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雷锋:鲜为人知的故事

作者:师永刚 刘谅雄

所有的中国人都关注着台湾。此时正在团山湖农场的雷锋,也呼应祖国的热点时事,挥笔写了一首名为《台湾》的诗歌,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宝岛台湾回归的良好愿望:
  
  我不是个音乐家,我不会歌唱,
  我也不是个作家,我更不会朗诵,
  可是我的心正在燃烧,正在激荡!
  它已长上了翅膀,到处地飞翔,
  越过那起伏的高山峻岭,
  飞过那碧波万里的海洋,
  飞向那遥远的地方——
  台湾,
  自古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是我们最可爱的家乡,
  那里有着无限的珍宝,
  埋藏在那宽大的胸膛。
  一片黑黝黝的森林呀,
  可以盖上那千万座高大的楼房;
  遍地耸立着粗壮的甘蔗,
  制造出许多雪白的方糖;
  那鲜嫩的乌龙茶叶,
  驰名于国际市场;
  那盛产菠萝和香蕉的园林啊!
  吐露着扑鼻的清香;
  那一年两熟的蓬莱米啊!
  做起饭来焦黄喷香;
  煤呀、铁呀更是不可计量……
  台湾人民世世代代、子子孙孙,
  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家乡。
  ……
  
  这首诗没有公开发表过。
  自1958年春天来到团山湖之后,雷锋一共创作了九首长长短短的诗歌,有描述团山湖收获季节的《南来的燕子啊》,有歌颂领袖、讲述家史和政治学习的《歌颂领袖毛泽东》、《党救了我》、《啄木鸟》、《我的感想》、《以革命的名义》等,还有赞美劳动场景的《人定胜天》、《排渍忙》等。从雷锋的创作中可以看出,雷锋一直保持着文学创作的敏感,虽然他在湖南农村,却始终不曾落伍过。
  雷锋又是学骑马,又是开拖拉机,又是写散文诗歌,还与农场女工产生了一段感情……这段生活是那么的浪漫激情。可是,这段时间又是那么的短暂——雷锋在团山湖一共只待了八个月的时间。
  在雷锋离开团山湖报名去鞍钢的一个多月后,因为要组建人民公社,农场被撤销,如今,人们也就只能从少数几篇留存的雷锋文章中去想象这个农场当时的情景了。
  1958年8月,中国开始了狂热的全民炼钢和“人民公社”运动。这个时候,雷锋刚从团山湖农场转到新成立的五星人民公社不久,他最终改变了自己的道路:选择报名应征鞍山钢铁厂的招工,去支持国家工业建设。为了表达自己的建设热情,他还专门改了一个新名字。11月,车轮滚滚几千里,终于把雷锋带到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前沿。本在农村下乡的雷锋没有投入到“人民公社”运动中,却来到了真正炼钢铁的地方。
  
  雷锋当兵的秘密
  
  以勤快的态度做好打扫卫生这样不起眼的小事情,是雷锋非常重要、非常优良的品质。他每到一个新的环境,都是这样开始的,这也是他从16岁开始做勤务公务员工作时期养成的好习惯。
  从小就有当兵理想的雷锋,在开始征兵宣传时就跑去报名了。为了成功,他每天都到当地武装部门打扫卫生、生炉子,也到征集站生炉子,给负责体检的医护人员打水。
  1959年12月9日,雷锋写的激情洋溢的文章《我决心应召》还发表在弓长岭矿的《矿报》上。跟以前一样,雷锋通过发表文章来让上级知道自己的决心。
  但是,第二天,也就是12月10日,兵役局和接兵部队在第一轮目测时就把身材矮小的雷锋“淘汰”了,这让雷锋好不沮丧。当满载具备体检资格的应征青年的解放牌汽车开动时,不死心的雷锋就紧跟车尾追上去,硬是爬上了汽车,到了体检站。
  体检站设在辽阳小屯的一座小学校内。雷锋作为体检编外人员,心情很是低落。等待体检的人,有的结伴上街游玩,有的三五成群闲谈,只有雷锋拿起笤帚扫院子,挨个扫作为临时宿舍的教室。几近绝望的雷锋见到接新兵的团军务参谋戴明章,甚至拉着他的衣襟,苦苦哀求,要他批准自己参军。
  体检结束了,雷锋不合格。
  雷锋的个子不够高,体重还不够55公斤。体检时,当年的鞍钢弓长岭矿焦化厂总务股长陈日东就站在雷锋旁边,对那个场景记忆犹新,“检查身高时雷锋把身子挺了又挺,还踮起脚来,才1.54米,量体重54公斤。给他体检的是个老医生,摘下花镜说,‘雷锋,你的身长、体重都不合格。’雷锋回答,‘这两天感冒,今早到现在还未吃饭。’当时我还在旁边说,‘小雷,说话要实事求是。今天早晨我们不都是吃了两个酥火烧、一碗酸菜吗……’”
  雷锋一句天真的话逗乐了体检医生伍哲明。他笑着对雷锋说,“你肚子好大呀!一顿饭能吃两斤。”雷锋却十分认真地回答,“医生,我真的很能吃。”伍哲明被他磨得没有办法。
  体检后,雷锋又几次去找辽阳市武装部的政委余新元和戴明章,对他们说,“如果不给我换军装,我就穿便衣去。”雷锋那种对参军的执著态度和决心,让焦化厂的领导李钦荣于心不忍,松口同意他去当兵,这在当时很不容易,因为雷锋是生产骨干。
  雷锋再把进攻的路线锁定在辽阳市武装部和接兵部队。他特意向厂里请了假,从弓长岭走了几十里路来到辽阳市武装部,几乎天天都去哀求。为了等着见辽阳市武装部政委余新元,他甚至在值班室里蹲了一宿。
  连续几天,终于见到余新元,雷锋发挥他的优势,缠着他讲自己的苦难史,结果余新元被感动了,并把周围的工作人员也吸引过来听雷锋讲家史。
  雷锋的逻辑是:自己的身体条件不合格是因为旧社会的苦折磨的,现在不能当兵只能算在旧社会受的苦的账上;又说自己参军不是为了出名,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是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又说参军是按照毛主席的教导来做的,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就是我要去的地方……这些道理触动了余新元,于是答应给雷锋争取一次复检的机会。
  让余新元没想到的却是,第二天雷锋就拎着一只棕色小皮箱跑到兵役局里来,说,“政委,我把这点家当都带来了,这回我走定了,叫当不叫当都这样了!”
  他放下皮箱就开始抹桌子,扫院子,打开水,到处抢活干,以少见的固执与坚决,让部队不得不重视起他来。
  接下来为雷锋做说客的人增加得更多,除了矿上的领导,甚至连担任体检工作的医护人员也替他说情了,因为他每天为各房间打扫卫生,宣讲参军愿望——雷锋是个天生的演说家。
  最厉害的还是雷锋竟拎着自己的家当,一只小皮箱,跑到余新元的家里,扫地、打水、擦玻璃、生炉子……甚至与余新元的爱人田儒文(当时的辽阳医院外科医生)也相处得跟亲生母子似的。
  余新元曾经很好奇雷锋的皮箱里装的是什么,雷锋一下子把皮箱打开,里面是一件棕褐色的皮夹克和其他衣物,放在最上面的是一至三卷的《毛泽东选集》,里面的文章周围都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