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盼遂集解自序
 

  敘曰:東漢世祖,應讖中興,芳風所煽,庶草斯偃,虛妄顯於真,實誠亂于偽,世人不悟,是非不定,紫朱雜廁,瓦玉集糅。會稽大儒王充,蒿目當時,惻怛發心,肇造論衡八十五篇,意在褒是抑非,實事忌妄,誠以當時眾書並失實,虛妄之言勝真美也。虛妄之語不除,則華文不見息,華文放流,則實事不見用。論衡乃所以銓輕重之言,立真偽之平,非苟調文飾,空為奇偉之觀也。其本皆起人間有非,故盡思極心,以譏世俗,明辨然否,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虛實之分。虛實之分定,而後華偽之文滅,華偽之文滅,則純誠之化日孳。九虛、三增,所以使俗務實誠。論死、訂鬼、死偽,所以使俗薄喪葬。至若齊世、宣漢、恢國、驗符、盛褒、須頌之言,無誹謗之辭。凡論衡之所由作,與其文章之鴻美,則對作、自紀二章固亦鬯哉其言之矣!(上方諸句,蓋儘量最錄論衡原書之辭,期能近真。)

  至其居學術思想之重要價值,予別輯古來評品論衡之作,約得百餘條,殆已發揮盡致,綴諸卷末,無事煩絮。

  原夫論衡一書,歷來號稱難讀者,約有四因:一曰用事之沈冥。二曰訓詁之奇觚。此二者屬於著作人之本文然也。三曰極多誤衍誤脫之字。四曰極多形誤音誤之文。此二者屬於後代鈔手及梓人之不慎而然也。茲得各舉一二例以甄發之。

  一、用事之沈冥。

   王氏多見古書,往往為後代所不傳,故論衡所言故事,多有不知其出典者。如書虛篇云:“吳王夫差殺伍子胥,煮之於鑊。”案周、秦、兩漢現存之書,絕不見子胥鑊煮之事。惟論衡此篇所言,及命義篇云“屈平、子胥,楚放其身,吳烹其屍”,刺孟篇云“比干剖,子胥烹,子路醢”,是必王氏於子胥伏鼎一事,別有承襲,非出壁造,可知矣。俞曲園未能通較前後,遽詆為仲任誤記,蓋難免誣古之失。

  二、訓詁之奇觚。

   書虛篇云:“許由讓天下,不嫌貪封侯。伯夷委國饑死,不嫌貪刀鉤。”向來校者通昧於嫌字借義,謂為誤字。今案嫌、貪系同義駢列之辭,嫌亦貪矣。孟子:“行有不慊於心。”趙注:“慊,快也。齊策‘齊桓公夜半不嗛',高注:‘嗛,快也。'”是嫌與慊、嗛古皆同聲通用。本篇下文:“季子能讓吳國,何嫌貪地遺金。”又云:“季子不負死者棄其寶劍,何嫌一叱生人取金於地。”儒增篇云:“能至門庭,何嫌不窺園菜。”諸嫌字,義並同,可以決定嫌、貪為快意之謂。王氏自有其字典也。(世謂西方大學人均有個人字典,予謂我國周、秦、兩漢諸子亦莫不然。試取一編閱之,即可知。○後見黃暉校釋,謂論衡諸嫌字並訓作得。然談天篇“人生於天,何嫌天無氣”,則仍不可通解。詳見談天篇集解。)

  三、誤衍誤脫之例。

   甲、誤衍。 物勢篇:“氣微爪短誅,膽小距頓。”今案:誅當為銖之誤字。淮南鴻烈齊俗訓:“其兵戈銖而無刃。”注:“楚人謂刃頓為銖。”廣雅釋詁:“銖,鈍也。”是爪短與距銖為駢辭,頓字實讀者所作銖字之傍注,後人誤竄入正文,複訛銖為誅,所亟宜刊正也。

   乙、誤脫。 宣漢篇:“講瑞上世為美,論治則古王為賢。”今案:講瑞下應有一則字,今脫去,致與下句不勻,而氣亦不貫,所宜補足也。

  四、形誤音誤之例。

   甲、形誤。 須頌篇:“道立國表,路出其下,望國表者,昭然知路。漢德明著,莫立邦表之言。” 今案:此文訛誤實甚。邦表實郵表之誤,國表又由誤會王充為漢避諱而改邦為國也。郵表者,說文木部:“桓,亭郵表也。”其制詳見崔豹古今注云:“今之華表木,以橫木交柱,狀若花,形如桔槔,大路交衢,悉施焉,亦以表識衢路也。秦乃除之,漢始複修焉。今西京謂之交午木。”崔氏說與論衡此文全合。又考阮元揅經室一集有釋郵表畷一文,其要旨謂“郵表畷之古義,皆以立木綴毛裘之物而垂之,分其間界行列遠近,使人可准視望,止行步,而命名者也”。其說亦全與論衡合。知論衡此文是郵表,而非邦表、國表矣。更以論衡本書證之。談天篇說:“二十八宿為日月舍,猶地有郵亭為長吏舍矣。郵亭著地,亦如星宿著天也。”郵亭即郵表所在之亭。由是亦可考見兩漢亭表之制焉。

   乙、音誤。 超奇篇:“山之禿也孰其茂也?地之瀉也孰其滋也?”今案:地瀉與山禿對文,蓋瀉為舄之音誤。舄者,地鹹鹵不生殖也。漢書溝洫志“終古舄鹵兮生稻粱”,文選海賦“襄陽廣舄”,皆其例矣。山禿則無為之茂,地舄則無為之滋,所以反比漢家熾盛則文章之人滋茂也。

  以上四端,不過舉其千百分之一二而已。瞑胘擿埴,至於此極。故王氏此書向稱無善本,而自蔡伯喈、王景興、葛稚川後,殊少道及之者。至宋孝宗幹道三年,洪適始校刻于會稽蓬萊閣。然適已云“轉寫既久,舛錯滋甚,殆有不可讀者。以數本參校,猶未能盡善也。 ”惟洪本後世無傳焉。今通行者,獨明通津草堂本及程榮漢魏叢書本而已。而二本脫文錯簡之憾,亥豕帝虎之嫌,觸目紛如,視洪氏蓬萊閣時,殆尤落葉歿階,遂致此士林極須誦習之書,反成士林極歎榛薉之書,不其惜歟!予自負笈清華園,初有志於修正是書。暇日抽讀,每遇疑難,隨下一簽。計起乙丑訖於今茲,此七年中,銖積寸累,所發正者無慮數百千事。于仲任之語法及字學,尤反覆三致意焉。清□凡經數易始定,匪敢曰勤劬,蓋鑽仰無匱之情則然爾。今更幹流先正及時賢校錄論衡之文,匯為集解三十卷,再以王充事蹟及論衡題跋合為附錄一卷,都三十一卷,付之剞劂氏,布諸藝苑。尚睎海內儒梟文霸,肯振其不逮,錫以匡棐,則尤不勝翹企之殷殷矣。壬申九月。