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四十一章

  [要义]

  上士听到了道,努力去实践它;中士听到了道将信将疑;下士听到了道,会大笑不止,不被他们耻笑,那还不足以为道。这是说悟性不同的人听到了道,会有不同的态度表现出来。孔子也说过:“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俗话说,一等人使眼教,二等人使话教,三等人使棍教。人们把握事物的能力有三种:一是感性认识能力,这是最基本的,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形成感觉、知觉和表象;二是理性(知性)认识能力,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三是悟性直觉能力,也就是智慧、慧根,他是体悟本体之道的能力,没有逻辑性,没有中间步骤,是圆融的智慧,直接冥通本体,或直觉顿悟深刻的道理。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认为,物理学家的使命就是要发现那些普遍的基本规律,但他们“要通向那些定律,并没有逻辑的道路,只有通过那种对经验的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觉,才能得出这些定律。”中外科技史上很多伟大的科技发明是偶然直觉的结果。阿基米德洗澡时受水的浮力的启发而发现了浮力定律;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而悟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从水蒸汽冲开壶盖而领悟到蒸汽的力量,发明了蒸汽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伦琴从高压真空管的荧光现象获得灵感,发现了X射线;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就是由于他看到地图上的大西洋两岸线恰好契合而顿恬……中国人的思维方法是直觉的,所以天人合一哲学发达;西方人的思维方法是理智的,故而主客二分哲学发达。单就直觉思维自身的发展而言,由原初直觉,到逻辑思维,再到科学直觉,是一个双重否定递升一级的过程。原初直觉是儿童思维,缺乏足够的科学根据,常常出现失误;科学直觉是老年思维,以丰富的人生经验为基础,一般没有偏差;中间经过了漫长的逻辑分析阶段,是学者思维。为什么两小儿辩日能难倒孔子?因为小儿是用直觉思维整体把握事物的,而孔子是通过逻辑思维回答问题的,局部分析无法达到整体把握的高度。人类把握外界,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悟性直觉也是一个双否递一的过程,感性认识中包含着朴素的原初直觉,理性认识相当于逻辑思维,而悟性直觉是最高级的科学直觉。上士通过悟性直觉感通了道的博大深奥,甘之若饴,故勤而行之;中士用理性思维去理解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故将信将疑;下士用感性思维去看待道,只知其表面现象,觉得迂腐空洞,所以大笑之。井底之蛙不可以与语大道,说了他也领会不了,深刻的大道理往往与其表面现象相反,因而往往被浅薄之人嘲笑。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大辩若讷,大巧若拙,大美若臭,大善若恶,大真若假,大忠若奸,大贤若不肖,大孝若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