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
|
[原文]
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智,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以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则,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九征至,不肖人得矣。 《列御寇》
[要义]
对于君子,让他到边远地方看他是否忠诚(于君);让他在近处工作看他是否尊敬(上司、师长、贤达、老人);让他处理琐事看他的才能如何;突然提问问题看他是否机智灵活;给他短促的期限看他是否守信;把财务委托给他看他是否廉洁;告诉他危难以观其节操,是否遇难不乱临危不苟;让他喝醉以观其仪态和原则性,看他酒后失态乱来不;使男女相处以观其贞操,看他是否好色喜淫。经过这九种考验,那些坏人就检验出来了。这九条识人法是值得后人、特别是在领导岗位上的人们谨记的。《吕氏春秋》也总结出“八观六验、六戚四隐”的识人法,诸葛亮的“便宜十九策知人性”也提出了七条知人法,都与“九征”大同小异,故不赘述。识人是很不容易的,要善于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观其大体而不拘小节。白居易说得好:“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东汉末年兴起“清议”,后来发展为“品题人物”,凡能“品题”者都是善于识人的,尤善于评价当代英雄豪杰。汝南许劭有知人之名,其品题对被品题者有很大影响,能大大提高其身价地位,因而一般人见不上他。曹操请求品题,许劭逃避不了,便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说得曹操心花怒放。历史也证明了这句话很中肯,后人遂说:英雄刘备,奸雄曹操,枭雄孙权。
[故事]
《墨子?耕柱》中讲了一个“严是爱”的故事:墨子对弟子耕柱子恼怒不满,耕柱子说:“我不胜过其他学生吗?”墨子说:“我将上太行山,准备乘千里马或一只羊,若是你的话,你将骑哪一样?”耕柱子说:“自然是乘良马了。”“为什么?”“因为良马足以胜任。”墨子说:“我也是以为你足以担当大任才严格要求你呀。”老师对好学生、父母对好子女、领导对好部下更是严格要求,并常加以额外的业务以锻炼他,因为对他的期望值高,希望他将来能担当重任,当好接班人。耕柱子没有领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反以为是故意刻薄他,因而才说自己比别的学生不是还略胜一筹吗?!墨子说他不能跟一般学生比,因为一般学生不能担当重任,高标准要求他正是为了培养他挑重担。毛泽东不是处处严格要求长子毛岸英吗?因为看着他还有能力成大业,而对神经不好的毛岸青就不那样了。爱之愈深,律之愈严,责之愈重,所以亲自把他送上前线抗美援朝,跟着彭大元帅好好锻炼锻炼,接受枪林弹雨的革命洗礼。当然毛岸英不幸牺牲,又是另一回事了。
不经事不知人,识拔人才就是在复杂事情、特殊环境中看他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如何,从而推断其才能、品德、学问是否能担大任。常常是制造这种锻炼的环境让他去接受实践的考验。大舜是二十四孝之首,父亲目盲顽固,继母愚蠢絮聒,异母弟象目中无人,都想杀他,他谨慎小心地侍奉他们,勉强维持着一个家庭的和平。舜二十以孝闻名于世,三十时帝尧想培养他为接班人,于是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以观其内;使九个儿子和他相处一起以观其外。舜耕于历山,历山之人都让地给他;打鱼于雷泽,雷泽上的渔民都让给他住处;制陶于河滨,河滨的陶器都因而精良。一年而所居之处成了聚落,二年成了城邑,三年成了都市,其得人心也如此。尧日渐年老,力不从心,贤未能举,不肖未能去。而舜举“八恺、八元”,而放逐“四凶”,天下大悦。舜入于大麓之中,烈风雷雨不能使他迷失,尧因而知他足以授天下,遂避位而使舜摄天子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舜便接了班。从舜三十时尧开始培养他,过了二十年才让他摄政,整整锻炼了他二十年,中间不停地变换工作,以培养其实干才能。
张良之祖、父五世相韩,为韩报仇,趁秦始皇东游时,张良与一大力士以大铁椎狙击始皇于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始皇大怒,大索刺客于天下,他只好更名换姓,逃到下邳躲起来。他曾从容闲步于下邳桥上,有一褐衣老头走到他跟前,故意把鞋掉到桥下边,说:“小子,下去取鞋!”张良惊诧不已,本想老拳相向,因为他太老了,强忍一口气,下去取上鞋来。老头又说:“给我穿上鞋!”既然给取来了,他也就好事做到底,长跪于地而给穿上。穿上后老头笑着走了,张良非常惊奇于此老所为,便一直朝他去的方向看。大约走出一里了,老头又走回来说:“孺子可教也!后五日平明,与我再在这儿相会。”张良感到很奇怪,跪着说:“行。”过了五天,平明,张良去桥上,而老头已早来了。老头生气道:“与老人约会,为什么落后呢?后五日早来相会。”又过五日,鸡叫时张良就去了,老头又早在那里了。他又生气道:“为什么又落后呢?后五日复早来。”过了五天,不到半夜张良就去了,过了一小会儿,老头也来了,高兴道:“就应该这样。”说着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给张良,说:“读好此书,则成帝王之师。后十年你就兴旺发达了,十三年见我于济北谷城山下,那块黄石就是我。”说完便走了,再也见不着了。张良回家,天明看那书,便是《太公兵法》,张良时常钻研。后随刘帮运筹帷幄,终定天下,其计谋皆得力于黄石公所传兵书之韬略。黄石公对张良五次考验,以使他有忍耐力和守信用,小不忍则乱大谋,人无信不立,所谓“近使之而观其敬”、“急与之期而观其信”。曾与彭德怀、滕代远一起发动平江起义的红军军长黄公略原名不叫这,因此典故而更名黄公略,又名黄石,毛泽东的一首词中赞颂了黄公略:“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苏轼曾作《留候论》,写得很好,特录于下:“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夫子房受书于圯上老人也, 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世人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实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教。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之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惟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以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气。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晏子“二桃杀三士”后,向齐景公推荐了著名的军事家司马穰苴。景公求贤若渴,马上召见他,和他谈论军事,他对答如流。三韬六略,烂熟于胸,文经武纬,头头是道。喜得景公了不得,立即拜为将军,带兵抗击燕国、晋国的军队。穰苴说:“我向来低微卑贱,您把我从平民百姓里破格提拔起来,位在大夫以上,士卒不亲附,百姓不信服,人微权轻难以统帅。愿得您的宠幸之臣,国之尊崇者以为监军,才能带好部队。”景公很爽快地答应了,派庄贾监军。穰苴告辞了景公,与庄贾约定说:“明天中午在军门会合。”次日,穰苴先来到军队,立起测定时间的工具等待庄贾。庄贾一向骄贵,以为带领本国军队,自己又是监军,因而不上急。亲戚部下等欢送他,留下吃酒席。到了日中时分,庄贾还没有到,穰苴便撤去了测时工具,对军队反复申明纪律,并操练了一番行军打仗的技术。到了太阳快落下地平线时,庄贾才慢腾腾地踱来。穰苴强忍怒火,问道:“为什么晚来了?”庄贾托词说:“我的亲戚朋友、同僚部下们相送,硬留我喝酒,因而晚了。”穰苴说:“将军接受了出军的命令,就要忘记自己的家庭;在军队中执行纪律,就忘记了自己的亲戚;擂鼓进军时,就忘掉了自己的生命(“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现在形势危急,敌国军队深入侵略,国内骚动不安,士卒暴露野外,君王睡不安席,食不甘味,老百姓的性命都悬于将军之手,哪有时间欢宴相送呢?”于是召过军正(军队的司法官)问道:“军法中不按时到达,该当何罪?”“应当斩头!”庄贾害怕了,派人飞奔以告景公,求情救命。派的人还没回来,就斩了庄贾以警戒三军,三军士卒都震恐。很久,景公派使者拿着赦令来救庄贾,使者的马车一直弛入军中。穰苴说:“将在军中,君令有所不受。”又问军正:“军中不驰车,今使者驰入军中,该当何罪?”“应当斩首!”穰苴说:“君王的使者不能杀。”便斩了使者的仆人和两匹马,以正军纪。后来司马穰苴率领这支军纪严明的队伍打败燕晋军队,收取了失地。《易经?师卦》:“师出以律,否臧凶。”现在叫“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军纪严明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首先而必要的条件。穰苴“急与之期而观其信”,见庄贾不守信约,目无主帅,只好借他的头颅以严明军纪,正是这一颗头颅使军纪为之肃然,从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