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航速测量和航行路线
哥伦布所用的“里格”究竟有多长?学术界对此颇多争议。造成分歧的原因是:一般认为哥伦布所用的里格单位为4里长,但在15世纪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阿拉伯世界,人们使用许多“里”单位,其长度各不相同。萨缪尔·艾略特·莫里森认为哥伦布使用的是“罗马里”,其长度为4860英尺,因而哥伦布所使用的里格长度为3.2海里。这一长度是所谓的“葡萄牙航海里格”(PML)接受的长度。PML是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海员普遍使用的。但是,詹姆士·E·凯利(1983)和道格拉斯·佩克(1992)对此持有不同看法。他们认为PML不够准确。他们在比较了哥伦布报告的沿古巴北部海岸的两个已知点的航行距离以后发现:实际的距离比哥伦布报告的距离小得多。另外,如果接受莫里森关于哥伦布登陆地点在华特林岛的说法的话,还有几条海岸线的长度都被夸大了。莫里森曾经提出一种看法试图解决这种差异,即认为哥伦布在计量海岸线的长度时使用的是一种与其在公海上使用的长度较小的里格,这种里格的长度大约是1.5海里。但这一说法没有史料作证。
凯利等人在仔细研究了哥伦布数次横跨大西洋(包括西航和东航)以后,发现用PML无法得出正确的数据。他们认为哥伦布是热那亚人,不是西班牙人,在15世纪的意大利,人们普遍使用的是一种较短的“里”单位,1里长4060英尺称为“意大利里”或者“几何里”。如果哥伦布使用的是几何里,其里格长度则为2.67海里,这也是意大利里格或称几何里格(GL)认可的长度。有一批15世纪的度量衡文件可以作证。凯利还计算了古巴北部沿海的海流说明哥伦布使用这种长度较小的几何里格的可能性。
佩克还用这种里格单位重新描绘了哥伦布跨越大西洋的航行线路。
基于以上原因,哥伦布使用的是2.67海里的几何里格的看法得到了历史学家们的普遍支持。
15世纪末期,天文航海技术在欧洲由葡萄牙人所首创,在此以前,人们普遍采用航位推算法。哥伦布及其同时代人多数都用的这种方法,通过测量航向和从一已知地点(比如一个港口)出发航行的距离确定位置并在海图上加以标明,到一个新的位置以后再用一根针插在图上标明新的位置。每天标明的位置就是第二天测量航向一距离的出发点。为此,海员们需要一种工具。他们使用罗盘仪测定航向。用航行的时间乘船速(里程/小时)得出航行距离。在哥伦布生活的年代,船速的测定颇为原始:人们把一个飘浮物抛入船舷旁边的水中,船舷上缘盖木上刻有两个标记,标记之间的距离是预先设定的。当飘浮物经过前面的标记时,值班水手立刻唱起一首歌,当飘浮物经过后一个标记时停唱。这首歌的歌词是从一首中世纪航海歌曲口头流传下来的。水手长记下这首歌中的最后一个音节,然后用一个口诀把这个音节转换成速度(里/小时)。这种简单粗糙的办法在船行速度缓慢时没法进行,因为飘浮物还没有到达后面的标记时歌已经唱完了。
速度和距离是每小时都要测量的。值班水手记录每小时航行的速度和航向,用一块木质的可旋转的带孔刻度板,这些小孔沿罗盘仪的每一个点从中心向外作辐射状分布。每4小时的航行距离用里格纪录。一天结束,当天总的航行距离和航向经过换算后纪录到航海图上。
哥伦布是航海史上第一个详细纪录航海日志的人,可惜的是只有他的第一次航行日志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了。
有的学者认为哥伦布运用的是天文航海技术。另一些学者不同意这种看法,其理由是哥伦布的船队都是由操纵舵柄的舵手控制方向的,他们的位置在上层后甲板之下,看不见天空;他们用罗盘仪保持方向。与此同时,舱面上还有一个值班水手也有一个罗盘仪在手,需要时他会呼叫舵手调整航向。
下面是哥伦布首次西航的逐日纪录,原稿是拉斯·卡萨斯整理的,基斯·A·皮克林作了校正。所有的距离均以里格为单位。
1492年西航纪录
日期 “真实”里格 “报告”里格 校正里格数 航向
数 数
9月8日 9 9 西
9月9日 15白天 18
30夜晚 36 西偏北
9月10日 60 48 60 西
9月11日 20 24 西
201620
9月12日 33 少于真实数 33
9月13日 33 29 33 西
9月14日 20 少于真实数 20
9月15日 27 32 西
9月16日 39 36 39 西
9月17日 50 47 50 西
9月18日 55 48 55
9月19日 25 22 25
9月20日 7或89 西偏
北;西北
西
9月21日 13 16
9月22日 30 36 西北西
9月23日 27 32 北西
9月24日 14.5 12 14.5 西
9月25日 21 13 21 南西偏
西
9月26日 31 24 24 西
9月27日 24 20 24 西
9月28日 14 13 14 西
9月29日 24 21 24 西
9月30日 14 11 14 西
10月1日 25 20 25 西
10月2日 39 30 39 西
10月3日 47 40 47
10月4日 63 46 63 西
10月5日 57 45 57
10月6日 40 33 40 西
10月7日 23(白天) 18 23 西
5(夜晚) 5 西南西
10月8日 11.5或12 11.75 西南西
10月9日 11(白天) 11 西偏南
20.5(夜晚) 17 20.5 西偏北
10月10日 59 44 59 西南西
10月11日 27(白天) 27 西南西
22.5(夜晚) 22.5 西
2(到达岛屿) 2
总计里程 1108.75 1142.25
2. 两种文明相遇
哥伦布率领的三条船驶抵加勒比海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当地人称之为瓜纳哈尼岛。“巴哈马”在西班牙语中是“浅滩”之意,巴哈马群岛包括从佛罗里达海角绵延至海地1千多公里范围内的3000个岛屿和珊瑚礁。哥伦布查看他的海图,认定这是靠近日本本岛北面的列岛中的一个,坚信继续往前,日本半岛指日可到。在黎明的晨光中,展现在西班牙人面前的是一个地势平缓、长度约十几英里的岛屿。岸上林木茂密,土地未经垦殖,但显然有人居住。不久,水手们便看见了岛上赤身裸体的人群。这些人看到他们从未见过的船和这些与他们完全不同的海外来客,开始有些害怕,躲在树林中窥视,畏缩不前。由于好奇心的驱使,慢慢地向他们靠拢。
1492年10月12日,星期五清晨,哥伦布一行开始登陆,统帅乘飘扬着王室旗帜的武装小艇上岸。“平塔”号和“尼尼亚”号的船长马丁·阿隆索和他的弟弟文森特·亚涅斯也乘各自的小艇上岸。举行了特别隆重的登陆仪式。哥伦布穿上出发前准备好的石榴红统帅服装,双手高举西班牙王室的旗帜,两个全副武装的船长分别扛着探险队绘有绿色十字的队旗。旗的正反两面分别有字母“F”(代表费迪南)和字母“Y”(代表伊莎贝拉),字母之上各有一王冠,王冠之上是十字。其他船员紧紧跟随在哥伦布和船长身后登陆。这里的空气特别清新,使人心旷神怡。碧蓝的海水透明,船员们个个激动而兴奋,精神为之一振。上岸以后,哥伦布首先双膝跪地,亲吻海滩上的砂石和泥土,满含热泪感谢上帝保佑他们平安到达。全体随行人员也仿效他的做法跪下亲吻土地,他们心中也充满着感激之情。这时在明亮的阳光照射下,白色的沙滩上反射出强烈的令人目眩的光芒,接着举行了占领仪式。哥伦布叫来船队的王室公证人罗德里戈·德·埃斯科维多和罗德里戈·桑切斯·德·塞戈维亚,请他们作证。哥伦布摘下帽子,左手执着王旗,右手举起宝剑庄严宣布:他,哥伦布,在众人面前,正式声明以西班牙国王费迪南和王后伊莎贝拉的名义,占领了这个岛屿。为此,他挥剑斫去几根树枝和茅草,象征征服行动的完成。在场的一些人,应哥伦布所请,做了口头声明。随后,又叫来船队的文书将哥伦布和其他人的声明记录在案,立此存照。从此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公证人、笔、纸和墨水瓶成了探险者必不可少的装备。哥伦布把这个岛命名为圣萨尔瓦多,意思是“神圣的救世主”,以感谢上帝赐给他的恩典。这个岛传统上认为是今天华特林岛,但本世纪80年代,据美国地理学会等单位组织的调查组考究为位于北纬23°05'、西经73°45'的萨马纳礁岛。①
① 《哥伦布航海技术初探》,孙光忻,《历史研究》,1992版,第51页。
完成了占领程序以后,他要求在场所有的人宣誓服从他——代表西班牙君主的统帅和副王。这些人围绕在他的身旁,有的人满怀激情地拥抱他,有的人吻他的手。那些在旅途中表现得十分反抗和骚动的人现在都对他特别地忠诚和热情。有的甚至在他面前下跪,请求原谅,表示今后一定效忠于他。
圣萨尔瓦多岛地势平坦,没有山,岛的中央有一个很大的湖泊,因而水源充足。岛上,灌木遍地,各种水果挂满枝头,是一块富足之地。
岛上的土人天亮时看见开来的船时个个大惊失色,把来人当做是夜间降临的怪物。三条船在水上行动灵活方便,船帆胀满就像一张张神奇的翅膀,这些都使土人感到神秘和恐惧。船上的人穿着发亮的铠甲和色彩鲜艳的服装登陆更使土人害怕,他们又逃进树林。当发现来人并没有伤害他们的意思,土人又重新围拢过来。他们观看这些人的奇观举止、肤色和胡须。海洋统帅身材高大,仪态非凡,他身穿的大红袍和其他随行人员对他表现的尊敬,都使土人们明白了这人就是一位长官。他们更加靠拢这些天外来客,甚至触摸他们的胡须,对他们白色的皮肤感到十分好奇,哥伦布对土人友善、温和的举止感到满意,对他们也是彬彬有礼。岛上的土著居民使西班牙人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这些人和他们以前见过的任何人种都大相径庭。他们全身赤裸,涂着各种颜料,有的人只涂在脸上、鼻子上或者眼睛周围,有的则遍及全身,给人一种野性的神奇感。发亮的棕色皮肤好像紫铜,脸上没有一点胡须。头发粗而直,齐耳以上剪得很短,有的则将长头发束起披到肩上。他们的面容虽然被颜料所遮盖,但却给人以愉悦之感。这些土著人前额高大,眼睛明亮,中等个头,肌肉发达,线条分明。大多数人年龄在30岁以下。在场的土人中只有一个年轻妇女,线条很美,和她的同伴一样也是全身赤裸。哥伦布自认为他们已经到了“印度”,把这些当地人叫做“印度人”。由此开始,欧洲人把美洲所有本地人都叫做印度人,即印第安人。这是印第安人名称的由来。
当哥伦布到达新大陆时,土著居民在这里已经居住了成千上万年。据保守的估计当时有700多万人生活在墨西哥、中美洲和加勒比一带,另有1000万生活在南美,还有100万生活在大陆边缘地区即今日的美国。土著美洲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他们的多样性,文化不同,风俗习惯不同,体型外貌不同,语言也很不相同。哥伦布等人到达时,土著美洲人使用的语言多达2000种以上。
“这个时候,巴哈马群岛的居民属于大安地列斯群岛的阿拉瓦克人,即西班牙殖民者们所称的泰诺人。小安地列斯各岛则居住着加勒比人。西班牙人在瓜德罗普岛猎捕阿拉瓦克人。阿拉瓦克人高喊:‘泰诺’,‘泰诺’,意为‘和平’,‘和平’。后来,西班牙就把阿拉瓦克人称为泰诺人。泰诺人从南美大陆迁徙而来,定居在巴哈马群岛、古巴、牙买加和海地一带。“这两种人都还处在新石器时代。他们能烧制陶器,编织篮子和鱼网,纺织棉布,搭盖棕榈叶盖顶的木架小屋,挖成能容一百人的独木舟。他们用尖棍挖地种植玉米、棉花、烟草和卡沙瓦、雅姆斯、巴托托斯等块根作物。小安地列斯群岛的古巴和海地已有灌溉渠道。巴哈马群岛的居民都是非常能干的渔民,尤其长于潜入很深的海底去拣拾贝壳。”①
岛上居民民风淳朴,性格善良。哥伦布在日记中曾有记述:“鉴于彼等十分友好,吾认为用仁爱而不必动武,即能使他们完全得到拯救,皈依吾人之宗教。”“这里人一定很顺从,也很聪明,因为他们能马上领悟吾等的意思。吾还认为,他们极易归化成为基督徒,因为据吾看,他们尚无任何教派。”②
“泰诺人和加勒比人的武器都极简陋。巴哈马群岛的泰诺人只有木制的投枪,尖端用火烤硬,或装上鱼齿。海地的泰诺人已使用投掷发射木投枪,有长矛,剑棒。海地和波多黎各的某些地方已使用弓箭,并且浸上毒药。这种毒药能损伤神经,使人狂乱而死。”③
①③ 《殖民主义海盗哥伦布》,严中平,《历史研究》,1977年1月版,第134~135页。
② 《哥伦布航海日记》,孙家堃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28~29页。
哥伦布在日记中写道:“他们不携带武器,也不知武器为何物,因为当吾等拿出利剑供他们观看时,他们居然无知地用手握刃,以致自伤。他们尚无铁器,所谓投枪只是一些无铁制枪头的棍棒,也有某些投枪在棍棒的顶端绑上鱼齿和其他类似的东西充作枪尖。”哥伦布在这里讲到的印第安人在观看西班牙人佩带的武器时,因为手握刀刃以致受伤流血而使其惊恐万状的故事,最生动不过地说明淳朴善良的土著居民在这些全副武装的殖民者面前多么易于受到伤害。西班牙作家萨尔瓦多·德·马达里亚加是这样描写的:
“但是,这些土著人的注意力,一会儿便落在了客人们的另一个同样令人惊奇的特征上:他们左腿上挂着一些筒筒杆杆的东西,里面还插着一根,扁平平的,闪闪发光,比鱼骨头还锋利。这是什么东西,干什么用的?一位岛民过来拿起,一名白人微笑着递给他的一根瞧瞧;他急忙扔掉,但已满手是血。他闪电般地跑着叫喊着回到自己人中间。注意!这些人很危险。他们的魔杖会让人流血,可能会让人死去。注意!当心!”①
“还处在原始公社时代的美洲印第安人,个个都天真淳朴,乐善好施。小安的列斯群岛的泰诺人尤其如此。他们把慷慨好施看成是高尚的美德,为偶尔来访的客人提供食宿,蔚成风气。②”他们对于私有财产的观念十分淡薄。
① 《哥伦布航海日记》,孙家堃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28~29页。
② 《殖民主义海盗哥伦布》,严中平,《历史研究》,1977年.1月版,第134~135页。
哥伦布写道:“吾把红色四角帽赠予他们中一些人,把玻璃念珠挂
在另一些人脖子上,还送给他们一些小玩意儿,他们如获至宝,十分快
活,随即与吾等亲善修好,大大出乎吾人之意外。尔后,他们还游到吾
等小艇旁,带来鹦鹉、棉线团、投枪以及其他很多东西,以此换取我们
的小玻璃念珠、小铃铛等物品。总之,彼等取走我们的东西,又自觉留
下他们的东西以作交换。”“吾曾见有人用十六团棉线仅换走三个葡萄
①
牙塞乌第。只相当于西班牙一布朗克,而他们的棉线都足有一阿罗巴
重。”②
此时,哥伦布已经有了俘获当地居民回西班牙的念头,在他首次登
陆后所写的日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为取悦吾主,离此岛时,臣将给
陛下带去六个人,令彼等学会吾人之语言。”
两种差异如此悬殊的文明就这样相遇了,乍看起来似乎平安无事,
但随着接触的频繁,摩擦和碰撞就随之而产生了!
1992年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500周年时,许多学者对“发现”二字
提出异议,建议改为“两个世界文明汇合”或“两个大陆”相遇。这些
新提法也不能完全反映事件的本质。两种差异如此之大、发展程度如此
悬殊的文明“汇合”会有什么结果呢?在殖民主义时代,这样的“汇合”
只能是一种“文明”对另一种“文明”的压迫和征服。至于说到“相遇”,
在英文中叫encounter,它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不期而遇”;二是“狭
路相逢”,颇能反映出哥伦布等人到达美洲后白种移民与土著美洲人之
间的关系,但其结果与“汇合”是一样的。
3这是什么地方
随着登陆的狂喜过去,哥伦布心里并不踏实,他暗自思忖:“这是
什么地方?这里是不是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契丹’,‘西潘古’?或许
这里只是契丹或者西潘古的一部分?”他相信自己已经到了亚洲东岸,
已经找到了通向印度的最短的航程。“哪里能弄到黄金和香料?”他心
里明白,不找到中国和日本,不把大量的黄金和香料送回西班牙去,他
就无法向西班牙国王交差,他就只能承认他在他们面前夸下的海口纯属
吹牛。这样的结果可不是他所盼望的。他发现岛上的人中间有的鼻子上
挂着金环。10月13日,星期六,他在日记中写道:“吾密切注视,仔细
观察可有黄金。果然他们中有些人在穿孔的鼻下挂有小块黄金。借助手
势吾了解到,此岛以南有一王国拥有大量黄金……吾决定明日下午离此
岛向西南航行……故吾决定去西南寻找黄金和宝石。”“为不耗费时间,
吾欲尽快航行,寻找西邦戈岛。”①
哥伦布与马丁·阿隆索商量,继续航行,没有向导和翻译不行。原
①流通于葡萄牙塞乌第地区的一种货币。②西班牙重量单位,相当于25.36磅,约11.5公斤。①《哥伦布航海日记》,第30~31页。
-----------------------Page68-----------------------
来船队的翻译托雷斯虽然精通阿拉伯语和其他语言,但是到了这里全无
用武之地。人们之间的交流全靠手势完成。哥伦布的主要兴趣在于找到
黄金,他看见有的印第安人佩带着金质装饰品便详细询问他们何处可以
得到那种东西。印第安人手指南边。哥伦布认为那里就是他心目中的日
本。从他们的手势中哥伦布了解到南边住着一个国王,有大量黄金。可
是当哥伦布要他们带路前往时,他们都不干了。哥伦布乘船环岛巡行,
看见两三个村庄,这里的土著人热情欢迎他们,游水上船给他们食物和
淡水。哥伦布注意到一个地方,认为那里可以建立一座堡垒,“只要有
50个人即可征服全岛并可随心所欲地统治它”。
船队在这里停留了两天。10月14日晚,当他们向南航行时,哥伦布
扣留了7个土人作为向导和翻译,他还计划今后把他们带回西班牙。第
二天看见另一个岛屿,哥伦布将它命名为圣·玛利亚·德·拉·康谢普
申岛,意思是“沉思的圣·玛利亚”。这一次哥伦布什么仪式也不举行
了,抛弃了那些繁文缛节,直截了当地宣布占领该岛。这个岛就是现在
在地图上可以找到的腊姆岛。这时从瓜那哈尼岛强制带来的一个土人从
“尼尼亚”号船上跳海并在当地土人的帮助下逃上了岸。过后,另一个
当地土人驾着独木舟来到船边交换物品被水手抓获。哥伦布命令善待
他,送了他一点礼物。哥伦布注意到这点礼物“价值不超过4个马拉维
第”,然后将他释放。哥伦布再次询问黄金的下落,土人告诉他说在南
边那儿有许多,还说那里的印第安人手上和脚上都戴着很大的镯子。土
人带来的礼品中有一些他们十分看重的干枯叶子,无疑这些都是当地生
长的烟叶。哥伦布在10月15日的日记中写道:“将近日落,吾方在此
岛西海抛锚,以便观察那里是否有黄金。据吾从圣萨尔瓦多带来的人说,
该岛居民大都戴着很大的金脚镯和金手镯,吾很清楚,彼等是在瞎说,
旨在寻机逃走。纵然如此,吾下决心,凡抵达一个岛,必占领之,惟如
①
此,才谈得上占领了所有的岛屿。”10月16日,船队从腊姆岛出发,
航行了22海里,到达了长岛。为了感谢皇恩,哥伦布把它命名为费迪南
岛。他沿该岛60海里的海岸转悠了三天,在北部和南部几处有土人居住
的地方上了岸。这里岛屿如此众多,而且如此相似:白色的沙滩,浪花
拍岸,山谷中长满棕榈树和芳香的灌木。这些岛屿之间距离如此之近,
当地印第安人乘独木舟即可相互来往。据当地的土人说,这里叫得出名
字的岛就有一百多个。这一连串的岛屿是巴哈马浅滩的组成部分,哥伦
布将它们命名为阿里纳群岛。
哥伦布在日记中盛赞这些岛屿是“世界上最好的、最肥沃的、气候
温和而又美丽”的地方,一群群色彩艳丽的鹦鹉突然惊起遮掩了大片天
空;鸟的种类极多,而且与西班牙的鸟大不相同,“鸣啭极其动听”。
草木种类上千,木质珍贵,而且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果实。花草散发出
馥郁的芬芳,沁人心脾。惟独动物种类较少,但有大量鳄鱼和各种各样
的蜥蜴。
10月19日,礼拜五,哥伦布又穿过很深的克鲁克德岛海峡,来到了
克鲁克德岛。并将其中的一个大岛命名为伊莎贝拉,表示对女王的敬意,
将长岛的南端命名为绿角,将福琼岛的南端命名为奇观岛。
①《哥伦布航海日记》,第30~31页。
-----------------------Page69-----------------------
土人反复告诉哥伦布说想要黄金,必须南行。他们多次说到有两个比较大的岛:一个叫科尔巴(古巴);一个叫波希亚(海地),说那里有很多船,还有很多能干的水手。从他们对古巴的形状和大小的描述中,哥伦布认为证实了他原来的判断即那里就是日本,那就是他下一站要去的地方。然而,他的目的地还在前面,他要一直向前航行到达中国大陆,他要向大汗呈交国书。他于10月28日到达古巴北岸,在一个河汊的港湾抛锚。此处风景极佳,尤其重要的是没有暗礁。这就是现属古巴奥连特省的巴希亚·巴里亚港。哥伦布把这个岛命名为胡安纳岛以纪念西班牙国王的儿子和王位继承人。
第二天船队向西航行,抓来的土著人向导告诉他说他会到达一个住有国王的城市。但他发现的只不过是一些土著人的村落,空无一人,居民在他们到达之前已经逃之夭夭。在这些村落里找到一些木头的女人雕像,还有许多刻作人头的假面具。有一些家养的狗,奇怪的是它们只能发出唔唔的嘟噜声而不能汪汪大叫。还有一些驯化了的鸟和大量的捕鱼工具。
逆风使船队按原路折回,一连好几天他们沿岸巡弋寻找土著人说的城市。这里的土人如此贫穷,几乎一无所有。他们逐渐克服了对陌生人的恐惧,纷纷驾着独木舟用他们纺织的棉线和其他物品前来做交易,但哥伦布对这些东西毫无兴趣。此时哥伦布认定他们到达的地方不是日本而是中国大陆。土人告诉他说由此前往内地有一个城市,那里住着一个权力很大的酋长。哥伦布把他当做是马可·波罗所说的“大汗”,决定派遣一个外交使团前去拜访。代表团由胡安·德·赫雷斯和翻译路易斯·德·托雷斯组成,另有两个土人作为向导。他们到达的那个城市不过是有50来间草屋、几百来个居民的一个村落,首领不过是一个土著酋长。赫雷斯和托雷斯在那个村庄里发现男男女女把他们作为礼物赠送给外来人的干枯叶子卷成圆筒用管子点燃大口吸着,然后向天空喷出烟雾。拉斯·卡萨斯后来这样描写道:这些叶子“产生一种舒适的效果,几乎使人陶醉,使其解除疲劳。”代表团在那里只待了一天。他们的汇报使哥伦布大失所望,但却没有动摇他已经到达中国的信念。
由于遇到顶头风,船队停航四天。11月12日又重新向东航行。他们用威胁利诱的手段抓来16个土人:6男7女,还有3个男孩。哥伦布告诉他们说如果找到黄金就释放他们。几天过后,两个男人趁机逃脱。遍寻黄金都不见,哥伦布心急如焚。土人说不远处有一个巴贝克岛,那里的人在夜间擎着火把在海岸上采集碎金,然后捶打成金条。这一消息在船队中顿时激起了一些人的淘金梦,也造成了船队领导层的分裂。
11月21日,马丁·阿隆索·平松带着“平塔”号离开船队继续朝东行驶,“既未得到海洋统帅的许可也违背了他的意愿”,“完全被对黄金的贪婪所驱动”,这是拉斯·卡萨斯对平松的评语。哥伦布以极大的克制容忍了这一严重的背叛行动,他在日记中写道平松“在言语和行动上都给造成过很多麻烦”。
不久以后,“圣·玛利亚”号和“尼尼亚”号船都开过了古巴东部的尽头,到了此时哥伦布才不得不承认这里不是中国。12月5日这一天两条船驶过将古巴和海地分隔开的向风海峡。第二天他们进入海地北端一个安全而又宽敞的港口。哥伦布把它命名为圣·尼可拉斯港,此名一
-----------------------Page70-----------------------
直沿用至今。他被这里自然风景之美丽深深打动,但当他看到当地土人
一见他们的来到就四散奔逃时他明白了,此地不宜久留。第二天早上两
条船继续沿岸向东行驶,下午在一个港口停泊。哥伦布把它叫做“沉思
港”。水手们都不喜欢这个文绉绉的名字,干脆把它叫做“蚊子湾”,
认为这更准确。离岸几里的地方有一个长约20多里的岛,因其形状像一
个乌龟,哥伦布把它叫做托尔图加岛。托尔图加是按西班牙语“乌龟”
一词音译的。后来的岁月中这里成了海盗经常出没的地方。
12月12日,哥伦布下令在蚊子湾岸上竖起一个很大的十字架,举行
了正式的占领仪式,宣称是他为费迪南国王和伊莎贝拉王后发现了这个
地方。每到一个岛屿,哥伦布总要他的随从竖立一个木头的十字架,“作
为对我主耶稣基督的纪念和对基督信仰的颂扬”。
当西班牙人上岸,他们仿佛进入了人间天堂:山谷葱郁,绿茵遍地,
河水清澈,沿岸水深不见底,布满珊瑚,色彩斑斓的鱼群穿梭其间。这
个岛上近处的平原和远处的群山映衬在热带明净的蓝天之下,使人觉得
回到了梦境中的安达卢西亚,于是,哥伦布把它命名为伊斯帕尼奥拉岛。
Espanola,是西班牙文“西班牙岛”的意思,这个名字的英文化名称
①
Hispaniola,至今仍然保留着。这一次哥伦布不敢像以往那么毫无根据
地自信了,接受了船上的印第安人的解释:伊斯帕尼奥拉是一个大岛。
印第安人还说这个岛的那一边有一块叫加勒巴塔的大陆,那里住着凶猛
的加勒比人,他们抢掠奴隶,还有“吃人生番”。
就在竖起十字架的那一天,三个水手抓来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女郎,
除了鼻子上戴着一小块金饰外全身赤裸。船上的印第安人安慰她要她不
必害怕,那个姑娘有意留下,但哥伦布下令送她回到岸上,希望她回去
告诉她的族人这些外来的白人并无恶意。第二天,哥伦布派遣9个人上
岸,还带了一个印第安人作翻译。他们沿着一条羊肠小道向岛内进发,
到达一个大约有1000所草屋的村庄,那里的居民一见他们来到迅即四散
奔逃。但过不多久他们又回来了,围绕着这些外来人观看,还送给他们
木薯饼和干鱼,还有驯养的鹦鹉。水手们回到船上向哥伦布报告说,这
里的印第安人比在古巴的漂亮,他们看见两个女郎皮肤“白得像西班牙
女郎一样”。土质肥沃,景色迷人,有如“人间天堂”,鸟儿啼叫有如
夜莺鸣唱。但是就是没有找到黄金。
12月15日,继续行驶,在抵抗住了一连好几天的顶头风以后,船队
穿过了托尔图加海峡,在一个海滩前面抛描。哥伦布这一段时间施行的
“微笑外交”收到了一些效果。印第安人似乎明白了白人无意加害于他
们,大约有500个印第安人来到这里欢迎他们。他们的酋长非常年轻,
看样子只有二十一二岁。他坐在一副由四个人抬着的担架一样的东西
上。哥伦布派人把一件礼物送上岸给他。当天晚上,这位年轻的酋长登
上“圣·玛利亚”号船。哥伦布礼貌地接待了他,还用西班牙饮食招待
①美国已正式把Hispaniola采用在地图和其他出版物中,以消除海地和圣多明各两个地名之间的混乱。海
地是阿拉瓦克人给该岛取的名字,现在只限于讲法语的海地共和国,位置在西部,面积只占全岛的三分之一。圣多明各原来是一个城市的名字(该城市由巴塞罗缪·哥伦布建于1496—1497年),也曾被西班牙人用以称呼全岛,现在只限于多来尼共和国。这个共和国位于伊斯帕尼奥拉岛东部,面积占全岛三分之二。
(转引自《哥伦布传》,第397页。)
-----------------------Page71-----------------------
他。这位酋长恭敬地接过饮食,浅尝而止,然后传递给他的随从品尝。在这里,哥伦布欣喜万分,因为他看到这些印第安人都戴着黄金装饰品。第二天他就通过交换物品得到了一些。当地人告诉他,这些黄金并不是本地出产的。哥伦布并不完全懂得土人说些什么,但从手势中了解到在离此地大约100里格的一些岛屿上黄金很多。当地土人把黄金砂采集起来,经过筛选,熔炼,制成金条和无数的物品。他们甚至说其中一岛就是完全由黄金构成的。这些近乎神话的说法对于具有一般常识的人恐怕都难以置信,但对哥伦布却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吸引力。他在日记中满怀激情地写道:“蒙我主圣恩指引我来找到它”。
船队接着向东行驶,和土著人的关系继续保持融洽友好。派出一支又一支的探险队深入腹地寻找黄金。哥伦布从统治海地整个西北部的酋长瓜卡纳加利那里收到一份珍贵的礼物。在一次庆典上,一千五百多印第安人划船或游水来到船边与他们交换礼品和货物。继续往东行驶的过程中,土人告诉哥伦布说有一个他们叫做西包的地方“黄金无数”。哥伦布一厢情愿地在西包和西潘古之间画了等号,他认为那就是马可·波罗说的日本。
时至今日,除了“平塔”号的越轨行为外,一切都颇为顺利。哥伦布憧憬着大量的黄金就要到手,心情颇为舒畅。船员们离家已久,渴望着在即将到来的圣诞节痛痛快快地放松一下。
12月24日拂晓,哥伦布率领“圣·玛利亚”号和“尼尼”号离开阿库尔港,前往海地西北部的酋长瓜卡纳加利管辖的马里恩地区。瓜卡纳加利的首府设在卡拉科尔港。此地离阿库尔只有几英里,但是由于顶头风的阻挠,两条船走了一整天也没有到达目的地。
4“圣·玛利亚”号触礁沉没
在从阿库尔到卡拉科尔港航行途中,夜间11点,两条船在海地角偏东的利莫纳德海峡停留。昨夜船上招待印第安人的宴会搞了个通宵,人人都精疲力竭。这时风已平息,波浪不兴。海面“就像杯中水一样”平静,海洋统帅两天两夜没有合眼,这时也回舱睡觉去了。舵手把舵柄交给一个年轻的见习水手,也同其他值班人员一道休息去了。这是严重的违反纪律的行为。
半夜时分,再过几个小时,圣诞节即将来临。暗流把“圣·玛利亚”号推向了一座倾斜的珊瑚礁。谁也没有察觉。只有临时负责掌舵的见习水手感到不妙,努力扳舵设法调转船身,没有成功,他大声喊叫起来。
“圣·玛利亚”号触礁搁浅,起初只是微弱的撞击声,逐渐地越来越响。人们惊恐的喊声把海洋统帅惊醒,他翻身下床跑到甲板上想查问个究竟。船上其他的人,包括船主拉科萨也跑来了。这时船体已经裂开,情况十分危急。海洋统帅命令他们先拉起系在船后部的救生驳船,利用驳船到深水去抛锚使大船慢慢脱离礁石。拉科萨和其他人把驳船放入水里后,惊慌失措地划向“尼尼亚”号逃命。“尼尼亚”号上的人不让他们上船,无奈,他们只好返回大船。文森特·平松见状也派出了救援艇,为了减轻重量,哥伦布下令砍断桅杆,但已无济于事。这时“圣·玛利亚”号船发出一声令人心惊肉跳的破裂声,珊瑚礁把船底捅开了一个大
-----------------------Page72-----------------------
窟窿,海水大量涌入船舱,哥伦布只好命令大家离船转移到“尼尼亚”号躲过这场灾难。
天亮以后,瓜卡纳加利酋长派遣了土人来抢险,但为时已晚。他们只是抢运出船上的货物和帆樯索具等用品,眼睁睁地看着“圣·玛利亚”号倾覆,奉命来抢救的土人对抢运上岸的船上的财物秋毫无犯,即使暂时存放在他们家中的物品也让家人好好看管。瓜卡纳加利派来的土人中许多人戴着金手镯、金项链和金鼻环。几天以前,酋长还赠送给海洋统帅一个木质的假面具,面具上的眼睛、鼻子和舌头都是金子做成的。哥伦布判断在瓜卡纳加利管辖的地区存在着金矿。何不在马里恩地区留下来?建立定居点!天意!天意!“圣·玛利亚”号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上帝要我们在此留下来。我们岂不是因祸得福?瓜卡纳加利本人和他的随行人员不断地劝慰泪流满面的哥伦布,不要因遭受的损失而过度悲伤。哥伦布在日记中曾经写道:“土人和他们的首领也为我们流泪,他们确实是一个极有爱心的种族。”由于他们的奋力抢救,天黑以前一切有用物品均已搬运上岸,“连一根皮带也没有丢失”。
“圣·玛利亚”号沉没以后,此次参加航行来到这里的人不可能都乘船回去。
哥伦布于是决定将船队的人留一批下来,在此建立据点。黄金的诱惑让他很容易地就找到志愿者。这个想法也受到瓜卡纳加利的赞成。他希望得到海洋统帅的一些武器或者受到他的庇护以防别处岛上的敌人对他的攻击。为了显示实力,哥伦布让人向触礁的“圣·玛利亚”号放了几发射石炮,炮弹击穿了船身。他又让人朝灌木林放了几下短铳,铅沙弹把树干都打断了。土著居民被这些威力强大的武器所震慑,似乎有了更多的“安全感”。
哥伦布下令在岛上夯实地基,修筑营房,建立堡垒,并将它命名为纳维达德,用以纪念圣诞,同时表示旗舰在圣诞前夜遇难。纳维达德大概位于一个现时名叫利莫纳德·波德·德默尔的沙咀附近。它的旁边还有一个方便船舶停靠的地方。堡垒主要是用“圣·玛利亚”船上抢运下来还能用的材料建造的。“圣·玛利亚”号船上的大部分船员和一部分
“尼尼亚”号的船员共39人自愿留下来。哥伦布给这些人留下各种小件物品用作与土人进行买卖交易,还留下面粉、粮食、食糖、种子、衣料、靴子、武器、弹药。39人中有木匠、铁匠、捻缝工、炮手、医生、商人、造船能手。他们中有的人已开始学会和印第安人交谈。古蒂埃尔雷斯和埃斯科维多愿意负起管理堡垒的责任。他们都是忠实于哥伦布、忠实于西班牙的人。
哥伦布决定返回西班牙向国王报告此次航行的收获。他相信一年后当他回到这里时,留下的这些人通过与印第安人的贸易一定会赚得一桶一桶的黄金,便更指望他们能发现金矿,保证源源不断的黄金的供应。这样,只要三年时间,西班牙君主就有财力组织起新的十字军东征,以便最终将圣地从异教徒手中解放出来。哥伦布在致国王的信中写道,我向陛下保证,这项事业中取得的所有利润都将贡献给耶路撒冷的征服。这当然是遥远的将来的事情。
哥伦布和剩下跟随他的38人登上“尼尼亚”号船,取道东北方向航行,以便赶上持续不断的强劲的西风,顺利返回西班牙。
-----------------------Page73-----------------------
1493年新年第二天,瓜卡纳加利和哥伦布举行了隆重的告别宴会。酋长款待了哥伦布和全体船员。气氛热烈友好。人们互相拥抱告别。哥伦布没有想到的是,留在纳维达德的39人同瓜卡纳加利酋长及其臣民之间的友谊只维持了一段很短的时间,随之而来的是对黄金的争夺,对土著女人的凌辱,打架斗殴,“印度”流行病以及同一些印第安部落的战争,断送了这些人的性命。哥伦布苦心孤诣建立起来的纳维达德几乎被夷为平地。
-----------------------Page74-----------------------
第九章首次返航
1海洋统帅在返航途
1493年1月4日清晨,哥伦布一行登上“尼尼亚”号启程,到达离基督山岛不远处的一个海湾。航行第三天,一个爬上桅杆的水手报告说:
“平塔”号正从远处乘着东风驶来。哥伦布听到这一消息时不动一点声色,他料定马丁·阿隆索迟早会露面的。两人会面时,他们在言语上发生了激烈冲突。哥伦布指责马丁·阿隆索自11月21日至1月6日擅自离队。马丁解释说去巴贝克岛上是为了探索黄金的下落,然后向海洋统帅报告消息。哥伦布问他有什么消息,马丁的答复是连一粒金屑也没有见到。哥伦布没有对他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因为平松身后还有一伙人支持他。拉斯·卡萨斯这样写道:“统帅不了解他(平松)厚颜无耻、背信弃义的行为的原因,但是他愿意忘记他的所作所为,这样他就不会帮助撒旦接着去做他怀着罪恶用心到目前一直都在做的有碍此次航行的事情。”实际上在平松擅自行动期间,他找到了巴贝克岛,那里没有黄金。然而在伊斯帕尼奥拉岛海岸更靠东边的地方,他用交换实物的办法弄到相当数量的黄金,“有的金条有两根指头粗大,还有的和拳头一般大”。平松把这些金子在他和他的船员之间进行了平均分配。平松本人还深入岛内,见到一个叫考纳波的势力很大的酋长,那酋长也给了他很多黄金。考纳包管辖的地区是西波的一部分。该地当时以及后来都是岛上出产黄金的地方。
两船会合以后,哥伦布面临新的选择:是留下来继续寻找黄金呢?或者是直接驶回西班牙?他决定回西班牙。原因有二:一是他虽然未能找到中国和日本,但他坚信那是很快可以做到的事情,另外此行虽然没有弄到大量黄金满载而归,但他的发现无疑地具有很高的价值,因此他自然希望尽快回去向费迪南和伊莎贝拉禀报功绩。还有一个原因是他对平松及其一伙不能信任,担心在此停留时间越长,这些人会弄出更多的麻烦事来。只要一回到西班牙,他就再也不会忍受这一帮违抗他的命令而又以怨报德的家伙了。
他们在基督山岛停留了几天,对船只进行保养维修,从河流中补充淡水。哥伦布发现这里的河沙十分沉重,盛水的桶里似乎有金砂闪烁。他想将来一定要返回这里淘金。一路上他不断给沿岸起伏的地势取名,在他的本子上有一张圣人名单和姓氏名单,他从中找出一些名字来命名他发现的这些地方。
经过长距离的航行和风暴的袭击,风帆破烂,桅杆断裂,他们必须经常进行修补或更换。严重的是船身腹部长期被海水浸蚀,捻缝渗水,难于修复,龙骨处开始进水。沉船的危险随时都可能来临。
返航的第一个礼拜一切都还顺利。1月13日,船队在一个哥伦布叫做“箭头湾”的地方抛锚。在这里他们第一次碰见怀着敌意的土人。土人们手握弓箭随时准备进攻来犯者。哥伦布为了避免武装冲突下令赶快起锚离开。1月16日,趁着顺风,掉转船头朝着东偏北的方向进入茫茫大海。1月20日,礼拜天,船队向东北方向驶去,一些海鸟伴着船只飞行。船上有六个印第安人蹲在甲板后部,神情忧郁。他们显然是因为离
-----------------------Page75-----------------------
开自己的故土和亲人而闷闷不乐。返航的前四分之三的路程一直风平浪静。但是到了2月12日夜间,海上起了风暴。巨浪迎面朝船打来。船只时而被波浪高高掀起,抛向铅色的天空,时而像麦秆一样地坠入深渊。
“尼尼亚”号由于没有了压载物眼看就要倾覆。船帆都被刮掉,船只光着桅杆挣扎着前进。哥伦布在此时表现出高度的沉着和冷静。他到处察看着,指挥着,避开了一次又一次的灭顶之灾。危难中,两只船都挂起了很多灯,以便相互保持联系,辨明彼此方位。但是由于风浪太大,“平塔”号船被抛到后面,两船的差距越来越大,后来再也不见“平塔”号的踪影。全体船员在千钧一发的关头,三次抽签,决定在万一得救后由谁代表他们去教堂感谢神灵。哥伦布和船员们一齐向上帝发誓,如果得救,回到陆地上,“他们一定打着赤脚,穿着剩下的一件衬衣,整队到附近任何一个教堂去,向圣母玛利亚感恩祈祷”。在风暴施虐最凶的时候,在极度绝望的时候,哥伦布把自己远航发现陆地的经过扼要写在羊皮纸上,郑重其事地签上自己的名字,用涂上蜡的布包裹好,放入一个小木桶,然后把木桶投入海里,希望在他遇难后有人会把木桶从海里捞起来,使他探险的成就能为世人所知。
在连续两天与风浪殊死搏斗中,船员们个个精疲力竭,似乎陷入一种麻木状态。好在到了傍晚,狂风巨浪渐趋平息。更加令人欣喜的是2月15日在东北面地平线上露出了一抹银色的陆地。有人惊呼,这是非洲北部海外的马德拉群岛;还有人说这是葡萄牙的海岸;海洋统帅以十分权威的口吻纠正他们说,这是葡萄牙所属的亚速尔群岛。但此后三天狂风巨浪又起,船员们经过艰难的搏斗才靠了岸。
海浪的咆哮打击,桅杆和船板的嘎吱嘎吱声,风的呼啸和呻吟,浑身泡浸在水里——一切困苦都过去了。在岸上等待着他们的是什么呢?
2葡萄牙人的“欢迎”
1493年2月19日,“尼尼亚”号船借着风力顺势驶入圣玛利亚岛上最南端的亚速尔港,抛了锚。要上岸了,船还需稍作打扮。主桅杆上升起了镶金的石榴红西班牙旗,飘扬的三角航海信号旗显得神气活现。但是船员们却打不起精神来,从上个礼拜五开始他们一直与风浪搏斗,个个都缺少睡眠。
哥伦布尤其感到困倦。在狂风巨浪中他一直站在船楼上,指挥航行。他的双眼熬红了,布满血丝,双腿酸疼,勉强支撑。他派出一批人上岸与葡萄牙人联络,让他们去找一个合适的教堂履行他们在危难时向上苍发下的誓言。他们现在惟一的需要是安静与和平。但在这块土地上等待他们的却不是安静与和平。
在船只抛锚的地方,哥伦布了解到附近有一个敬奉圣母玛利亚的小教堂。他还记得在船只遇险时许下的诺言,于是派遣了一半的船员作为第一批到教堂去感谢圣母对他们的拯救。岛上的葡萄牙人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批人上岸进入那间小教堂,跪伏在圣像前祈祷着。这时岛上的一伙人有的骑马有的步行突然奔来把在教堂里所有的西班牙抓捕了,随即投入监狱。然后,一队全副武装的人员来到船边。哥伦布大发雷霆,不准他们上船并威胁说要用武力攻占全岛。
-----------------------Page76-----------------------
这种紧张局面维持了几天。后来当地的一位教士出面调停,他看到了哥伦布出示的文件,证实了哥伦布的身份。他说服岛上的卫戍司令相信哥伦布确实是西班牙王室任命的海洋统帅,此行是从“印度”远征回来。这时,被监禁的船员才被释放,还给哥伦布的船上补给了淡水和新鲜食物。
哥伦布率领着两条船刚刚离开亚速尔群岛驶向回家的路上,又遭遇了一场冬季的狂风巨浪的袭击。这一次来得十分突然,船上所有的帆全部被刮光,两条船只好听天由命,完全受海浪摆布。两条只有光溜溜的桅杆的船整整五天五夜向东北方向漂流而去。
到第六天,他们终于又看见了陆地。这一次确实是葡萄牙的海岸。哥伦布凭着他的经验,正确地估计这里是里斯本河口以北的地方。沿着这条河行驶离约翰二世的王宫不到一天的航程。这当然是哥伦布在暴风中最不愿意寻求庇护的地方。
整个上午,岸边聚满了人看着这条小船倾覆之前在风浪中拼命挣扎。狂风巨浪有增无减,眼看这条船就要碰上岸边的岩石被砸得粉碎了。在这种情况下,船上的人没有一个有可能生还,惟一一个活命的机会就是设法把船驶入里斯本河河口。这样做必得要冒全部侧舷迎风的危险,这在无帆操船的情况下近乎一种自杀的行动。
海洋统帅沉着地站在船艉上,用他那双训练有素的眼睛目测“尼尼亚”号飘泊的动向,在它即将突然横过身子来以前,及时地向舵手发出指令。哥伦布一边计算着船速,一边观察着河口波浪的冲击力量,不断地命令舵手调整舵柄的位置,防避航船偏离方向。在风浪咆哮声中,他只能够拉开嗓门呼喊着才能传达出他的命令。他镇定自若的神态中又带着几分激动,接受大自然的挑战最能充分显示他的智慧和能力。他从自己那双炽热发红的眼睛上抹去雨水,目光紧盯着前方。现在是性命攸关、分秒必争的时候,他已经听得见波浪撞击海岸发出的哗哗声。船上的人似乎感到海岸向他们迎面扑过来。这是决定全船命运的时刻,不能容许一丝一毫的差错。暴风雨中不时传来海洋统帅坚定洪亮的命令声。
船身受到海浪的拦腰打击,似乎发出一阵呻吟后,整个船身倾侧,海水紧贴着舷缘滑过。人们惊叫起来,船身看似要完全倾覆。但它终于还是挺住了,慢慢地又恢复了正常的位置。一阵巨浪把船身抬起后,把它投入了河口。在波涛声中,哥伦布听到船员们的欢呼声。“尼尼亚”号脱险了。
“尼尼亚”号抓紧时机趁着浪潮沿河上行,到达拉斯特洛港后抛了锚。到了这里,他们才打听到由于这一场此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暴风雨,许多船只封闭在港里已有四个月之久了。哥伦布在他的日记中写道:那年冬天,单是在佛兰德海岸就有25艘船沉没。
伤痕斑斑的轻帆船从“印度”胜利返航的消息迅速传布开来。哥伦布鉴于他们在亚速尔岛上的遭遇,采取了紧急的安全措施。他立刻派出一名信使上岸,携带着他致葡萄牙国王约翰二世的一封信求见,他在信中说明了他目前所处的困境,请求允许他的船沿河上行前往里斯本。他担心由于船上载有黄金,不法之徒可能在他停泊的这个偏僻之处打劫,希望葡王对他的船加以保护。他迅速与他原来里斯本生活时结识的一批有地位而又可信赖的朋友取得联系,同时用不同的渠道向费迪南和伊莎
-----------------------Page77-----------------------
贝拉送去了有关他航行归来的简明报告。
办完这些事以后,哥伦布和他的船员们感觉轻松一些了。他们的名声传到四面八方。由于暴风雨持续不停,无法开船返回帕洛斯。在哥伦布停船的地方停靠着葡萄牙一艘威武雄壮的战船。第二天上午,战船船长派了一艘武装小艇前来联络,艇上的长官名叫巴特罗缪·狄亚斯,此人因乘船成功地绕过好望角而声名显赫。狄亚斯走近哥伦布,要他登上战船说说他远航的事。哥伦布高傲地回答说,作为卡斯蒂利君王的海洋统帅,他不会向任何人讲他远航的事,他也不会离船,除非对他采取强制手段。他还特别补充说,卡斯蒂利亚的海洋统帅宁愿死也不会向任何人屈服。
可能是因为职业和经历相同,狄亚斯并没有为哥伦布的傲慢态度而感到恼火。相反地,他在这艘遍体鳞伤的帆船上见到这个胡须满脸饱经风霜的哥伦布反倒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可算是“英雄识英雄”吧。他们之间很快就建立了友谊,哥伦布被邀请到葡萄牙战船上参观,受到有相当规格的欢迎。战船上的号手和鼓手为他演奏了欢迎曲。哥伦布收到一封盖有葡王印鉴的邀请信,他感到不能不接受邀请。
约翰二世在信中对哥伦布大加赞誉,国王显然也想从他那里掏一掏此次航行情况的口风。哥伦布来到离里斯本大约30英里的圣·玛利亚·达·维土德修道院晋见葡王。葡王以礼相待,态度十分友善,对他大加赞扬,少不了溢美之词。虽然海洋统帅此时心情愉快而又轻松,但他仍然没有放松警惕。因为正是这位反复无常的葡王差点将“印度”从他手中偷去,此事已发生两次。拉斯·卡萨斯在其《印度群岛史》中对此有详尽的描述:“当国王和统帅谈话时,他命令在他身旁的桌上摆一碗豆子,然后用手势示意一个在场的印第安人把豆子排列在桌面上,表示哥伦布声称在那儿的王国中发现了的各个岛屿的位置。那个印第安人迅速地排列出了伊斯帕尼奥拉、古巴、卢卡约群岛和其他一些岛屿。葡王闷闷不乐地观察着,过了一会儿,他似乎毫不经心地顺手把这些豆子抹开,然后令另一个印第安人用其他豆子重新排列一次。这个印第安人像第一个印第安人一样迅速排列出来,而且还排列出更多的国家和岛屿,同时,用他的土话作了解释。这些话当然别人都听不懂。当哥伦布带着印第安人离去后,葡王终于意识到这次新的发现所包括的广大范围以后,他毫不掩饰为失去这么宝贵的财富而懊丧,激动中捶胸高喊道:
“啊!无知的人啊!你为什么让这样的事业从你手中滑掉呢?”
最近,一位哥伦布的传记作家兰德思聪曾经引用过葡萄牙的编年史家的说法:“统帅夸夸其谈而且傲慢无礼,竟然指责国王当年拒绝了他的建议实为一大错。国王的大臣们见到哥伦布如此狂妄,国王如此不悦,曾向国王进言杀死哥伦布,不让他把西航成功的信息带回到卡斯蒂利亚去。但是国王没有同意。”哥伦布在圣·玛利亚·达·维土德修道院住了两天,然后回到船上。
3凯旋
在此以前,有人似乎发现“平塔”号远远地跟在“尼尼亚”号后面,但是因为距离太远,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平塔”号没有在亚速尔群
-----------------------Page78-----------------------
岛停留,避开了最后一段航程中猛烈袭击“尼尼亚”号的那场飓风。2月底平松驾驶的“平塔”号就到达了西班牙西北部加利西亚岸边的一个港口(巴荣纳)。哥伦布早就怀疑马丁·阿隆素·平松想赶在他之前回到西班牙邀功,事情果不出他所料。平松不知道“尼尼亚”号是否能在那场罕见的飓风中保全下来,立即上书住在巴塞罗那的费迪南国王和伊莎贝拉女王求见,国王不给面子,坚持要先见哥伦布,他只好灰溜溜地回到帕洛斯自己的庄园。在这里,他看见“尼尼亚”号平安返航。受到这一打击,他心情十分沉重,再加远航中的种种艰苦磨难,这位年纪已经不轻的航海能手很快就与世长辞了。
3月13日,礼拜三清晨,“尼尼亚”号启碇,离开里斯本。3月14日清晨,“尼尼亚”号绕过圣维森特角,经过17年前他在一场海战中泅水登陆的地点。15日,礼拜五中午,以英雄的姿态驶入帕洛斯港。海湾周围,人山人海,鼓掌、欢呼。钟声、号声、鼓声、笛声在一起交响。人们在此期盼已久,向“尼尼亚”号,向海洋统帅致敬。哥伦布挺立在船头上,身穿那件在“印度”登陆时穿的石榴红大礼服,脚登装有金马刺的皮靴,佩带宝剑,腰插匕首,神采奕奕。欢迎的人群中有国王的代表、公爵、镇长、拉比达修道院的修士、船长、水手、工人、农民、渔夫、商人……
欢迎仪式结束后,哥伦布与贝特丽丝和孩子们团聚,享受天伦之乐。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哥伦布原先已经写好一个正式的远航探险报告,派人把这个报告从里斯本经陆路送往巴塞罗那西班牙国王。4月7日,哥伦布收到了国王费迪南和女王伊莎贝拉的信。国王信中称呼他为:“唐·克里斯托瓦尔·哥伦布,海洋统帅,在印度所发现的海岛的副王和总督。”这正是当年国王答应在他到达印度时授予他的一切职衔。国王召唤他尽快前往塞维利亚的冬宫见驾,希望他把已经开创的事业继续扩大,要求他马上着手准备第二次远航。那封信在对哥伦布表示祝贺后说:“我们的意愿是,在上帝的帮助下由你开创的事业继续下去,而且进一步扩大,我们将为你提供所需的一切,望你尽快返回你所发现的地方。”
哥伦布收到国王这封信以后,急忙又给国王写了报告,建议把伊斯帕尼奥拉岛作为殖民地,同时提出了实现这一建议的详细计划。哥伦布就新发现的殖民地的管理谈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需要派出2000个自愿人员前往定居,这些人应当分散居住在3~4个城镇中,每个城镇设一市长和若干职员,要建立教堂,任命教士,让印第安人皈依基督教。只有领有执照的人才允许从事采金活动,采金活动的时期定在每年中的一段时间,其余时间他们必须从事其他公务。采来的黄金必须上交市镇官员,其中一半归王室所有。这封信由专职信使送呈国王,然后,哥伦布准备进行长途的陆路旅行前往巴塞罗那晋见国王和王后。
之后,海洋统帅制作了一套符合自己现在身份的服装,组成了随行队伍。他们带着采集来的金样和一些在西班牙前所未见亦未所闻的稀奇东西。队伍中包括几名职员,几名仆从和从“印度”带回来的六个可担任翻译的印第安人。这些人或骑马或乘马车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印第安人还是在岛上的那些装束,只是没让他们全身赤裸,腰间围着一块布。头上和身上都佩带着羽毛、鱼骨和黄金装饰品,手里提着装
-----------------------Page79-----------------------
鹦鹉的笼子。一路上人们争先恐后地涌到路上带着惊奇的神色观看这些外来人。在科尔瓦多作了短暂停留,哥伦布与他的两个儿子:迭戈和费迪南,还有贝特丽丝见了面,享受天伦之乐,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美好的时光。再次出发以后经过瓦伦西亚和塔拉戈纳。大约到了4月20日,这支队伍才到达巴塞罗那。费迪南和伊莎贝拉下令将巴塞罗那装饰得花团锦簇,就像过节一样。整个城市的人都涌上了街头,街道两旁的阳台上挤满了盛装的妇女。哥伦布骑着马行进在队伍的最前头。在晨雾中,人们起初只能看见他朦胧高大的身影。随着队伍逐步走近,朝阳的照耀,显出了他神气活现的形象:头上戴着宽边礼帽,披在身后的镶金斗篷随风飘扬,左手执缰绳策马向前,右手不停地高举向欢迎的人致意,靴子后面一双马刺闪着黄澄澄的光,马鞍上镶着白银装饰品。国王派出一批大臣和一支骑马的仪仗队从冬宫——阿尔卡萨宫出发,迎接哥伦布一行。这些王公贵族们在哥伦布的两侧排列成行,五彩缤纷的仪仗队紧跟其后,他们的头盔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哥伦布在宫殿前下了马,疾步进入大厅。这里点燃了上千支蜡烛,大理石的立柱反映出灯火的辉煌。宫殿的编年史家作了这样的记录:他的脸庞因长期被太阳熏烤显得黝黑,海上的航行使他的眼睛锐利有神,银灰色的头发、长而弯曲的鼻子和颇有贵族风度的举止,俨然一副古罗马元老院的元老派头。
当哥伦布一步一趋向国王鞠躬致敬时,费迪南和伊莎贝拉一反常例从座位上站起身来。当他跪下吻他们的手时,他们又破例地向他俯下身来。然后国王和王后请他起立,令人在年幼的王太子唐·胡安旁边摆放了一张椅子,要他坐下。这是十分特殊的破格的荣耀。
应国王之请,哥伦布开始讲述他远航的故事。他在国王面前描述了茂密的苍翠欲滴的热带雨林,令人陶醉的香料,色彩斑斓的鹦鹉和他们的奇妙的叫声。碧蓝碧蓝的海水,清澈透明,可以看见水下几公尺的成群的彩色游鱼。他谈到了全身赤裸的土人,淳朴善良。他谈到卡斯蒂利亚的平原和山冈,无法与之比拟的那些美丽的岛屿。他谈到“圣·玛利亚”号的沉没。谈到土著人对他的巨大帮助。说到这里,他召来六个已经穿上一点衣服的印第安人。他们把鹦鹉、丛林里活的大老鼠、不会叫的狗和奇形怪状的卤咸鱼带上了宫殿。周围的大臣发出一阵惊叹声。过后,他又叫人带进来珍贵的物品——沉香木、棉花和各种香料。他还谈到天真的土著人十分乐意用他们的金首饰换取西班牙人的鹰爪铃和其他小玩意儿。接着他叫人抬进一个橡木大箱,他像魔术演员似地猛然把箱盖揭开,引起在场的人的一阵惊呼,在烛光的照射下,箱子里装满了金冠、金项链、金手镯和大小不等的碎金块。这些闪闪发亮的金子使在场所有的人对“印度”垂涎三尺!
当激动的喧嚷逐渐平息,宫殿里笼罩着一片寂静。这时,国王和王后一声不响地突然双膝跪地。其余的人马上跟着跪下。费迪南和伊莎贝拉仰面朝天感谢上帝,感谢他的慷慨的恩赐。人们齐声唱起了赞美诗:主啊!我们赞美你。唱到最后一行时:啊,主啊,我信赖你,请永远不要让我迷惑,国王、王后和哥伦布都已经热泪盈眶了。
从那时起,每当国王乘着马车出行,总有哥伦布坐在他身旁。这是王室成员也难得的殊荣。从此以后,哥伦布似乎不知不觉地逐渐地变了
-----------------------Page80-----------------------
一个人。海洋统帅认为这一切都是他应得之份。在这种情况下,谁都难于接近他了,包括给了他那么大帮助的佩雷斯修士。从表面上看,一切事情进行十分顺利。连教皇也为哥伦布的发现发来了贺信。那信这样写道:
教皇亚历山大六世
致费迪南和伊莎贝拉,1493年5月4日
我们确实获悉……此前你们曾设想派人发现至今别人尚未发现的遥远的未知岛
屿和陆地,为的是引导那里的土著居民崇敬耶稣基督……你们委任我们可爱的儿子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他沐浴上帝的鸿福,依靠自身的勤勉,终于在航海过程中
发现了那些别人迄今没有找到的遥远的岛屿和陆地,那里的许多居民过着和平的生
活,民风纯朴。我们满怀希望,即如果加以教导,我主和救世主耶稣基督的名义就
会成功地传播到上述陆地和岛屿……
哥伦布首次远征发现新世界的行动本来就已经渗透着黄金的渴求,在第一次远航归来以后,这种渴求演变成为一种狂热。哥伦布本人当然不会放过他认为自己应得的利益。
5月18日,哥伦布得到了国王赏赐33.5万马拉维第。他对此并不满意,就在同一天,他索要每年1万马拉维第的奖金,作为他——第一个看见陆地的人的赏赐。虽然在他的日记中也记载着是“平塔”号上的一个海员最先看见陆地。出于对金钱的贪婪,他显然要把别人的功劳据为己有。后来,那个海员在气愤中离开西班牙远走他乡。
第一次西航往返日程表:
1492,8,2,从西班牙韦尔发附近帕洛思出发
1492,9,6,从加纳利群岛中的戈梅拉岛出发
1492,10,12,凌晨2时水手胡安·特里阿纳看见新大陆
1492,10,29,到达古巴
1492,12,24,旗舰“圣·玛利亚”号在伊斯帕尼奥拉附近沉没
1493,2,15,见到亚速尔群岛中的圣·玛利亚岛
1493,3,4,到达里斯本
1493,3,8,回到西班牙的帕洛思
1493年返航西班牙航速及航向:
日期校正里格数航向
1月16日2东偏南
14东偏北
2东南
12东北偏东
1月17日7东北偏东
10东北偏东
4东北偏东
11东
1月18日10东偏南
7.5东南东
15北偏东
1月19日14北偏东
16东北偏北
-----------------------Page81-----------------------
10东北
11东北偏北1月20日5东北
2.8东南
9北北东1月21日13北偏东
13北北东
21北北东1/2东1月22日8北北东
4.5北偏东
3北东
7东北东
8东北东1月23日21东北偏北
7.5东北
7.5东北东1月24日11东北
14东北东1月25日9.5东北东
6北北东
7东北东1月26日14东偏南
10东南偏东
6北1月27日16.5北北东1/4北
6东北
3东北东1月28日9东北东
5东北东1月29日9.8东北东
8东北东1月30日7东北东
13.5北偏东1月31日7.5北偏东
8.8东北
13.5东北东2月1日10.5东北东
29.3东北东2月2日10东北东
19.3东北东2月3日29东北东
27.5东北东2月4日32.5东偏北
19.3东
-----------------------Page82-----------------------
2月5日13.5东
27.5东
2月6日35.8东
38.5东
2月7日32.5东
22东
2月8日3东
9东偏南
6.8南南东
6.8南南东
2月9日3南南东
16南偏东
5东北
9东
2月10日32.5东
24.8东
2月11日39东
16.5东
2月12日19.5东
11.5东
2月13日6东
7东
13.8东
2月14日5东北偏东
8东北偏东
7.5北北东1/2东
2.5东北
2月15日13东北东
总计里程:1072.8
4发现美洲带来了什么
哥伦布西航发现陆地而且成功返回的消息在欧洲不胫而走。巴塞罗那万人空巷的欢迎的场面,国王接见时的破格礼遇,更使他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形成了一个人人争说哥伦布的热潮,西班牙红衣主教唐·佩德罗·冈萨雷斯·德·门多萨将他当做上宾款待,朝廷显贵争相与他结识,以此为荣。
哥伦布要求国王把去年四月在格拉纳达约定给他的权利重新加以确认。他和他的继承人“现在和将来”永远享有海洋统帅及“你所找到和发现的一切岛屿及陆地”的副王和总督的封号。他有权获得盾形纹章,有权竖立自己的旗帜。旗上绘有两座卡斯蒂利亚城堡,两只莱昂狮子,几个海岛和五个锚——统帅权的象征。这些图案只是在国王的旗帜和银币上才有!
作为副王,他有权任免“印度”的一切官吏,对他们拥有无限的民事和刑事审判权。作为海洋统帅,他对所有从亚速尔群岛——佛德角一线向西及向南整个海洋上的人都享有司法权。
1492年4月29日,哥伦布的远航探险报告通常叫做《哥伦布书简》的拉丁文译本在罗马印行,以后在欧洲各地多次重新印行,造成极大轰动。拉丁文在当时的欧洲几乎是通用的语言。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教皇尽早确认新发现的土地的主权归属。教皇亚历山大六世是西班牙人,原来是阿拉贡的主教。他是靠了费迪南和伊莎贝拉的支持才当选登上教皇的宝座的。他在1493年5月4日颁布了第三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训谕,规定在亚速尔群岛以西318海里处按经度划一分界线,分界线以西所发现的土地属西班牙,以东属葡萄牙。哥伦布通过远航亲身体会到,指南针的磁针从东向西变化,欧洲的暴风让位给平静的信风也大致在这条线上。但教皇规定的这条分界线由于葡萄牙的反对没有生效。后来约翰二世采取敌对行动,隔断了去“印度”的一切航路。费迪南和伊莎贝拉才按照1494年的托德西拉斯条约,同意把分界线移到佛德角以西370里格处的子午线上。西葡两国君主们就是这样凭着他们的实力任意瓜分和宰割着世界。
哥伦布的发现迅速地改变了欧洲人的观念。在此以前的好几个世纪中,地中海曾经是沿岸各个民族和国家争雄称霸的活动舞台,现在代之而起的是西边的“黑暗海洋”和大洋彼岸的新奇天地。那里的金银、香料和驯服的土著居民成了他们新的争夺对象。
哥伦布在王宫受到隆重款待的日子里,碰上三一节、圣灵节和基督肉体节,气氛庄严肃穆而又不乏欢歌笑语。西班牙王室给六个印第安人受洗使哥伦布大为感动。国王、女王和王子都乐意做他们的教父教母。洗礼在巴塞罗那天主教堂的圣洗台进行。贵族、神甫和显要人物簇拥着国王们,哥伦布骑马走在国王身旁,进入巴塞罗那的大厅。居民们向他们欢呼致敬。印第安人中有一个是瓜卡纳加利亚的族人,他取的教名为“阿拉贡的费迪南”。第二个取的教名为“卡斯蒂利亚的唐·胡安”。一个充当翻译的印第安人在受洗时,取名为“唐·迭哥”。“卡斯蒂利亚的唐·胡安”后来留在王宫,作王子的侍从,但不到两年就死了,其余五人仍旧随统帅返回新大陆。
哥伦布西航的另一“发现”是烟草,即所谓“淡巴菰”(Tabacco)。这原来是阿拉瓦人给他们的Y形烟斗所起的名字。印第安人常用它来吸烟,以后又把烟叶称做淡巴菰。哥伦布11月6日星期二的日记中对此作了记述。古代印第安部落召开酋长会议时,要举行一种隆重的喷烟仪式。司仪将金色的烟叶卷折塞入长长的烟管以火点燃,用力吸取后,连续喷烟三次,第一次吐向天空,感谢圣明的神保佑部族的生命繁衍昌盛;第二次吐向大地,感谢哺育他们的慈母赐给各种食物,使人们生活美满幸福;第三次吐向太阳,感谢光明永远普照人间,使万物生长。
拉斯·卡萨斯在其《西印度群岛史》第四十六章中详细描述了此事:
“两个基督徒在路上看见很多男女穿过村庄。男人手中常拿着一根柴棒和一种草,吸草点燃后冒的烟。这是一种干草,把它放在干叶子上卷成筒,就像圣灵狂欢节时小伙子们做的那种纸枪。然后,把筒的一端用柴棒点燃,在另一端用嘴或鼻子吸冒出的烟。那玩意儿能使肌肉麻痹,使人昏醉,但据说也能使人消除疲劳。当地人将其叫做——如我们今日所称——托巴菰。我在该西属岛屿上见西班牙人也吸此物。当人们指责他们,说是一种恶习,彼等却回答说,只要一上瘾就难以戒掉。我不知烟有何味或有何好处。①”西班牙人很快就学会吸烟,并把它普及到世界各地,流毒全球至今。
① 《哥伦布航海日记》,第57页。
哥伦布和他的水手们从新大陆带回的另一样东西是梅毒。这种病毒在美洲土人中由来已久,传布很广。六个印第安人在巴塞罗那曾经和当地妇女有过亲密的交往,这些妇女可能是出于猎奇或者是出于金钱的目的和他们接触。哥伦布率领的水手也可能是在新大陆寻欢作乐而染上这种疾病。值得提到的是强壮的马丁·阿隆索·平松在返回帕洛斯不到一月的时间就死亡,是否也是由于这种疾病不得而知。欧洲发现梅毒的首次记录是在1494年,是法国在远征那波里回国的士兵中间发现的,是与印第安人有过接触的西班牙妇女把梅毒传染给法国士兵的。拉斯·卡萨斯在1503年前后写作的《为历史辩护②》一书中对此作了肯定。
② 《新大陆之光——哥伦布传》,第88~89页。
这种病毒的可怕不亚于后来欧洲人带给印第安人的天花和麻疹。
哥伦布在新大陆也注意搜集植物,他想用这些植物证明他们已到达了亚洲大陆的边缘。他把一种带点香味的灌木当做肉桂,把秋葵当做树胶,他还声称找到了乳香大黄。但这些植物并不是地道的亚洲的产品。另外,他还发现了印第安人作为主要食物的玉米、番薯、马铃薯,哥伦布把它们带回西班牙后,陆续传入欧洲各国。
历史学家艾尔文·约瑟非指出:今日世界食物总量中几乎一半的作物是美洲印第安人种植的,而白人只是在1542年以后才知道它们。发现美洲以后,西班牙帝国迅速扩张:1509年占领牙买加和波多黎各,两年后占领古巴。从此,印第安人陷入极其悲惨的境地。拉斯·卡萨斯描写道:西班牙人就像狮子、猛虎、恶狼扑向羊羔一样扑向那些善良的印第安人。在40年中,伊斯帕尼奥拉的印第安人口从原来的300万锐减到300人,另外还有在牙买加、古巴和波多黎各的900万人受到残酷的压迫。最下等的西班人可以随意强奸印第安酋长的妻女,为了榨取黄金他们任意严刑拷打。骑士们耀武扬威地在街上招摇过市,他们手执宝剑和长矛以杀死印第安人为乐事。婴儿们从母亲的怀中被夺走,或扔在石头上摔死,或抛入水中淹死。
西班牙殖民者在征服了这些地方以后又陆续把他们的魔爪伸向了中南美洲。
哥伦布西航成功以后不到半个世纪,加勒比群岛的大部分、整个中美洲以及南美洲的大部分全都落入西班牙和葡萄牙人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