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刷盘子,还是读书?

作者:钟 庆




  日本和经济密切相关的有两个组织:政府有个经济企画厅,相当于中国的计委;还有个民间组织——产经联(经团联)。产经联是由日本的大企业互相持股组成,实质上是日本政府的“政府”。产经联里的大企业是日本的基干企业,是日本技术的精华,是日本经济的基础和骨骼。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每天要接触无数的消费品。但从整个工业体系的角度来看,所有在电视上做广告的产品,其实都是差不多的东西,只是形式变了。比如,把彩电、冰箱、洗衣机、打印机、自动售货机,甚至汽车、电脑拆了,涉及到的基本材料、部件和元器件等,品种是很有限的,在日本,它们都是来源于有限的几个财团,如三菱重工、住友化学、三井物产等。日本的大银行也是它们办的,如三菱银行、住友银行、三井银行等。我们所熟知的几个日本品牌,如东芝、SONY、松下等,其实都隶属于这些财团,他们实际只是装配工的角色,把那些基本材料、部件和元器件等买来,装配成各种消费品。这些财团在世界上的地位也非常重要,因为大部分关键工业物资,如芯片、数控机床的核心部件、精密仪器、高质量化工原料、特种钢材在世界范围内也基本由少数几个寡头垄断经营。产经联就由这些财团互相持股组成。
  产经联有个铁律:如果基干工业没有发育好,即没有准备好相应的技术,改善生活是对民族的犯罪,再大的市场需求也得等待。如果谁敢破坏基干工业,求得暂时的生活改善也是对民族的犯罪。基干工业出问题,政府必须出钱修补。
  产经联在1945年是如何使日本奋飞的呢?粮食不足,在产经联的操纵下,政府得给学校派免费午餐,保障教育。大量工人失业,不能使他们荒废,产经联就通过政府组织他们上山下乡去种树,还要组织已经积累了数十年的技术人员把技术储备转化为民用技术。当基干产业还不完善,即“骨骼”没有发育好的时候,技术遭遇瓶颈,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产经联则坚决压制需求,坚持把资源投入重工业。一面要组织人员攻关,同时向国外敲诈:“你如果不卖,以后就没得卖了。”产经联在工业化过程中坚决限制外国产品进入。就这么“挺”着,让基干产业的“骨骼”逐步完善,产能逐步增长。在此之前人民的消费需求只能耐心等待。就这么艰难前行,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骨骼”逐渐强壮,一飞冲天,完成由蛹化蝶。
  产经联不面对普通消费者,只对整个民族,规划整个民族经济的大厦和发展方向,给其他企业提供基础原料和先进技术,是它决定了这个民族是一流工业国家还是刷盘子的角色。
  毛泽东指出,中国要做超一流的工业化国家,打基础和骨骼非常重要,所以倾全力发展基干工业,发展各种尖端技术,抓紧后备人才培育。整个操作手法与产经联一模一样,不同的是,产经联用资本,他用权威。
  中国当时已经能够提供各种类型的消费品,但有技术瓶颈,产能受限制。应该逐步攻关,并向外敲诈关键技术,人民继续忍耐,让消费带着工业“骨骼”逐步完善,艰难并痛苦地由蛹化蝶。但是主流经济学家的“比较优势”理论则与这种方向背道而驰。
  清贫是可贵的美德,土地资源钱财是身外之物,知识和技术才是宝贵的财富,是民族安身立命之本。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