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传记系列——

 

 英雄探险家卷——海伦·凯勒

谢新吾 吴新勇   编著

第八章  生平故事








  1. 3000元稿费


  四年的大学生活,最令她记忆犹新的是那个美丽的湖。

  人人都喜欢这个湖。湖四面环山,周围尽是芳香树林。海伦把自己的一条名叫“纳益埃德”的小船放到湖中。

  她喜欢带妹妹弟弟去划船。

  13岁的小妹妹密密会掌航了。他们玩得很愉快,很安全。

  沙利文小姐也驾一只小独木舟和一个木排,备上游泳防身衣。客人很多,他们洗澡,游泳,玩水球。沙利文是天生的游泳能手。可是这一天,她可把海伦一家吓坏了。原来那天下午,海伦和她及小弟弟菲利普斯在游泳。突然小弟弟抓住姐姐的手放在自己嘴唇上。她,海伦已发现有什么不对头的东西了。他含糊不清地说:“姐,我看不见老师了!”海伦着急地说:“快,告诉妈妈!”他们手拉手,拼命跑上码头,尖声大叫母亲的名字。

  幸亏母亲就在附近。听见叫喊,就跑过来问什么事?知道沙利文出事后,她立即找人来帮助,几个男人驾船迅速绕湖驶去。他们找到沙利文小姐时,她已经精疲力谒了。

  可是,翌日,沙利文小姐又毫不畏惧地去游泳了。

  这年夏天过得真是愉快而惊险。

  海伦19岁了,她稳健、自信,也漂亮,长成亭亭玉立、容光焕发的大姑娘了。

  沙利文回忆起12年前那个脾气暴躁、蓬头乱发、站在凯勒家门廊口的“小幽灵”。她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说真的,没有沙利文小姐,海伦也许还在黑暗中摸索。如今,她已经是女大学生了。

  当初,她虽然通过了入学考试,但雷德克利夫学院还是不收她。她只好又再学了一年多。最后她还是进入了这所学院。

  伍德罗·威尔逊总统问她:“为什么一定要进雷德克利夫?”

  她朗声回答:“因为他们不要我。”

  好个倔强的姑娘!

  大学一年级时学生选她当副主席。但她很少和女生接触,更少与教师来往。

  她的英语老师查尔斯·库珀兰德对她的作文挖苦不已。这位老师评卷严格,对学生也十分严厉。

  一日,她正在上课。

  有人进来了。她笑盈盈地说:

  “早安,沙利文小姐。请你告诉凯勒小姐,我是《妇女之家》杂志社的工作人员,威廉·亚历山大。我们的编辑博克先生派我来和她谈话。”

  又是访问!沙利文小姐准备拒之门外。

  但来人说“我们只想请凯勒小姐写篇‘我的生平’,给我们杂志连载。”

  海伦为难了:“我恐怕不行,大学功课正忙哩。”

  亚历山大先生说:“你在大学作文课上已经写了大部分了。”

  哦,是作文!海伦问:“你怎么知道我的作文呢?”

  亚历山大挥挥手说:“这是秘密消息。”

  他说:“如果您愿意写的话,只消把它联成杂志文章形式就成了。假如您愿意签我带来的合同,杂志社可付给您3000元稿费。”

  “3000元!”她大吃一惊。

  这对于海伦来说,不亚于是一颗炸弹,一个天文数字!

  她太激动了!

  她一直有当作家的愿望。

  没有想到,这愿望这么容易就实现了。

  沙利文小姐也十分赞同。

  于是,海伦在他的合同书上,由沙利文指点着签下了自己的大名。她沉浸在幸福之中。


  2. 连载《我的一生》


  此后一段时间里,海伦一直沉浸在美好的梦幻中。她想象着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被人传阅,引起轰动。

  沙利文小姐比她更高兴。她扶持的“树”,终于要成材了。

  海伦写过不少小品文、论文、书信,甚至有短篇小说。

  她安下心来整理,写出了《妇女之家》前几期的连载文。她顺利地用打字机打出了第一部分。

  文章写得不错,流畅上口。

  博克先生阅后非常高兴,立即刊登出去。

  连载在继续。海伦紧张起来。一方面要应付学习,另一方面就是补充材料,写成连载文章。她忙得很哩!

  然而,那边的催稿电报,纷至沓来。

  “我们马上就要发表下一章了。”

  “第6页、第7页看来不连贯,请立即把遗漏部分拍成电报寄来。”

  弄得她们手忙脚乱,写不赢的文章!

  就在这时,杂志社也着急了。幸好一个在兰荪工作的友人走来,看见海伦正在辛苦地写一个章节。他说:

  “我知道有一个人能协助你们这方面的工作。”

  “他是谁?”沙利文问。

  “他是哈佛大学一位讲师。他自己写文章,也是《妇女之友》杂志社的一位编辑。他叫约翰·麦西。我去请他来。”

  “好。”她们正求之不得呢。

  约翰·麦西来了。

  他沉思地听着她们诉说苦恼。这是一个很有风度的青年。他要海伦把笔记、记忆和写出的小品文编成连贯的文章,供杂志发表,以摆脱《妇女之友》所处的困境。麦西先生满怀信心,稳操胜券的态度,使海伦无限高兴。

  沙利文也十分放心。

  显然,他是个编辑能手。他知道怎样选择、分类,提出建议。他不声不响地工作,舒适自在,有时朗读,有时向海伦敏锐而和蔼地提出问题。

  当他做完3个小时工作之后,他要起身回去。文章已经完成了。

  海伦和沙利文感到惊异不已。

  他临走时对沙利文小姐说:

  “沙利文小姐,我想,你最好教我手语字母。我要是能直接和凯勒小姐交谈,我一定能更好地帮助她。”

  他很想和她们交朋友。

  第二次来,他很快就学会了手语字母。不久,就能灵巧地使用它。

  博克先生十分满意,称赞他文笔优美。

  连载完毕,魏德先生让人把故事译成布莱叶文,使海伦第一次读到了自己完整的生平故事。

  世纪出版公司要把它印成书出版。海伦又用一个暑假的时间,把全书重写一遍。出版商觉得,故事虽好,鼓舞人心,写作出色,但作为她的自传,还不能反映她的全部故事。他们又请麦西写了一些补充文章。

  1903年3月21日,海伦的书扩大版本第一版,终于放到了她的手中。这时候,海伦就将是一位享誉全球的作家了。

  《凯勒自传》连载发表后,其中有几段成了波士顿一家报纸重要社论的主题。社论主笔者对凯勒小姐明显地打破了她对大学生活价值的幻想这一点表示遗憾。

  重写传记时凯勒小姐把细小的修改用盲文机在另页上打出来,如果做较大的改动,她就用打字机打出并指明该插入什么地方。然后,根据盲文抄本通读传记,边读边改,把改正的文字记在要付印的底稿上。在修改过程中,她研讨主题,推敲词句;整天坐着用指头迅速地触摸盲文底稿,不时地停下来,对照盲文注释修改内容;她还不停地大声朗读,以保证手稿正确无误。

  不久,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大四时,沙利文突然病了。走路一拐一拐的,是穿高跟鞋太紧,把脚磨坏了。医生说她得马上做手术。

  手术期间,麦西前来帮助海伦完成最后的学业。

  1904年6月,海伦获得了她宝贵的学位。

  在毕业典礼上,没有人特别提到她。毕业生脱帽时,一位姑娘愤慨地说:“沙利文小姐应该和海伦一样,获得大学学位!”

  她们带走了羊皮纸毕业证书。

  海伦以英国文学成绩优异毕业了。

  而麦西,他爱上了沙利文小姐。

  她们在兰荪买下了一栋房子。兰荪,距波士顿仅26英里。

  这里,清洁、芬芳。有弯弯的林中小路,有大片可供探索的林地,有湖泊可以划船,有7亩地可开辟为农场和花园。

  这是一栋农家房子。但舒适宜人。

  她们是用约翰·斯波尔丁送给她们的股票买的。

  这里便于接待客人。沙利文把两个餐厅和一个制酪场,改成一个房间,作为海伦书房。海伦卧室外面是一个长长的阳台。

  她可以随意去户外活动。

  麦西的爱之箭,射中了沙利文小姐的心。麦西把她昵称为“安娜”了。海伦十分支持她的婚事,他们宣布订婚。

  海伦在6月她们买下房子后对沙利文说:“现在,亲爱的斯波尔丁先生好像离我们非常近了。”

  最后,在海伦大学毕业一年后,即5月的一个上午,沙利文站在她的房间里,让贺普金斯太太打扮她,准备结婚了。


  3. 猛狗和猛马


  海伦素来喜欢动物。

  搬到兰荪之后,她准备养些动物。

  有一天,她在读《波士顿读者之声》上的一条消息。读着读着,她竟哭了起来。原来那上面报道:一位波士顿妇女养了一头丹麦种大狗,名叫尼姆洛德,她要出国不能带她的爱犬同行。如果有人真的爱狗,了解这种动物,给它提供一个安适的家,她愿以75元的低价出让。

  啊,兰荪就是一个理想的地方。

  海伦她们赶紧给狗的主人写信。

  麦西去把狗领来了。他回来的时候,脸色不好。海伦伸手去摸狗。她从没见过这么大的狗。

  麦西说:“我看它倒像一头年轻的大象。”

  门敞开了。大狗尼姆洛德一溜烟就冲进屋去,打翻了一张桌子和桌上的灯,稀里哗啦的。接着,它又蹦蹦跳跳地窜到餐室,撞倒桌子,打翻了麦西先生的晚饭饭碗,把盘盘碟碟打得满地都是。最后,他们抓住它,关到仓房去。

  那天晚上,麦西两口子的关系弄得很紧张。

  翌日,他们放大狗去田里散心。

  可是,大狗在拼命啃石头。

  兽医检查之后报告说:“这条狗,没有牙齿,视力非常差。最好是让它睡大觉。”海伦他们听了,都感到十分惊异。

  兽医最后把狗带走了,由他去处理大狗了。

  但天真的海伦,仍然相信《读者之声》的广告。第二次他们注意到上面登的一匹马。上面广告说:“这马勇敢无畏,精神饱满,可供女士乘骑或驾驶。”

  他们付足了钱,由一个男孩把它骑到兰荪来。

  那男孩隐瞒了他在路上被马摔下3次的经过。

  那马叫“白足”。白足看上去外表很神气。

  第二天,麦西把它套上一辆轻便马车。马车还没有驶出房前的车道,白足就表现出犟劲来。麦西走下车去检查一下,这时,一辆汽车驶过。白足就跳腾起来,猛冲过草地,跑出大门,奔上大道,马车在一根石柱上被撞个稀烂。花了两天工夫才找到白足,兽医说:“它是一匹疯马。”


  4. 远方友人


  海伦把结识很多有天才的人并和他们交谈当作她生活中最甜蜜的事。她跟布鲁克斯主教(当时美国最有影响的主教之一),交往很友好。

  还是小孩的海伦就听过他的宣讲。

  后来,她通读了《圣经》。

  第一次会见霍姆斯博士时,海伦特别高兴。他是美国作家。

  海伦天生好交朋友,她耐不住寂寞。

  马克·吐温说,19世纪两个最令人感兴趣的人物是拿破仑和海伦·凯勒。世人对凯勒小姐的敬慕甚至超过了她的成就应该赢得的程度。

  凯勒小姐,身材高大,健康结实。她的双手长期以来一直是交谈的工具,它们已经获得像眼睛一样迅速转动的那种能力,能够表达我们瞥眼就能表白出来的某些情意,这是她习惯使用手势的原因之一。

  她说话时,表情十分丰富生动,能表达她的全部思维方式——她的种种表情使她的面部具有雄辩的力量,表达言语本身的一半含义。可是,对方谈话时的表情她是不知道的。当她与亲密的朋友交谈时,她的手会马上伸到他们的脸上去摸他们嘴的动作。

  海伦小姐品性温柔而善良,灵敏的感觉,良好的脾性和丰富的想象力使她做出的办事计划总是十分明智而又非常完美的。她的好友瓦勒1898年在《琴师》杂志上,这样评价她道:

  我相信她是有史以来思想最纯粹的人……对于她,世界就是她所感知的一切,她甚至没有学会有意地表露出那种“正当的愤慨”,而许多人却是以这种表露感到自豪的。一个警察打死了她家一只狗,她心胸宽大仁慈,她竟然没有说一句谴责警察的话。她只是说:‘假如他知道那是一条多好的狗,他就不会打死它了。’她不仅朝气蓬勃而且纯洁无瑕;她热爱高尚的事物、高尚的思想和高尚的人们的品德。

  一天,海伦穿着一件她很引以为自豪的短上衣,她母亲对她说:“有一个可怜的小姑娘没有罩衫穿,觉得很冷,你愿把你的罩衫给她吗?”

  海伦听说,便动手脱她的上衣,一边脱一边说:“我应该把它送给一个我不认识的可怜的小女孩。”

  她对幼儿们总是关怀入微,百依百顺。婴儿会唤起她天生的母性感情。

  她和大家相处得十分和睦。

  请看她19~21岁时写给友人的信①:

  致劳伦斯·胡顿夫人的信:

  ……我通过了选考的全部课程,其中,高级拉丁语的成绩最好……老实说,我非常艰难地参加了第二天的几门考试。那天,学校当局不让我的老师给我念任何试卷,他们把试卷都为我制成了盲文,这样安排对于语言学科的考试是很合适的,可是这样的数学试卷就不那么好对付了。因此,我没有考出自己本来的水平。您千万别以为我说这些话是在抱怨什么人。当然,校方并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迷惑。他们耳聪目明,怎能意识到这一点呢?我想,他们是不可能设身处地体察到我的困境的……
① 见《海伦一生·信札》

  到目前为止,今年夏天是我记忆中过得最快乐的日子。在这儿,妈妈、弟弟和妹妹已经待了五个星期了,大家都无比愉快,我们朝夕相处,十分幸福,就连那小小的住室也使人感觉特别舒适。要是您也能站在我们的门廊里观赏这美丽的湖上风光该多么好啊!那一个个的小岛在金色的阳光下宛如绿宝石嵌砌而成的座座小峰;独木舟穿来飞去犹如微风中的秋叶。我多么希望您也能呼吸到这丛林里发出的沁人心脾的独特芳香啊!它简直就像那从天而降的轻声细语。我不禁自问,难道这就是传说中古北欧人来到我们海滨时迎接他们的那股芬芳吗?难道这股芬芳就是那千百年来静静地生长和凋谢的花草树木散发出来的香甜气息吗?

  致撒母尔·理查德·富勒夫人的信:

  ……我觉得,我应该告诉您关于冬季计划的一些情况了。您知道,渴望着能像许多女孩子那样去雷德克利夫大学攻读学位,这是我早已确立的志向。但是,雷德克利夫大学的欧文校长却劝我目前只修一门专科。她说,我克服了许多困难,越过无数障碍,成功地通过了各门学科的入学考试,这就已经向人们表明我有能力学习大学课程。她还说明,如果我在本来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写作才能的情况下,单纯为了与其他女孩子并驾齐驱,去追求四年制学历,那是相当愚蠢的。她还说,她不认为学位有什么实际价值,但确认做些创造性的工作比那单纯为一个学位去耗费精力要理想得多。她的劝说看来明智而切实可行,使我不得不接受。从我还是一个小姑娘的时候起,上大学就一直是藏在心底的宿愿,现在要放弃它,这是多么难而又难的事情啊!然而,明知是件蠢事,只是因为长期想做而盲目地去做,那有什么益处呢,是不是?

  噢,我正在进修学位所要求的正规的大学课程。当我成了文学学士时,我想,您就不敢把我叫做无赖了吧!目前学习的是英语、德语、法语和历史。哦,补充一句,那英语竟称为二年级水平的英语哩,您说怪不怪?(虽然我看不出它与普通英语有什么不同。)我比原来自己想象的更喜欢我的功课,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对于来这里我是非常满意的。有时候,课程很难很难,但它们并没有把我压倒。入校前,我没有注重英语和高级法语;现在,我没有学数学,也没有学希腊文和拉丁文。雷德克利夫大学的课程一般是选修的,只有某些英语课程非必修不可,所以,现在我选修了一些最喜欢的课程。当然,我并不打算完全放弃拉丁语和希腊语。可能今后我会继续学习这两门功课。至于数学,我向您保证,我已向它永远告别了,当辞别那些可怕的妖怪时,我是多么快乐啊!我希望在四年之内获得学位,但也不过分急切追求。过于匆忙是不必要的,因为我要从所学课程中得到尽可能大的实际收获。要是我每年只修两门甚至一门功课的话,许多朋友也许会很赞成、很高兴;但我不愿意就这样在大学里度过自己的一生……致威廉·韦德先生的信:

  既然您对聋盲人如此感兴趣,首先,我愿意告诉您关于近来遇到的几个盲哑人的情况。今年10月,我听说在得克萨斯有一个聪明过人的小女孩,名叫鲁比·赖斯,现在13岁。她从未受过教育,但是,据说她能缝纫,而且很喜欢帮助别人做针线活。她的嗅觉可灵得出奇。嗨,进了商店,她就可以径直走向陈列柜,平日也能辨认出自己的东西。现在,她的父母急于想为她找个教师,并且已经写信给希兹先生谈了她的情况。

  我还知道密西西比聋人学校的一个孩子。她名叫莫德·斯科特,现年6岁。照管她的沃特金斯小姐给我写了一封十分令人感兴趣的信。信中说,莫德生来就聋,出生后三个月她就双目失明了。几周前,她刚进校时简直无可奈何,连走路都不会,手也很不灵活,别人尽心竭力地教她串珠子,可是她的两只小手总是垂在身体的两侧,怎么也用不上来。很明显,她的触觉还没有发育起来。目前,她叫人牵着才能走路哩。但是,她似乎是一个特别聪明而有发展前途的孩子。沃特金斯还补充说,这孩子长得也十分标致。我已给沃特金斯小姐回了信,告诉她,待莫德学会了读书之后,我将收集许多故事书籍寄给她。啊,那亲爱的小姑娘啊!当我想到她那与生活中一切美好、理想的东西完全隔绝的情景时,怎不使人心碎肠断呀!然而,我认为值得庆幸的是,她找到了她所需要的好老师——沃特金斯小姐。

  我在纽约拜访了罗兹小姐。她告诉我,她见到了卡蒂·麦克吉尔。她说,那可怜的大姑娘谈吐举止还完全像个幼小的孩子,一见面,那姑娘就玩弄她的戒指,并且把它们摘下来拿走了,一边走一边笑声朗朗地说:“你莫想要回去了。”在言语方面,只有当罗兹小姐谈到最简单的事物的时候,卡蒂才能听得懂她的意思……

  致尼娜·罗兹小姐的信:

  ……在哈利法克斯,我们一直待到八月中旬……每天,那海港、舰艇和公园使我们想个不暇、感受不尽、欣赏不完……“印第安纳”号在哈利法克斯停泊期间,派出渡船邀请,我们登上舰艇。我触摸着舰上的巨型大炮,用手指摸读了她在圣地亚哥俘获的几艘西班牙军舰的舰名,也抚摩了她那曾被炮弹击穿的地方。“印第安纳”号是海港里最大最好的兵舰,我们为她感到自豪。

  离开哈利法克斯后,我们拜访了住在布雷顿海角的贝尔博士。他有一幢建在山上的住宅,设计奇特诱人。那山叫贝思·布雷夫山,俯瞰着布拉斯多湖……

  贝尔博士给我讲了关于他自己所做的许多有趣的事情。访问前,他刚造好一条用顺风风筝推进的小船。一天,他做试验看能否逆风控制船上放出的风筝,当时,我正好在船上帮他放风筝。我发现一只风筝上的筋索是铁丝做的,凭着我串珠时获得的一些经验,我说,我认为那些铁丝会断掉,贝尔却十分自信地回答了一声“不会”。说着,风筝放上天空去了。

  可是,不一会儿,它便开始吱吱咔咔地拉扯起来,咔嚓,铁丝断了,那只大红龙脱链而飞了。此刻,贝尔博士垂头丧气,呆呆地站立着,眼巴巴地盯着那风筝直飞出视野之外。打这以后,贝尔博士每每总要问我筋索是否耐用可行,倘我回答“不行”,他就立即拆换铁丝。总的说来,我们玩得十分有趣……

  致爱德华·埃弗雷特·黑尔博士的信①:
① 该信是由黑尔博士在纪念塞缪尔·格里德利·豪博士诞生一百周年的纪念会上宣读的。纪念会于1901年 11月11日在波士顿特雷蒙特教堂举行。

  我和我的老师都希望参加明天举行的豪博士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大会,届时恐怕没有机会与您交谈,因此,现在写信告诉您,您将在大会上演讲,对此我万分高兴,因为我感到,您比我认识的任何人都将会更好地表达我们——盲哑人对豪博士的由衷感激。我们把自己获得的一切——教育、幸福和种种机会全都归功于豪博士,是他拨亮了盲人的眼睛,是他给了哑巴以言语。我正坐在书房里,书丛环抱四周,享受着伟人贤哲的亲切甜蜜的友谊。我极力设想,要是豪博士没有完成上帝赋予他的伟大使命,我的一生可能变成什么样子呀!假若他没有承担起教育劳拉·布里奇曼的责任,没有把她从地狱的深渊里拯救出来……


  5. 担任盲委主席


  麦西是海伦文学工作上极好的伙伴。他是她最高明的批评家和顾问。海伦的工作需要有人欣赏。因此,每次得到麦西的赞扬时,海伦便十分地高兴,精神更加焕发。

  麦西给海伦介绍了一批新的书籍。他在她手上拼读。如果遇到海伦有用的文章,麦西便把它译成布莱叶盲文。

  海伦很喜欢麦西的说话。说他“讲话时,遣词造句就好像是在写一本小说一样认真”。

  麦西对海伦体贴入微。他从屋里连上铁丝,一直连到林子里。这样,海伦便可以后由自在地自己去散步。铁丝有1/4英里长。

  一次,她写的一篇稿子没能及时完工,他彻夜不眠地为她打字,共打了40页纸,使稿子如期寄到出版社。

  海伦为《世纪杂志》社写了一组文章。

  麦西撰写评论,人称是美国当时第一流的批评文章。

  海伦写了一首长诗《石墙之歌》,第二本书《我所生活的世界》也已经问世。

  她写的《我的生平》出版后,有人可笑地大唱反调,说什么一个又聋又盲的女孩不可能知道所写的一半的世事。

  海伦在她的新书里进行解释,她是如何用触觉、震觉、味觉、嗅觉来代替视觉和听觉的。

  她记忆人的能力是异乎寻常的。她记得握手时别人手指的动作,甚至记得与不同人握手时,每个人所具有的互不相同的肌肉紧张的程度。

  最能反映她的性格特征的是幽默。使用语言的熟练技能和玩弄词藻的习惯使她谈吐风趣,警句妙语随时脱口而出。

  她那富于幻想而又爱冒险的精神激励她奋发图强,使她成了心理学家难以解释的研究对象。一位心理学家问她的老师,凯勒小姐是否在睡梦中还在用手指拼写。老师回答,她认为熬夜做这样的观察是不值得的。

  她凭借香水或烟草气味就可认出她的朋友。

  通过颤动,她便知道一个木匠使用的是刨子、锯还是锤子。

  她还能分辨欢乐或忧愁的乐曲。

  一次,她和伯尔医生冒雨而行。他站住,让她抚摩一棵树。她抚摩着一棵小树,说:“我感觉到一阵微弱的嗡嗡声——一种银铃般的低语,好像那些叶子在互诉衷情。”

  她站在阳台上。

  阳台有一棵美丽的紫藤。她用手摸它。它那卷须就会卷住她的手指。那日,苹果芳香四溢,她手扶栏杆而立,突然她感觉到一种从未体验过的颤动。颤动得很有节奏,不断重复,突然又停止了。一枝紫藤碰到了她的脸颊。于是,她知道,那是一只小鸟摇动紫藤。鸟回到了栏杆上。这时,沙利文小姐在她手中拼道:

  “那是一只夜鹰,它站在你身旁的一根角柱上,你伸手就可以摸到它。”

  海伦觉察到小鸟鸣叫的拍子:

  “惠——仆——维!惠——仆——维!惠——仆——维!”

  沙利文说拼着:“那是雌鸟在唱。它们一唱一和。”

  1906年,海伦出任第一个为盲人的社会工作。她担任了马萨诸塞州盲人委员会主席。

  社会上各种书信,雪片似地飞来。

  各种年龄的盲人都来向她求援,请写文件,请求相见。她的家门口挤满了求教的人。

  这使海伦和沙利文、麦西都忙碌不已。

  麦西说:“海伦·凯勒已经变成一个慈善机构,而不是一个人了。”


  6. 电影演员


  事出有因。海伦·凯勒当电影演员是缘于她的一本书《少女时代》。

  1918年,海伦·凯勒接到一封来自远方的信。

  信是法兰斯·米拉博士写来的。米拉博士表示,他将海伦创作的作品《少女时代》拍成电影,希望海伦亲自参加演出,角色就是自己演自己。

  海伦十分高兴!

  她明白,她把个人的这段经历拍成电影,广为播映,必将鼓舞许多不幸者的勇气。

  她当下复信给法兰斯·米拉博士,答应如约而至。

  选择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海伦赴好莱坞拍片子。

  好莱坞,远离海伦居住地纽约市郊。

  千里迢迢,旅途劳顿,她怕老师沙利文吃不消,便让沙利文留在了纽约。

  海伦只带着汤姆逊小姐远道而来。

  《少女时代》一书,是海伦的代表作之一。编剧根据《少女时代》中的主要内容,写出3份镜头剧本,改编后,电影取名为:《救济》。

  《救济》,言下之意就是有千百万盲童等待社会福利事业而救济。

  导演是乔治·普拉特先生。他曾因执导《青鸟》而闻名。

  经过长途劳顿,海伦抵达了好莱坞。

  她首先得慢慢熟悉环境。汤姆逊小姐陪同她进行生活的体验。经过一段时间的环境熟悉,电影正式开拍了。

  首先是摄片头。这项工作还比较简易。普拉特先生的指示,然后他把这些内容写在海伦手上,等海伦完全了解后,再听导演敲桌子指挥进行。

  汤姆逊小姐在海伦手上写:

  “面对太阳举起手来——”

  导演敲桌声。海伦就开始表演。

  所谓太阳,其实就是一盏亮度很强的大灯。

  汤姆逊小姐又在海伦手上写道:

  “面露惊愕的表情找寻鸟声的来源——”

  导演乔治·普拉特先生的敲桌声。

  海伦就露出了惊愕之色,并装出在寻找鸟声,奔走于林中的样子。

  拍摄工作艰难而趣味无穷地进行。

  有时候,导演乔治·普拉特先生会亲自在海伦手上写上:“不要害怕,在笼子里的不是狮子,只是一只小金丝雀罢了。”海伦的笑容便会出现在脸上。

  海伦从生下来到这时从未拍过影片,一方面,她站在拍摄机前,感到有无比美妙的刺激;另一方面,她又感到浑身都不自在,强烈的灯光照在她的身上。她老是觉得全身热烘烘的,汗水直往下流。要在摄影机前很自然地表演节目,的确很不容易。

  可是导演乔治·普拉特先生并不考虑这些,他一会儿要她笑,一会儿又要她皱眉沉思,使她的情绪起伏不已。她简直无法去适应这种变化。

  有时她只好茫然地站在那儿发呆。

  好在她亲自扮演的戏并不多。

  反映她少女时代和大学时代的戏,都分别由两位青年女明星扮演了。

  两位女明星不聋不哑也不瞎,可是却能把这个角色演得惟妙惟肖。

  《少女时代》书中还写了海伦与不少重要人物的交往以及对海伦的影响。影片中也要表现出来。因此,《救济》片中,又有了一些重要角色,即对海伦人生道路起着重要作用或有影响的人物。比如著名的传道家菲利普斯·布鲁克斯大主教,即海伦小时候最喜欢坐在他的膝上的那个大主教;还有美国诗人、医生欧立巴·霍姆博士,他一直是海伦和沙利文老师生活上的最大资助者;还有大作家马克·吐温,她精神的导师;还有大科学家亚历山大·贝尔博士,她的良师益友,一生致力聋哑教育的人。此外,影片中还有一些对海伦有过许多关怀和帮助的人物。比如:威廉·苏夫人,一个非常仁厚的慈善家,她把海伦和沙利文视同她的亲生儿女一样关怀备至,照顾周全。她不管自己有多忙,只要海伦有困难,她一定会全力为她们解决困难。还有一个叫洛奇的先生,他不但资助海伦上大学,而且还供给她与沙利文老师的生活费。影片设计了一个宴会,让所有曾经帮助过海伦的好人(都由替身演员扮),都在宴会上出现。

  在影片中,海伦看到了已经死去20年的父亲,还有布鲁克斯主教、霍姆斯博士、洛奇博士以及苏夫人,这些过世的人都各自有了“替身”。

  宴会将要结束时,海伦念了一段这样的台词:

  “目前全国约有8万名的盲人正处在可怜的境况中,他们孤苦无援,而我们的社会目前又没有完善的制度可以帮助他们……这世界上有多少人在从不知生存的喜悦的情况下含恨而终!……因此,我们应该决心为这些人谋更好的生活,让这个世界更幸福、更美好。”

  影片结尾一场,可谓之异想天开。

  导演要海伦扮成和平的使者,像圣女贞德一样骑着白马,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

  谁知他们找到的一匹白马十分活泼,跑起来的冲劲十分惊人。

  好几次海伦都差点被摔下马来。她战战兢兢地骑了一段路后,那匹白马忽然做人立状,一时间把海伦吓坏了,幸好旁边有位摄影记者眼明手快,一个箭步冲到她跟前,拉住马缰使它再度站好,否则海伦将一个大跟斗翻下来。


  7. 与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交往


  在那段日子里,海伦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马克·吐温先生,她曾在马克·吐温家里做过客。

  早在1894年,海伦14岁时就听过马克·吐温先生的大名了,随着年龄的增加,马克·吐温给海伦的影响愈来愈深刻,他教给她人情的温暖,生命的可爱。除了贝尔博士与沙利文老师以外,她最敬爱的就是马克·吐温先生。

  海伦第一次见到马克·吐温先生,是在纽约的劳伦斯·荷登先生的家里,荷登先生十分好客,家中总是高朋满座,海伦在他家里认识了不少社会名流,其中最重要的是大作家马克·吐温先生和大企业家洛奇先生俩人,前者是她的精神上的导师和挚友,后者是她的永难报答的大恩人。

  海伦曾与马克·吐温多次见面,并与他通过信。马克·吐温是一个感触敏锐的人,很能体会残障者的心情,他时常为海伦讲述一些感人的小故事或他亲身经历的有趣的冒险故事,让她看到人生光明的一面。

  一天晚上,马克·吐温在荷登先生家的书房里对着许多名流演说,听众里包括日后的威尔逊总统。他的演说内容是有关菲律宾的现状,他说:“大约600名菲律宾妇女儿童躲在某座死火山的火山口中,而侵占菲律宾的美军军官范史东上校竟把他们全数枪杀了。几天之后,这位上校竟又命令部下假扮成当地人,逮捕了菲律宾的爱国志士阿基纳多(即菲律宾的首任总统)等许多人。”马克·吐温先生义愤填膺地痛责这位嗜杀的美军军官,这表现出他的一贯的作风和理念。他反对一切不人道的事情,而且不甘于缄默,一定会大声地抨击。他最看不起没有道德勇气的人。他常常毫不留情地当面指出那些奸邪者的罪行,公然向恶势力挑战。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马克·吐温先生虽然嫉恶如仇,可对弱者却十分同情。他一向很关心海伦,事无巨细,只要与海伦有关,他必然十分热心,而且,他是所有社会名流当中最推崇沙利文老师的人。

  马克·吐温先生与夫人感情很深,不幸夫人比他早逝,为此,他哀伤不能自已,顿觉生活中少了许多东西。他常对人说:“每当来拜访我的客人离去之后,我总是一个人孤单单地坐在火炉前,备感孤独寂寞的难耐滋味。”

  在他的夫人去世后的次年,一次马克·吐温在谈话中提到:“去年是我有生以来最悲伤的一年,如果不是因为我有许多工作可以打发时间,我几乎要活不下去了!”

  此后,他也常为了没有更多的工作而觉得遗憾。

  有一次,海伦安慰他说:“请不要想那么多,全世界的人都尊敬您,您必会名垂青史,永垂不朽的。萧伯纳把您的作品与伏尔泰的文章相提并论,而评论家契普林也把您誉为美国的塞万提斯呢。”

  听了她的话,马克·吐温回答道:“你不必说这些话来令我高兴,海伦,你知道吗?我所做的一切事情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引人们发笑,因为他们的笑声令我感到愉快。”

  海伦认为马克·吐温是一个真正伟大的美国人,因为他具有美国先民的开疆拓土的精神真髓,他崇尚自由、平等,个性豪迈爽朗,不拘小节,而且很懂幽默。

  马克·吐温读了海伦写的《我所居住的世界》一书后,十分赞赏,随即写了一封信,邀请海伦、沙利文老师和麦西先生3人到他家里,住了几天。

  临走的前一天夜里,马克·吐温朗诵他的作品《夏娃日记》给他们听。海伦使用读唇法来听,伸手轻触他的嘴唇,清醒地感受到他的音调犹如音乐般地悦耳感人,每个人都听得入神。当他念到夏娃去世,亚当站在墓前凭悼的那一幕时,大家都忍不住流下泪来。


  8. 贝尔博士——聋哑人的朋友


  贝尔博士是电话的发明者,1876年3月10日,贝尔博士通过自己新发明的电话对正在另一个房间里工作的自己的助手华特逊先生说:“华特逊,我有事,请你过来一下。”华特逊突然听到这句话,当场吓了一大跳。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启用电话。

  贝尔博士还发明了对讲机、感应天秤等许多有用的东西,他曾致力于铺设海底电缆,失败过不知多少次,最后终于使梦想成真。

  贝尔博士还是个致力于聋哑教育的大慈善家。他将发明电话而得到的钱用做聋哑者的奖学金。英国聋哑教育促进会就是他创立的。

  贝尔博士对聋哑教育的热心,一半来自家传。他的父亲梅尔·贝尔先生发明了聋哑教育的读唇法。贝尔博士及其父亲都从事发声学研究。为了使聋哑的孩子们能够像正常人一样说话,贝尔博士尽了很大的努力。在聋哑教育上,他坚认口述法比手语法更好,他的理由是:聋哑人只有学会讲话,才能达到普通人的知识水平。

  海伦一生努力学习讲话,就是受了贝尔博士的启发。她10岁时,就曾与贝尔博士一起出席聋哑教育促进大会。由于贝尔博士资助,波士顿的帕金斯盲校的校长才把沙利文老师派到海伦身边来。贝尔博士一开始就非常赞赏沙利文老师的教育方式。

  贝尔博士与海伦的交往时间最为长久,感情也最好。他始终是海伦的一位至亲至爱的好朋友。贝尔博士经常鼓励海伦说:“世界上的事情无所谓难易,只要你用心去学习,一定可以了解的。”海伦就是在贝尔博士的指引下,一生自学不辍。贝尔博士对海伦的关心不亚于她的父母,他时常劝海伦考虑一下婚姻问题,但海伦认为自己有生理残障,不能做任何家务,一旦结婚,不会给丈夫带来方便,只会增加其负担,所以她坚持终身不婚。

  贝尔博士生于英国爱丁堡,后移居加拿大,再移居美国波士顿。他的典雅的住宅正好位于波多马克河的入海处。风景十分优美。1920年,贝尔博士曾对海伦说,他预测,不出10年,纽约与伦敦之间就会开辟航线,以飞机为交通工具的时代终将来临,博士还说下一次世界大战将以空中为主要战场。他的这些科学预言后来都应验了。贝尔博士在1922年的8月3日去世,遗体就葬在波士顿的雪山顶上。



免费E

更多好书请

书作品

登陆:应天故事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