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




  [原文]

  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虽有至知,万人谋之。 《外物》

  [要义]

  人的智力有穷尽,思虑有达不到的地方,纵然有极高的智慧,也需要众人来一起谋划。万事万物皆有其极限、缺陷,没有十全十美的,因此人都要谦虚,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才能不断进步。全知全能的人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存在的,因此集思广益是十分必要的,“柴多火焰高,人多力量大。”刚愎自用的人终因自身的不足而垮台,万物皆以其致命弱点而失败。炼就金钟罩功夫的人,刀枪不入,但一戳气门则如气球而瘪矣。古希腊神话中的大英雄阿基里斯(Achilles)刚生下时他的母亲提着脚后跟在一种神水里浸过,因此全身除了脚踵也都刀枪不入,因此后人称“阿基里斯的脚踵”(Achilles’s heels)为“致命弱点”的代名词,阿基里斯最终也以他的脚踵而丧身。每个事物都有其闪光点,相对而言其他方面就黯然逊色,闪光点越明亮,其他方面越黯淡,有盖世无双之长处的人必有盖世无双之缺点。人的最大缺点就是缺乏自知之明,不能正确地审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弱点缺点短处不足,因而也没有克服自己缺点、战胜自己弱点的勇气。不能正确审视自己缺点的人也不能正确审视自己的长处,因而也不能自用其长。说到底就是受私心物欲的遮蔽,因而缺乏自知之明,缺乏自制之力,缺乏自用之能。

  [故事]

  宋元君半夜里梦见有人披头散发窥视旁门,说:“我从宰路深渊里出来,作为清江水神的使者到河神那里,渔夫余且捕获了我。”元君醒后,叫人占卜,那人说:“这托梦的是一只神龟。”元君说:“渔夫有叫余且的吗?”旁边的人说:“有。”元君说:“召余且来朝见。”第二天,余且进见,元君问:“你捕到了什么?”“我捕到了一只周圆五尺的大白龟。” 元君说:“献出你的龟来。”余且把龟送来,元君一再想杀它,又一再想养活它,心里迟疑不决。叫人占卜,说:“杀龟用来卜卦是吉利的。”于是刳龟占卜,占了七十二卦,卦卦灵验。孔子说:“神龟能托梦给元君,却不能避开余且的鱼网;它的智慧能占七十二卦而没有不灵验的,却不能避免杀身剖腹的祸患。由此看来,则智慧也有困窘的时候,神灵也有预料不到的事情,就是有极高的智慧,也要有众人的谋划。鱼不怕网而担心鱼鹰,人只有去掉小聪明才显出大智慧,忘掉善则自然合于善。婴儿生来没有大师教就能说话,这是与会说话的人相处的结果。”

  俗话说:“医生看不好自己的病,先生算不准自己的卦。”任何事物都有所能而有所不能,但有一个共同的不能是不能自用其长。医生本来是看病的,却看不好自己的病;先生本来是算卦的,却算不准自己的卦,为什么呢?就是私心杂念掺杂其中,不能像对待别人那样对待自己。神龟能给宋元君托梦却不能逃避渔夫的大网,能告人七十二件事的吉凶,却知不道自己的吉凶,求救于宋元君却招来杀身之祸,神龟也不神啊!智慧再多也不能智周万物,每个人的智力都有不足,需要众人的智慧来补充。自以为是、自恃其巧、自爱其身的小聪明遮蔽了人的大智慧,使人失去了自知之明,因而导致杀身之祸,“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只有去掉小聪明才能敞亮出大智慧来,有了这种大智慧才有自知之明,公正客观地审视自己的优点、短处,才能用其长而避其短。放弃行善的主观愿望,任凭自己的能力自然发挥作用,就能做好事了。正如初生婴儿,只要在会说话的大人中间生活,不用专门教他,他就自然而然会说话了。只有不有意去行善,才能自然而然做好事。人的能力有限,有意行善往往力不从心而事与愿违。

  《战国策》说,齐威王的相国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很漂亮。一天早晨,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较,哪个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得很,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哪个漂亮?”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一个客人从外地来,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问客人说:“我与徐公哪个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又过了一天,徐公来到邹忌家里,邹忌仔细端详他,认为自己不如徐公漂亮,照着镜子看自己,更觉得远不如徐公美。晚上他睡在床上思考这件事,终于悟出一番道理:“我的妻子说我漂亮,是对我偏爱;我的妾说我漂亮,是对我畏惧;客人说我漂亮,是有事想求我帮忙。”于是他进朝廷去拜见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没有徐公漂亮,而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畏惧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助于我,都说我长得比徐公漂亮。现在齐国的国土方圆一千里,城市有一百二十座,宫廷里的后妃和身边的随从人员没有哪个不偏爱您,朝廷里的臣子没有哪个不惧怕您,全国的人没有哪个不有求于您,如此看来,您受蒙蔽很厉害啊!”威王说:“您说得好!”威王于是下令:“文武百官和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受上等奖赏;能够上奏章向我进谏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街市和朝廷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的耳中的,受下等奖赏。”这个命令刚刚下达,许多臣子都来进谏,齐王的宫殿门前就像闹市一样;几个月后不定时的间或有人来进谏;一年之后,虽然有人想来进谏,也没有什么意见可提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叫作在朝廷上战胜了外国。邹忌可谓有自知之明矣,自己的灵明不被妻妾客人的阿谀掩蔽,而能自知不如城北徐公美,进而联想到国王之受蒙蔽更多,因而能让威王广开言路,集思广益,齐国遂大治。君王的灵明往往被周围人的奉承遮蔽,因而办出很多糊涂事,只要勇于纳谏,便能敞亮灵明,改正错误,做一个明君。康熙时进士、大臣孙嘉淦曾上《三习一弊疏》于乾隆,说人君“耳习于所闻,则鼓谀而恶直……目习于所见,则喜柔而恶刚……心习于所是,则喜从而恶违。三习既成,乃生一弊。何谓一弊?喜小人而厌君子是也。”可谓至理名言,不光是人君,哪个人不这样呢?

  齐桓公也是霸主,尊崇管夷吾、鲍叔牙、宁戚、隰朋,而也私宠易牙、竖刁、开方之徒。齐景公既重用晏平仲、司马穰苴,又喜欢佞臣梁丘据。汉文帝乃是明君,而偏爱邓通,特准他铸私钱。乾隆也很了不得,而重用和珅,巨贪和珅比皇家都富足。皇帝不受臣僚的蒙蔽几乎是没有的,明君善于分辨之。魏文候也是明君,他是孔子高徒子夏的学生,任用李悝变法,用乐羊攻下中山国,用西门豹治邺。邺令西门豹清正廉洁,深受百姓爱戴,但由于他从不阿谀奉承、行贿送礼,所以魏王的大臣都不喜欢他,串通一气诽谤他,魏王也渐渐厌恶他。一年任满,他进京上缴赋税时,魏王要免他的官,大臣们个个幸灾乐祸。他这才恍然大悟,便恳求魏王再让他干一年,如不胜任,宁肯杀头,魏王勉强同意。回邺后,他像换了一个人,对百姓横征暴敛,对大臣送钱献物,大臣们的态度随之大变,经常在魏王面前夸西门豹。一年又过,西门豹进京上缴赋税时,魏王亲自迎接他,他感叹道:“替大王治邺,被免官;替大臣治邺,却受嘉奖。这官做不得了。”他说罢,交出官印便走。魏王到底还不糊涂,只是一时受了大臣们的蒙蔽而误会了他,便喊住他让他继续治邺,而且是为他魏王治邺,而不是为大臣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