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陈粟之争与苏中七战七捷

作者:袁德金




  可是,8月8日陈毅又给中央军委和粟裕发了一份电报,继续坚持南线三大主力外线出击作战计划。指出:“粟(裕)部在苏中已打两个胜仗,这是正确而必要的,今后应迅速西调为好,苏中再打一胜仗不定能改变局面,我三大主力在陇海、津浦获得胜利,徐州顽军可起义,可开辟新解放区大调动敌人,苏中局面方可保无虞。现山东、太行均须全力向南向西会师,集中主力留滞苏中与敌人分路纠缠,必不能获得彻底的胜利。”12日,毛泽东在复陈毅的电报中说:“粟裕军前日在苏中第二个胜仗,不但使苏中蒋军陷入极大困难,亦将使淮南第五军无法北调。粟(裕)部在苏中民情熟悉,补给容易,地形便利,苏中敌军装备亦比第五军差,较易取胜。马上调淮南,因敌人硬,地势险,不一定能完成切断蚌浦路任务,不如令粟部再在苏中作战一时期,再打一二个胜仗,使苏中蒋军完全转入守势,保全苏中解放区,对全局有极大利益。这样配合淮北作战,更为有利。”13日,在给粟裕的电报中说:“苏中各分散之敌,利于我各个击破,望再布置几次作战。……你们如能彻底粉碎华中蒋军之进攻,对全局将有极大影响。”在这期间,粟裕率华中野战军主力在苏中连续打了几个胜仗,相反,陈毅在淮北作战则不断受挫,特别是进攻泗县城损失较大,事实终于说服了陈毅。8月13日,陈毅致电粟裕、谭震林:“宜就地开展局面,不必忙于西调,军委有此指示,望照办。部队宜争取数日休息,再求新的机动,反较西调为更有力配合各方。”陈毅和粟裕之间的一场争论到此结束了。
  从陈毅与粟裕的这次争论中可以看出,陈毅对毛泽东提出的南线作战计划始终是坚定不移的,尽管毛泽东后来对这一作战计划有所改变,但陈毅还是要坚持下去。陈毅和粟裕之间的这一争论,都是出于对战争的高度的责任心和对人民的一片忠诚,不带任何个人因素,因此,争论不影响他们之间的友谊,友谊也不影响他们之间的争论。9月19日,当华中野战军北上苏北与山东野战军会合后,陈毅对他和粟裕之间的这一争论,在10月1日给中共中央的电报中作了自我批评:“两次到分局会谈,他们战争方针很正确。但我至淮北,战局过虑太多,决心不够,未能发挥山野力量,有负党与人民的付托。今后集结张(鼎丞)、邓(子恢)、粟(裕)在一起,军事上多由粟下决心,定可改变局面。”10月15日,毛泽东在给陈毅、张鼎丞、邓子恢、曾山、粟裕、谭震林的电报中指出:“在陈(毅)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你们6人经常在一起,以免往返电商贻误戎机),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毛泽东对陈毅仍然表示了极大的信赖。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