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奥地利军队开进了波兰,叶卡特琳娜却说:既然他们先吃了,大家为什么不也吃点呢
1763年波兰国王奥古斯都三世死后,叶卡特琳娜把她的情夫,波兰贵族斯塔尼斯劳斯·波尼亚托夫斯基扶上了波兰王位。波兰名义上是由议会领导的民主国家,议会拥有选举国王的权力和自由否决权,一个议员反对便可否定整个决议。而议会实际上控制在几个贵族大家族手中,他们争权夺利,有的甚至不惜牺牲国家民族利益,与外国势力相勾结。整个波兰看似民主,实则一盘散沙,混乱不堪。叶卡特琳娜对这样的邻国大加欢迎。1766年,俄国驻波兰大使列普宁要求波兰议会给予东正教徒、新教徒和波兰国教天主教徒相同的权利,结果遭到拒绝。列普宁便借口宗教平等问题,派30000俄军开进波兰。在俄国的压力下,议会只得承认东正教、新教和天主教徒享有同等权利。1768年波俄又签订“保证条约”,由俄国保证波兰的宪法。波兰实际处于俄国的控制之下。
俄国的横蛮无理深深激怒了部分有民族气节的波兰贵族,他们在巴尔镇组织了武装同盟。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松散的政治团体,在俄军的攻击下很快土崩瓦解。1771年,奥地利首先对可怜的波兰下手了,用武力占领了两块波兰领土。叶卡特琳娜获悉后,没有急于采取行动,而是先探探普鲁士的口气。当她发现腓特烈二世也想混水摸鱼时,便笑着说:
“既然他们先吃过了,大家为什么不也吃点呢?”
软弱的波尼亚托夫斯基无可奈何,只好流着泪水,看着三个强盗于1772年8月5日在圣彼得堡签订了瓜分自己祖国的秘密协议。他们竟声称他们的行动是“为了在这个国家内部建立安定的秩序,并给予它一个更符合其邻国利益的政治生存权”。俄国占领了德维纳河,德普哥河与德涅伯河之间的大部分白俄罗斯地区和一部分拉脱维亚地区,面积92000平方公里,人口160万,得利最多。普、奥也掠去了1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俄罗斯在波兰的行径早就引起了欧洲大陆的另一个强大的帝国法国的不满。但法国的政客们不想直接与俄国对抗,他们想找一个打手。恰好土耳其即奥斯曼帝国与俄国宿怨未解,他们为争夺里海北部要塞亚速夫多次发生战争,亚速海至今仍在俄国人手里。在法国人的挑动下,1768年土耳其苏丹要求俄国撤出波兰。叶卡特琳娜对土耳其的抗议一笑置之,她正巴不得土耳其人开战呢,这样的话,俄军就可以借机占领克里米亚,打开通向黑海和达达尼尔海峡的门户,甚至占领东正教的诞生地——君士坦丁堡。土耳其苏丹果然沉不住气了,在一次小小的边境冲突之后,他下令把俄国大使监禁起来,向俄国宣战。第一次俄土战争爆发了。
这是一场双方都没有什么准备的战争。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称之为“瞎子对瘫子的战争”。俄国陆军缺乏训练,装备不齐,有的士兵手中拿着一杆不能射击的破枪,怀里仅有三颗子弹;海军情况更糟,叶卡特琳娜的宠臣阿利克谢·奥尔洛夫被临时任命为海军上将,而在这之前他从未见过战舰,甚至没有见过水兵。而海军的训练情况也让人担心,奥尔洛夫说:“水兵们不知道必要技术要领,军官们不知道如何指挥,战舰毫无用处,刚开动就一只接一只搁浅了。看到这些情况,我的头皮都发麻。”
也许是叶卡特琳娜福星高照,也许是俄国士兵无所畏惧的尚武精神在起作用,要么就是奥斯曼帝国气数已尽。鲁米扬则夫元帅率领16000名装备低劣的俄军,居然打败了15万土耳其军队,控制了亚速海,夺取了战略要地塔甘罗格港。阿利克谢·奥尔洛夫也竟然率领那支“毫无用处”的舰队驶出波罗的海,穿过英吉利海峡,进入地中海,然后在爱琴海的车斯米湾的海战中,一举歼灭了土耳其的一支训练有素的优秀舰队。这场战争一打就是6年,直到1774年7月,土耳其屡战屡败,俄国也因普加乔夫起义弄得焦头烂额,双方才被迫坐下来签订《库楚克·凯纳吉和约》。俄国得到了亚速海沿岸的一些要塞、布格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大草原,获得了黑海和达达尼尔海峡的通航权,把克里米亚汗国置于它的保护之下,并得到了450万卢布的赔款。1783年7月,亲俄的克里米亚汗在波将金的支持下,同意克里米亚并入俄国版图,至此,俄国不仅控制了里海,而且控制了黑海。波将金也被女皇封为“塔沃利达亲王”。
2. 叶卡特琳娜在克里米亚招摇过市;土耳其忍无可忍
塔沃利达亲王波将金在新兼并的克里米亚经营四年之后,为了展示自己的政绩,奏请叶卡特琳娜女皇来南方进行一次盛大的巡幸。他在信中说:“辽阔富饶的南方各州,比神话世界还要美丽。您的巡幸将如同在舞台布景中穿行。归顺的鞑靼人忠诚友好,您将会看到您的新臣民以他们虔诚的方式热情欢迎您。”叶卡特琳娜也确实想去看看她亲手为俄国攫取的彼得大帝梦寐以求的这块神奇的土地。于是,一切准备工作便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
1787年1月,圣彼得堡还是冰天雪地的世界,叶卡特琳娜南巡的队伍在隆隆礼炮声中浩浩荡荡地启程了。陪同女皇巡幸的除了朝中大臣外,还有不少外国使节,其中有奥地利大使科贝策伯爵,英国大使菲兹·赫伯特爵士。法国大使塞居尔伯爵,叶卡特琳娜还邀请了奥地利国王约瑟夫二世和他的侍从德利涅亲王在途中和她相会。女皇的巡幸队伍由180辆豪华雪橇组成,其中女皇和大臣们及外国使节乘坐的16辆豪华雪橇实际上是一个移动的小客房,每边开有三扇窗户,里面坐垫、沙发、地毯、火炉和桌子应有尽有。车厢很高,人可以站起来行走。每辆雪橇由八至十匹健壮的纯种马牵引。茫茫的雪地上燃起了无数的火堆,连绵不断,像路标一样为车队指引了前进的方向。
巡幸队伍到达基辅后,足足休息了一个月,直到春天的到来。在这里,为约瑟夫二世打前站的德利涅亲王和女皇相会了。五年前德利涅亲王曾到达彼得堡,他的潇洒风趣给叶卡特琳娜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久别重逢,他们异常友好。德利涅亲王对女皇也称颂备至,在他的眼里,“与其说她(叶卡特琳娜)傻,不如说她美;她那威严的前额在经常流露出甜蜜微笑的双眼衬托下显得温和了,她的前额把她暴露无遗,无须拉瓦特那样的研究,也可以像读一本通俗的小说一样从她的前额读到天才、公正、勇敢、深邃、温柔、平静和坚定;宽阔的前额显示出她有良好的记忆力和想象力,人们仿佛看到她的大脑能容纳万物。……她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即使她在思考别的事情,也会装出一副凝神静听的样子。”①德利涅亲王和赛居尔伯爵是女皇最愿意与之交谈的两个朋友。
①引自《德利涅亲王选集》。
第聂伯河解冻了,波将金决定巡幸改走水路。整个队伍已达3000人,他们分乘80艘大船,顺流缓缓而下。波将金像个高明的舞台布景师,在船队停泊的地方,他总能让女皇及贵宾们看到一群群身着节日盛装的人群高呼女皇陛下万岁;沿岸的房屋都装饰着美丽的花环和挂毯;辽阔的草原上不时驶出一队队训练有素的哥萨克骑兵。到处一片歌舞升平,人们安居乐业的景象。其实,有无数衣衫褴褛的人被驱赶得远远的,或者被告之只能呆在家里,不准出来;许多花环后面的房子破旧不堪,或者根本就是连夜赶建的只有三堵墙的假房子。看客们的心中有数,但叶卡特琳娜已习惯于奉承,即使她清楚有的东西是虚假的,她也认为波将金的心意是真诚的;外国使节则真假难辨,怀着羡慕与担忧的心情向各自的政府报告俄国的辽阔强盛。
行至卡涅夫时,叶卡特琳娜与分手28年的情夫、现任波兰国王斯塔尼斯劳斯·波尼亚托夫斯基会面了。他是来向女皇告状的,状告俄国驻波兰大使列普宁亲王在波兰胡作非为,欺压人民。叶卡特琳娜带着现任情夫马莫诺夫亲切地听他诉说。但她感兴趣的不是前任情夫的苦衷,而是现任情夫佯装出来的嫉妒神情。她居然天真地相信这个27岁的小伙子会为58岁的老太婆产生嫉妒之心。波尼亚托夫斯基想多留一大,单独会见女皇——他惟一爱过的女人,但是,女皇出人意料地拒绝了。他只好在心里诅咒这个没有心肝的女人,伤心地离开了。
他刚走,约瑟夫二世就上船了。看着沿岸俄国新开垦的处女地,他不无辛酸地写道:“无论是在德国或在法国,我们都不敢从事这里的人们所从事的事业。这里,人民的性命和劳力不值一文;这里,人们在沼泽地上修公路,建港口、要塞和宫殿;人们在沙漠里植树造林;国家不给劳动者分文,他们一无所有,却毫无怨言,他们忍饥挨饿,露宿荒野……此外,叶卡特琳娜还随心所欲地花钱,而不会负债。因为她可以根据需要来铸造钱币。”①
①参见亨利·瓦洛统《叶卡特琳娜二世》。
进入克里米亚后,叶卡特琳娜心血来潮,坚决不要俄罗斯军队护卫,坚持要当地部队护卫。这确实是个冒险的举动。克里米亚是个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国家,妇女不戴面纱是不准出门的,他们并入俄国还不到四年,谁能担保没有激进分子对基督教徒,兼并他们国家的仇人——俄国女皇采取过激行为呢?然而,事实证明叶卡特琳娜的大胆是正确的。
重信义的鞑靼骑兵很好地完成了保卫任务,甚至还在一次翻车事故中救了女皇。
巡幸到新建的港口塞瓦斯托波尔,波将金有意让贵宾们大吃一惊。
在未先通知的情况下,突然开出一支威风凛凛的舰队,边挥战斗序列展开,边鸣炮向人们致敬。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就建成一个新型港口,装备起一支强大的舰队,外国使节们无不感到惊奇。塞居尔伯爵不失时机地恭维女皇说:“陛下,塞瓦斯托波尔港的建成,充分证明了彼得大帝在北方开创的事业,您在南方完成了。”
1787年7月,叶卡特琳娜回到了分别六个月的圣彼得堡。她还余兴未尽,土耳其苏丹阿卜杜·哈米德却提出了愤怒的抗议,他无法忍受沙皇在这块新兼并的土地上招摇过市,并组织军事演习。他认为这是俄国的公开挑衅。他号召土耳其人民不惜一切代价,打一场反对强盗的圣战。
3. 俄国南北受敌,叶卡特琳娜却把黑海北岸抢了过来
战争的硝烟味越来越浓了。普鲁士、英国和法国早就对俄国咄咄逼人的攻势惊恐不已。此时它们觉得又有好戏即将开幕了。便毫无顾忌地火上浇油,公开支持土耳其。1787年8月阿卜杜·哈米德苏丹向俄国驻君士坦丁堡的大使布尔加科夫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俄国归还克里米亚,布尔加科夫断然拒绝,于是他又像前任大使一样被关进了七塔城堡。战争开始了。
从来都乐观自信的叶卡特琳娜,这回却忧心忡忡。土耳其人来势甚猛,他们是保卫国家领土完整的卫士,士气高昂,又有英、普、法等国的支持。而俄军武库空虚,组织涣散,更危险的是统帅部意见分歧,鲁米扬则夫、苏沃洛夫、列普宁等功勋卓著的高级将领根本瞧不起面首出身的波将金,而他是对土耳其战争的最高统帅,陆军元帅兼海军元帅。
尤其要命的是在土耳其人的猛烈攻击面前,他斗志全无,劝女皇议和,甚至想撤出克里米亚。
叶卡特琳娜对这个曾经令她心醉神迷的有着钢铁般意志天才情夫的胆怯行为莫名其妙,甚至感到愤怒。但她仍对他寄予厚望,不断写信给他,像母亲、像妻子、像情人、像师长,也像君王,激励他。她在信中写道:
为什么一开战就要从一个并未受到威胁的州里撤退出来呢?与其后撤,还不如进攻奥察科夫和宾杰尔,从而转守为攻,这总比如你所说我们话不投机要好。要鼓足勇气!要鼓足勇气!我是把你引为知己,养子和学生,才写这话的。有时,你比我本人决心还大,但此时此刻我却比你勇敢,……我觉得你像一个五岁孩子一样缺乏耐心,而你现在肩负的重任却要求你有百折不挠的毅力。”“要树立克服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要有坚强的信念,要相信,只要有耐心,就必将战胜它。”“我亲爱的朋友,您可不是一个可以随心所欲的无足轻重的人物,您属于国家也属于我个人。您务必要保重。
叶卡特琳娜的坚决态度打消了波将金撤退的念头。但他们仍只守不攻。1787年10月,苏沃洛夫击溃了土耳其人对金本堡要塞的进攻。波将金却不准他乘胜追击,气得他愤怒地质问道:“难道静坐观望可以拿下敌人的要塞吗?”1788年6月,波将金的海军重创了土耳其舰队,掌握了制海权,可以从海上直接炮击奥察科夫。此时他如果下令水陆两路进攻,要塞将唾手可得。但是,他仍坚守阵地,不同意出击。直到12月,波将金才终于下达夺取奥察科夫的总攻令。双方士兵进行了残酷的巷战,最后,俄军大获全胜。6万土耳其人和2万俄罗斯人的鲜血浸红了奥察科夫要塞。但流血并没有完结,叶卡特琳娜的目标是要拿下君士坦丁堡。
就在南方炮声轰隆的时候,北方的瑞典国王古斯达夫三世率领一支强大的舰队,正悄悄逼近防卫空虚的圣彼得堡;另一支陆军部队已攻陷了尼斯洛特要塞,打开了通向圣彼得堡的大门。但是,瑞典国内有不少军官反对国王的行动。古斯达夫三世只得返回国内,处置反对派。1790年,瑞典国内稳定后,又重启战端。被叶卡特琳娜用滑稽剧形式讽刺了一番的古斯达夫,在斯温克松德海域歼灭了纳萨乌海军上将的舰队,彼得堡的居民开始惊恐地逃亡了。古斯达夫却同意议和。8月14日,和约签订,俄国放弃对瑞典旧宪法的保证,承认瑞典政府。古斯达夫因俄国承认他为瑞典的绝对国王而心满意足。叶卡特琳娜也高兴地说:
“我们已经从烂泥中拔出了一只脚;当我们拔出另一只脚时,就该唱颂歌。”
野心勃勃的叶卡特琳娜为何想从烂泥中抽脚呢?原来,西面的普鲁士已经把手伸到了波兰。1790年初,女皇的老朋友奥地利国王约瑟夫二世去世了。他的继承者莱奥波德对俄国没有好感,转而亲近普鲁士。现在,完全可以说俄国在国际上没有一个盟友了。叶卡特琳娜虽然常常对俄国的强大盲目乐观,但她毕竟是一个很理智的现实主义者,她总能把俄国的力量发挥到最大限度,为俄国捞到最大的好处。1790年3月,普鲁士和波兰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很明显,这是针对俄国的。但叶卡特琳娜只能忍气吞声,因为她没有力量同时与土耳其、瑞典、普鲁士和波兰作战。这就是她为什么要从瑞典烂泥中抽脚的原因。
与此同对,俄军在土耳其战场上付出巨大的代价后,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土耳其人不屈不挠,继续顽强抵抗。直到1791年初,列普宁将军率领4万俄军越过多瑙河,在马契纳歼灭土耳其近12万主力部队后,土耳其人才答应和谈。1792年1月,俄土签订《雅西和约》。布格河与德斯特河之间的土地全部划归俄罗斯;克里米亚和奥察科夫并入俄国版图,承认《库楚克·开纳吉条约》有效。叶卡特琳娜虽然把俄国的疆土扩大到黑海北岸,但她征服君士坦丁堡的梦想依然没有实现。
4. 不幸的波兰又被两次瓜分
叶卡特琳娜与北方的瑞典、南方的土耳其签订和约后,两只脚都抽出了烂泥,她可以平静地踱过波兰了。1791年5月3月,波兰议会通过了新宪法,废除了“自由否决权”和“国王选举制”,实际上是废除了俄国保障的根本法。恩格斯认为《五·三宪法》将会使波兰变得强大,他说:“1791年5月3日的宪法在维斯拉河两岸竖起了法国革命的旗帜——它以这一举动使自己大大高出所有的邻居。波兰的旧秩序由此而被消除;经过几十年平稳的、没有外来的破坏的发展,波兰就会成为莱茵河东岸最先进最强大的国家。①”但这决不是叶卡特琳娜和她的俄国愿意看到的,她宣称《五·三宪法》是法国革命精神的产物,她要坚决镇压这个“革命的七头蛇”。于是10万俄国军队开进了波兰,占领了华沙。
①引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天真的波兰人根据1790年的共同防御条约,请求普鲁士出兵援助。
不料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由于在对比利时和法国的战争中遭到失败,反而要求从波兰得到补偿。1793年1月,俄普签订了第二次瓜分波兰的协议。波兰国王波尼亚托夫斯基哀求叶卡特琳娜不要再肢解他的国家了。但他忘记了这是个“没有心肝的女人”。她看重俄国的利益远远胜于对前任情夫的感情。俄国这次分得了白俄罗斯的一部分(包括明斯克)、立陶宛的一部和第聂伯河以西的大部分乌克兰土地、共25万多平方公里。普鲁士也得到了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②叶卡特琳娜不无自豪地说:她“扼杀了一场东欧革命”。
②参见王荣堂、姜德昌主编《世界近代史》。
她也许低估了弱者的反抗精神。就在俄军的眼皮底下,波兰人秘密组织起来。①他们在考斯丘什科将军的领导下,在克拉科夫发动大规模起义。俄国占领者没有想到这个软弱的任人宰割的民族居然会有如此粗暴的举动,他们仓皇之间只好放弃华沙。叶卡特琳娜闻讯非常气愤。她发誓要把这股“法国革命的瘟疫”消灭掉。于是能征惯战的苏沃洛夫元帅率领的俄国大军向波兰进发了。
①波兰民族解放运动领导者之一。(1746年出身于立陶宛没落贵族家庭。1794年领导克拉科夫民族起义,同年底兵败被俘。1796年于瑞士去世。)
普鲁士和奥地利也趁火打劫,派军队进入了波兰。考斯丘什科的起义军虽然士气高昂,但毕竟是一些乌合之众,缺乏训练,没有武器。不少波兰贵族还倾向俄国。这样,数万名波兰起义者的鲜血,仅仅成就了考斯丘什科一个民族英雄,此外一无所成。苏沃洛夫占领华沙后,叶卡特琳娜干脆封他为波兰总督。她那位可怜的情夫、国王波尼亚托夫斯基,就只好忍辱含垢沦为她的阶下囚,被赶出华沙,带到了华沙西南的格罗德诺城。从此结束了他屈辱的30年国王生涯。
但分赃的斗争远比战场上激烈。论功劳,当然是俄国杀人最多、出力最大,自然要得头筹。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和奥地利国王莱奥波德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叶卡特琳娜暗自好笑,但还是以一个“欧洲仲裁大姐”的身份出面调停。最后于1795年10月签订了第三次瓜分波兰的协议。俄国得到了立陶宛、库尔兰等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奥地利也占领了克拉科夫等地4万多平方公里。波兰不复存在了。
叶卡特琳娜越到晚年越是热衷于扩大俄国的版图。她在蚕食土耳其,瓜分波兰之后,把目光转向了东方。1796年,她决定远征波斯。这个远征计划是她年轻的面首普拉通·朱波夫的天才设想。按照这个计划,由他的弟弟瓦列连·朱波夫率领2万大军穿越整个波斯,到达西藏,然后折回,从印度一直打到土耳其;苏沃洛夫元帅则率领另一支部队横扫整个巴尔干岛,然后占领伊斯坦布尔(即君士坦丁堡)和瓦列连·朱波夫胜利会师。1796年2月,瓦列连的部队出发了,但还没有到达波斯的边界就被一望无际的沙漠挡住了,他只好在巴库按兵不动。不久,叶卡特琳娜的去世结束了这场荒唐的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