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鱼不可以脱于渊




  [原文]

  鱼不可以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三十六章

  [要义]

  鱼不可脱离深渊,否则很容易遭杀身之祸;国家的有利武器(治国方略,重大决策,镇国之宝,新型武器,科技专利,军事机密等)不可以轻易拿出来夸示于人。也就是俗语所谓“有虎藏在袖子里。”“不要让别人搂着后背腰。”道家善于以阴柔之术自保,因而人们说道家多是阴谋家,法家的“法、术、势”之“术”是从道家继承发展而来的。但老子是自然无为的,必定反对钩心斗角,阴谋诡计,所以只能说他是阴柔家,而不能说他是阴谋家。为刘邦六出奇计的第二大谋士陈平,本好黄帝老子之术,战争年代不得已常用心计,以助汉王,终定天下,继肖曹之后为丞相,与周勃一起铲吕安刘。他自己说:“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可见陈平也认为老子忌用阴谋。《庄子·庚桑楚》也说过类似的话:“夫函车之兽,介而离山,则不免于网罟之患;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故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夫全其形生之人,藏其身也,不厌深眇而已矣。”含车的大兽离开山林就不免遭到网罗的祸患,吞舟的大鱼因波流动荡而失掉了水,就会被蚁虫伤害。所以鸟兽不厌高飞远走,鱼鳖不厌深入水中,全形养生的人隐身处世,也是不厌深居远处的。有道是:“虎落平阳遭犬欺,蛟龙失水虾蟹戏。”也是一样的道理。

  [故事]

  毛泽东说,国民党元老谭延闿从来不做不掌军权的总督,他深知无军就无权的道理。不光谭氏,历来搞政治的,哪一个不抢军权呢?历来的最高统治者无不把军权牢牢地掌握在手中,如果交出了军权也就是交出了政治。手里没有军队,只是有名无实的空官,元帅被夺了帅印,就跟普通士兵一样了,就没有指挥权了。

  对于元帅、将军来说,帅印就是不可以轻易示人的“利器”,而大本营、根据地就是“深渊”老巢。关羽北攻曹操于樊城,而东吴的吕蒙陆逊乘机偷取了荆州,并格外优待关羽部卒的家属,致使关羽手下的荆州兵纷纷逃去。老家都丢了,军心摇动,连他本人也没有信心作战,反攻为守都撑不了,只好败走麦城。突围时手下寥寥无几,父子皆被东吴生擒。如果他不离开荆州大本营,何至于此?

  三十六计中有一计叫“调虎离山”,虎一旦离山便容易对付了。很多封疆大吏在一个地方工作多年,编织了根深蒂固、虎踞龙盘的关系网,有时连中央官员都不放在眼里。这时皇帝便想办法对付他了,让他们互相换位,分别脱离开原来的老窝,他们便老实了。到了一个举目无亲的新环境,一切从头开始,能呆住也就很不错了,何暇抗拒中央?

  常言说,真人不露相,狡兔三窟,为什么呢?不露相则识之者少,狡兔三窟则不知其到底住在何处,因而难以害之。人怕出名猪怕壮,名人更要注意深藏庐山真面目,否则被绑架、抢劫甚至被杀害的可能性就很大。

  鱼不可脱离了深渊,国家的利器不能让人看见。鱼离水则不能久存,国宝示人则难保有。不管是习武之人,还是做官为宦的,总得留一手秘不为人所知的看家功夫,才不至于被人搂着后背腰摔死地上。国君或任一单位的一把手,决策时是专擅的秘密的,重大决定或治国大计是不能告诉外人的。国家有国家的机密,党团有党团的内部秘密,家庭有家庭的内密,个人有个人的隐私。很多人由于说话不注意,被手下人摸着了心腹,而遭暗害。东北军阀张作霖不能守口如瓶,无意中泄了密,手下两个亲信出卖了他的行踪,坐在火车上被日本鬼子炸死于皇姑屯。人人都有致命的弱点,不可以告诉任何人,对最亲密的也不能说,否则将有不测之祸。练金钟罩(铁布衫)功夫的都有一个死穴(或称气门),击之立破。古希腊英雄阿基里斯生下来时被提着脚后跟倒浸在一种神水里,浸过的部分刀枪不入,而阿基里斯的脚踵则是其致命的弱点,仿佛金钟罩者的死穴一样。国君都有一套驾驭臣下的“术”,藏于胸中,刑名之术就是一种。法家重法术势,术主要来自道家的辩证智慧。司马迁《史记》中有《老子韩非列传》,可见曾写《论六家要旨》的司马谈及其儿子司马迁都认为法家有源于道家的一面。原是道家的慎到,后来变为道法家,再后变成重势的法家,而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韩非的老师荀况三为稷下学宫的祭酒(齐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稷下学派主要是道家,因而当代有人把荀况定为稷下道家的一员,当然荀况主要还是儒家。

  民间有一个故事说,老虎跟着猫学艺,开始时老虎藏起了凶残的本性,伪装成彬彬有礼、谦逊好学的小学生,猫很喜欢它,认真传授道业。当猫说它把各种技艺都传给了老虎后,老虎便原形毕露了,怒吼着向猫扑去,想一口吃掉猫。猫“嗖”地爬上了附近的一棵高树,老虎不会上树,在下边干着急。它又和颜悦色地问猫:“猫先生,你说全部技艺都教给我了,什么磕了筐子倒了篓子,咋没教我上树?”猫嘲笑说:“大傻瓜,我要都教了你,还有笑你傻瓜的机会吗?早成了你腹中之物了。”远古时善射的后羿把全部射技都教给了逄蒙,而逄蒙垂涎师母嫦娥的美貌,便暗箭射死了后羿。后羿还不如猫富于心计,而逄蒙之恶毒有过于老虎也。

  《列子·汤问篇》:“纪昌既尽卫之术,计天下之敌己者,一人而已,乃谋杀飞卫。相遇于野,二人交射,中路矢锋相触而坠于地,而尘不扬。飞卫之矢已穷,纪昌遗一矢,既发,飞卫以棘刺之端捍之,而无差焉。”纪昌学射于飞卫,学成功后想谋害老师,以争天下第一射手。有一次在茫茫旷野相遇,他以为时机到了,便出其不意向老师进攻。老师也射箭抵挡,两人射出的箭半路上交撞而落,由于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中和之后落于地而尘土不扬。飞卫的箭用完了,纪昌还余一支,心想这回你飞卫可完蛋了,然而他得意得过早了。当他的箭射到飞卫近前时,飞卫用一个小小的棘子刺就把箭挡掉了,可见飞卫没教给纪昌的后手还多着哩。

  古代不管习文习武,老师从没有全盘传授的,都或多或少留着看家功夫。一是保卫自己的安全;二是维护自己的权威性。有的绝技来不及传授而带进了坟墓,有的则在弥留之际传给了家人。常常是传媳不传女,因为儿媳子是自家人,闺女是人家妇。特别是工艺方面的绝活、秘诀,都是金饭碗,自然不传人家以损自家了。看起来只差一层窗户纸,但窗户纸不戳不透,节骨眼上一句话,直到咽气才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