,能办一次展览,她愿意将她现存的作品,捐献给国家。并写了委托书,请司法部门公证,等着国家有关部门接受捐赠。老画家为承传中华文化艺术不惜奉献一切的精神,使张之先等人非常感动。
  在荆州市美协和摄影家协会的全力配合下,张之先经过一周夜以继日的紧张工作,完成了200多幅画作的拍摄工作。临走前,张之先先生见李青萍房间连台空调也没有,感到很心酸,便拿钱给李青萍买了一台空调,又为她出钱请了一个按摩师,还帮她安装了铁门,共花去了一万元。李青萍十分感激,要送画给张之先先生,张先生执意未收。他说:“我做这件事,不为名份,不为利益。我收了您的画,说明我有私心,以后我就说不起话。只要您的画集能尽快出版,能办成国家级展览,我的心愿就满足了。”
  就在李青萍的作品已经封存,准备随时捐献给国家时,有人找上门来对李青萍说,愿意出100万元收藏她的这批作品,遭到李青萍断然拒绝。她说,我的艺术是祖国、人民给我的,我要将它献给生我养我的祖国和人民。李青萍的养女李美壁也深明大义地表示:大爹的画不能将它看作是私人财产,应该像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等大师的作品一样,交给国家收藏,使之千古留芳!
  张之先的热心助人和李青萍的高风亮节感动了在深圳的原湖北省侨办干部陈坚女士。陈女士在上世纪80年代曾不辞劳累,为落实李青萍的归侨政策四处奔走,并与老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十多年来,她始终如一地以一颗火热的心,关心着老人的生活与创作,同李青萍保持着亲密联系。陈坚得知张之先先生出资为李青萍出画集、办展览的事,便主动提出愿与张先生合作,共同出资玉成老人办好这两件大事。
  
  她的艺术属于全人类
  
   李青萍从1934年在上海参加邵力子先生主持举办的“全国画坛名流作品展”就开始成名,整整70年的艺术生涯,创作的作品不下数千幅,但她保存下来的并不多。李青萍辞世前的意愿就是将仅存的作品全部捐献给国家美术馆收藏。但捐献给国家也非易事,因为这些作品要装裱,要有收藏保管的地方,还要开设展厅,这些都是要经费的,收藏单位也不一定能拿出这多钱来。又是张之先、陈坚、魏新等人四处奔波,他们上北京,奔上海,到武汉,代李青萍联系捐献事宜。最后感动了上海美术馆馆长李向阳先生。他答应先来看看李青萍的作品。张之先等征求了老人的意见,李青萍也愿意将作品捐献给上海美术馆。她说,上海是她的第二故乡,她曾长期在上海学习、生活和从事艺术创作。上海,培植了她献身艺术的崇高理想,也奠定了她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1] [2] [3] [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