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6期

故土之恋

作者:江义高




  戚女士闭上眼睛,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良久才说,我……我有点不舒服……
  要不要上医院?陈局长关切地问。
  冯五觉得奇怪。母亲身体一向不错,刚才好好的,为什么会突然出现这种现象呢?
  一行人紧张了起来。戚女士摆摆手,对龙佳说,龙小姐,我有点累了,我们回宾馆吧。
  戚女士情绪的陡然变化,令一行人如坠五里雾中。
  
  “还魂草”传奇
  
  翌日,戚女士以身体欠佳为由,谢绝了县里安排的活动。冯五和龙佳劝她到医院看医生,她也谢绝了。两个年轻人为此焦虑不安。冯五悄悄地对龙佳说,据我观察,母亲情绪的变化是与你外公有关。
  这是为什么呢?龙佳问。
  冯五摇摇头,一脸的迷茫。
  晚上,县长以个人名义在戚女士下榻的綦州宾馆设宴,请戚女士母子共进晚餐。陈局长和龙佳应邀作陪。
  做川菜的厨师是专程从市里请来的。县长对戚女士说,这几天太忙,没来看望戚老,请多谅解。
  戚女士说,用不着这么客气。我们来这里,已给大家添麻烦了。
  席间,宾主说着些闲话,气氛显得十分轻松。
  酒至半酣,龙佳按着事先的安排对戚女士说,阿姨,前次冯五在西部中医药交易会上打听“还魂草”,多亏了组委会的同志帮忙,要不,事情肯定不会这么顺利的。
  是么?戚女士举着小酒杯,深情地看着这个活泼漂亮的姑娘,心中充满了矛盾。是的,这是个聪明伶俐、人见人爱的中国姑娘,是她理想中的儿媳妇。如果将来能成为自己的帮手,对发展自己的事业,那的确是锦上添花,可她为什么偏偏是他的外孙女儿呢?
  单纯的姑娘一点未发现戚女士表情的变化,仍兴致勃勃地说,阿姨,这“还魂草”还有一个神奇的故事呢!
  是吗?说来听听。为不伤害这天真的姑娘,戚女士强忍心中的不快,饶有兴趣地说。
  好,我就说给大家听:公元1851年,广西金田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两年后,太平军占领了南京,洪秀全当上了天王。然而,不久就发生了内部倾轧。几年后,即1857年,翼王石达开因受到猜忌,一气之下带了十多万人马离开南京,独自转战于浙江、江西、福建等地。石达开的部队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受到老百姓的拥戴,所向披靡。为消灭这支义军,清政府调动了大量军队进行围剿。石达开的部队失去后方,渐成孤军,转战几年后损失惨重。被迫于1862年2月由湖南进入四川。当初出南京时的十多万人马仅剩四万了。经过在涪州的激战后,四万余众辗转进入綦州境地。一入綦州,石达开便觉得身体不适,茶饭不思,不久便喘气咳嗽不止,随军军医冯允把脉诊断后,配了几剂药,煎汤给石达开服下,可不见好转,到后来竟卧床不起了。用重金请得当地名医诊治,也无效果。清兵追杀不断,主帅重病缠身,全军上下人心惶惶。作为军医的冯允,更是心急如焚。
  时值农历七月上旬,酷暑难耐。重病中的石达开令部队避开清军锋芒,撤入附近一处大山休憩,以待时机。那山名叫綦山,延绵十数余里,古木参天,峰高千仞。石达开择一僻静阴凉处下帐调养,其余将士也择地而栖。
  这天午饭后,冯允伺候石达开服下汤药,伏案假寐。朦胧中,忽见一鹤发银须的老翁飘然而至。那老翁对冯允大声道,救翼王者,还魂草也!冯允忙躬身一揖,问道,敢问仙翁,何处有还魂草?老翁道,骑翼王宝驹进此山深处自然可觅!冯允还要问什么,可那老翁早已不见。冯允倏地醒来,但闻帐外翼王坐骑嘶鸣不已,冯允步出帐外,只见翼王战马前蹄腾空,仰天长啸。冯允想起适才梦中情景,遂解开缰绳,跨上马去。那战马展开四蹄,驮着冯允竟向綦山深处驰去。
  战马驮着冯允跨溪过涧,跃坎攀崖,到了大山深处的一个所在就再也不走了。冯允跳下马来,但见地面荒草丛中,稀稀落落地夹杂着些茎高一尺多,叶互生,呈卵型,有微微芳香味的不知名的草本植物。他摘下一片叶子来放在嘴里细细咀嚼,觉得味辛微甘,认定这就是梦中老翁指点的还魂草!便小心翼翼地摘了大捆,然后跨上战马,驰回翼王大帐。冯允将那草药煎汤,给翼王服下三剂后,翼王便觉神清气爽,呼吸平稳,腹中饥渴起来。冯允大喜,嘱咐厨子熬了大米莲子粥侍候翼王服下,自己带着两个小兵骑马去深山中再次采得还魂草来,煎成汤剂伺候翼王饮服。自此,翼王便觉精神一日好过一日。十多日后便止住了喘咳,调养月余便体健如常了。冯允拿着那神奇草药向山中人家请教药名,可谁也说不出来,想起梦中老翁所言,便将那草药命名为“还魂草”。
  冯五听了笑道,这太神奇了,简直是一个神话故事。
  龙佳说,别打岔,故事还没完呢!
  龙佳接着说,翼王康复后,带着人马撤出綦州继续西进。可却在抢渡大渡河时,被清军总兵唐友耕的部队打败,四万人马仅剩七千。石达开走投无路,为保住七千下属的性命,思忖再三,竟不听大家的劝阻,主动到清军总兵唐友耕帐下受缚。唐友耕将其押到四川成都。四川总督骆秉章在湖南任职时曾与石达开交过手,此番俘虏石达开,心中大喜,为绝后患,便将其残杀了,七千军士也大部分被害。
  翼王被害时,冯允侥幸逃脱。逃脱后的冯允想起綦山治疗咳喘的神奇草药“还魂草”来,便昼伏夜行,躲过清军关卡,历一月之久潜到綦山。自此,便在綦山悬壶济世,落脚生根,娶妻生子,“还魂草”从此便流行于世间了。
  小佳,你这个故事是杜撰还是真实的?冯五听后将信将疑。
  当然是真的啊!谁骗你呢!龙佳噘着嘴说。
  陈局长附和着说,是真是假,没有权威机构考证,可綦山镇那一带的老百姓都这样说呢。
  大家都为这个故事感叹着,唯戚女士神色凝重,一言不发。临到席散时,她说,明晚我在此设宴,答谢县政府及大家对我此次中国之行的关照,请在座诸位务必光临。
  
  往事不堪回首
  
  戚女士的答谢宴令陈局长感到十分紧张。客人到綦州看了凤兰花后既没有采购意向,更没有合作承诺,竟设起“答谢宴”来,是准备“打道回府”了么?如果是那样,此次的“工作”岂不又白费了?此刻,他想起自己去年年终总结时的尴尬和今年年初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表态,如芒在背。
  晚上,一行人如约赴宴。席间,宾主都有些拘谨。戚女士向客人们敬过酒后说,小佳,昨天你讲的那个故事太动人了,是你外公告诉你的吧?
  龙佳微笑着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你怎么知道的呢,阿姨?
  戚女士没有回答,却说,你外公只给你讲了一半,后面的更精彩,你知道么?
  龙佳笑笑,摇摇头。陈局长、县长和冯五惊疑地望着戚女士。
  那好,我把后面的故事接着讲给大家听。戚女士说。
  她说,冯允在綦山扎根后,用还魂草等药物治病救人,受到众乡邻的爱戴。若干年后,冯允无疾而终。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事业。运用家传医术和“还魂草”立足医界,颇有口碑。到第三代时,冯家行医卖药已有积蓄,便在住地置了房屋、田产,那地方就顺理成章叫冯家湾了。冯家人丁不旺,三代单传,到第四代时竟是一个女儿。冯家这个女儿自幼聪慧,父母把她视为掌上明珠,并按家族字辈排序取名为冯南华。其时,冯南华的父母已届中年了。
  冯南华?怎么和那药名一样呢?龙佳惊奇地问。原来綦州土语,“冯南华”与“凤兰花”发音完全一致。
  戚女士似乎未听到龙佳的问话,自顾继续讲述着。
  旧中国重男轻女,家传的技艺通常只传子不传女。然而,如今只有这么个女儿,冯家怕祖辈医道失传,只好将医术传给她。
  冯南华五岁时,父亲便教她识中药、背汤头。稍大就送她到学校读书,希望她将来能弘扬冯家的医道。冯南华读书用功,各科成绩都很好,她特别爱好文学,崇拜宋代的女词人李清照和当代的女作家冰心。初中毕业后,冯父本欲叫她回家帮着料理药铺,可她却考上了重庆第一师范国文专业,说多读几年书再回来。此时的冯南华已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她不仅学习成绩好,体育也不错,尤其是游泳,曾代表学校参加重庆市大中学校运动会并获得冠军称号,被誉为“校花”。同班有个男生长得一表人才,彬彬有礼,朝夕相处中,冯南华与他便生出些情意来。后来,那男生家里遭遇不测,断了财路,打算退学。冯南华得知后慷慨解囊,资助他继续学习。
  

[1] [2]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