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十七楚語上
1、申叔時論傅太子之道
 

  莊王使士亹傅太子箴〔一〕,辭曰:“臣不才,無能益焉。”王曰:“賴子之善善之也〔二〕。”對曰:“夫善在太子,太子欲善,善人將至;若不欲善,善則不用。故堯有丹朱〔三〕,舜有商均,〔四〕啟有五觀〔五〕,湯有太甲〔六〕,文王有管、蔡〔七〕。是五王者,皆有元德也,而有姦子。夫豈不欲其善,不能故也。若民煩,可教訓〔八〕。蠻、夷、戎、狄,其不賓也久矣〔九〕,中國所不能用也。”王卒使傅之。

〔一〕 莊王,楚成王之孫、穆王之子旅也。士亹,楚大夫。審,恭王名也。 案:“審”,公序本作“箴”。札記:“案此當是‘箴’,或作‘審’,恭王名也。”

〔二〕 賴,恃也。

〔三〕 朱,堯子,封於丹。

〔四〕 均,舜子,封於商。

〔五〕 啟,禹子。五觀,啟子,太康昆弟也。觀,洛汭之地。書序曰:“太康失國,昆弟五人,須于洛汭。”傳曰:“夏有觀、扈。”

〔六〕 太甲,湯孫,太丁之子。不遵湯法,伊尹不能正,放之於桐。

〔七〕 管、蔡,文王之子、周公之兄。

〔八〕 煩,亂也。

〔九〕 賓,服也。

  問於申叔時〔一〕,叔時曰:“教之春秋,而為之聳善而抑惡焉,以戒勸其心〔二〕;教之世,而為之昭明德而廢幽昏焉〔三〕,以休懼其動〔四〕;教之詩,而為之導廣顯德,以耀明其志〔五〕;教之禮,使知上下之則〔六〕;教之樂,以疏其穢而鎮其浮〔七〕,教之令,使訪物官〔八〕;教之語,使明其德,而知先王之務用明德於民也〔九〕;教之故志,使知廢興者而戒懼焉〔一0〕;教之訓典,使知族類,行比義焉〔一一〕。

〔一〕 叔時,楚賢大夫申公。

〔二〕 以天時紀人事,謂之春秋。聳,獎也。抑,貶也。

〔三〕 世,謂先王之世繫也。昭,顯也。幽,闇也。昏,亂也。為之陳有明德者世顯,而闇亂者世廢也。

〔四〕 休,嘉也。動,行也。使之嘉顯而懼廢也。

〔五〕 導,開也。顯德,謂若成湯、文、武、周邵僖公之屬,諸詩所美者也。

〔六〕 案:此句下,公序本有注文“則,法也”三字。

〔七〕 疏,滌也。樂者,所以移風易俗,蕩滌人之邪穢也。鎮,重也。浮,輕也。

〔八〕 令,謂先王之官法、時令也。訪,議也。物,事也。使議知百官之事業。

〔九〕 語,治國之善語。

〔一0〕故志,謂所記前世成敗之書。

〔一一〕訓典,五帝之書。族類,謂若惇序九族。比義,義之與比也。

  “若是而不從〔一〕,動而不悛〔二〕,則文詠物以行之〔三〕,求賢良以翼之〔四〕。悛而不攝,則身勤之〔五〕,多訓典刑以納之〔六〕,務慎惇篤以固之。攝而不徹〔七〕,則明施舍以導之忠,〔八〕明久長以導之信〔九〕,明度量以導之義〔一0〕,明等級以導之禮〔一一〕,明恭儉以導之孝〔一二〕,明敬戒以導之事〔一三〕,明慈愛以導之仁,明昭利以導之文〔一四〕,明除害以導之武,〔一五〕明精意以導之罰〔一六〕,明正德以導之賞〔一七〕,明齊肅以耀之臨〔一八〕。若是而不濟,不可為也〔一九〕。

〔一〕 案:此句下,公序本有注文“不見從也”四字。

〔二〕 悛,改也。

〔三〕 文,文辭也。詠,風也。謂以文辭風託事物以動行也。

〔四〕 翼,輔也。

〔五〕 攝,固也。勤,勤身以勖勉也。

〔六〕 刑,法也。

〔七〕 徹,通也。

〔八〕 施己所欲,原心舍過,謂之忠恕。

〔九〕 有信然後可以長久。

〔一0〕義,宜也。言度量所宜。

〔一一〕等級,貴賤之品。

〔一二〕恭儉,所以事親。

〔一三〕敬戒於事,則無敗功。

〔一四〕昭,明也。明利,言利人及物。

〔一五〕除害,去暴亂也。

〔一六〕明盡精意,斷之以情。

〔一七〕正德,謂不私於所愛。

〔一八〕齊,壹也。肅,敬也。耀,明也。臨,臨事也。

〔一九〕濟,成也。為,為師傅也。

  “且夫誦詩以輔相之,威儀以先後之,體貌以左右之,明行以宣翼之〔一〕,制節義以動行之,恭敬以臨監之,勤勉以勸之,孝順以納之,忠信以發之,德音以揚之,教備而不從者,非人也。其可興乎〔二〕!夫子踐位則退〔三〕,自退則敬〔四〕,否則赧〔五〕。”

〔一〕 宣,遍也。

〔二〕 興,猶成也。

〔三〕 夫子,太子也。退,謙退也。

〔四〕 自退,則見敬。

〔五〕 赧,懼也。不自退,則常憂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