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王召范蠡而問焉〔一〕,曰:“先人就世,不穀即位。〔二〕吾年既少,未有恆常,出則禽荒,入則酒荒。吾百姓之不圖,唯舟與車〔三〕。上天降禍於越,委制於吳〔四〕。吳人之那不穀,亦又甚焉〔五〕。吾欲與子謀之,其可乎?”對曰:“未可也。蠡聞之,上帝不考,時反是守〔六〕,彊索者不祥〔七〕。得時不成,反受其殃〔八〕。失德滅名,流走死亡。有奪,有予,有不予〔九〕,王無蚤圖。夫吳,君王之吳也,王若蚤圖之,其事又將未可知也〔一0〕。”王曰:“諾。”
〔一〕 說云:“魯哀三年。”昭謂:四年,反國四年,魯哀九年。
〔二〕 先人,允常。就世,終世也。
〔三〕 好游田,故唯舟與車。
〔四〕 委,歸也。
〔五〕 那,於也。甚焉,言見困苦。
〔六〕 考,成也。言天未成越,當守天時,天時反,乃可以動。
〔七〕 索,求也。
〔八〕 言得天時而人弗能成,則反受其殃。夫差克越,可取而不取,後反見滅是也。
〔九〕 有奪,予而復奪也。有予,天所授也。不予,天所去也。
〔一0〕未可知,或時不得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